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几点探索

2016-10-21 07:09李立红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效生活化数学

李立红

摘要:生活化教育教学在当前课程教学中已占据重要位置,数学新课标也同样对此有相关的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由此将数学问题的抽象性转化成生活中有实际意义和经历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对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深刻的了解。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习内容和生活环境进行研究,以求能够通过创设潜在的生活数学环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数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87-01

新课标的倡导之下,"生活化教学"一时之间风靡整个教育界,教师们纷纷效仿、创新。虽然刚开始的时候部分教师认识和理解稍显肤浅、片面,甚至一些教师因为认识不完全,导致教学导入过于片面。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完善,理智的思考和引用才会提高生活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学实效。

1.课前借助"画面",激扬学生兴趣

课前的生活画面作为教学之前的"伏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感推动,在预设的情境中来辅助生活化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并理解数学知识,潜意识中告诉学生"数学"这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人民币"这一教学中,笔者尝试过课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几支铅笔、几块橡皮、一盒酸奶、一个铅笔盒还有其他的常见生活用品若干,另外还有带有价格的标签。孩子们上学之前準备好了人民币教具,课前分小组准备"购买"笔者准备好的"商品"。之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找"代表"来买东西,刚开始因为是课前导入,所以特意设计了如果拿的"钱"不符合购买的条件,就会"购买失败",为什么失败呢?怎么才能购买成功?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学习"认识人民币"。最后,课堂结束之前,每个小组内发放"商品",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购买",成功的成员会收到一朵小红花。开始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很多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所以"购买"的时候多半是"失败而归",正是因为这个导入,实现了"课之始,已生趣"的效果,学生们对之后的"人民币"的认识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一堂课下来基本上可以非常熟练指出人民币的面额,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认识钟表》的教学中,笔者在学期开始之前就有在课堂墙面上挂可爱的卡通挂钟,很多细心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自己摸索,或者回家问家长时间的认识,这样在学习这一门知识之前,学生基本不会感到陌生,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课下孩子们还会相互间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的游戏,教学效果显著。

2.课堂借助“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中,在学习和研究中区接触和掌握数学思想,增强数学意识,需要我们生活化"情境"的借助。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实践去接触生活,加深认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并且对现实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进行区分和概括。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可以尝试选择一些优秀的方法来进行,如较色参与法,就是刚才笔者上面提到的"假设自己是一个顾客",这个方法"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故事引导法,《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一动画片,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们都喜欢看,《学习图形》的教学中就可以引用《卖废品的小行家》,假设自己是那个卖废品的小行家,卖废品的时候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东西按形状分类。通过这样的研究中的引入,让学生充满乐趣的去学习,数学真的处处都在。

3.课后注重“引用”,培养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新课标的提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开始反思教学最后的归宿,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予以运用,并且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研究和创新。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发展数学知识和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应用--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最佳方式,而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教学的第一环节,笔者先从一些常见的实物入手,学习的兴趣随机激起。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去了解形状是物体的众多属性之一,不同的物体有的形状相同,有的形状不同,形状相同的物体可以看成一类。第二环节是对图形进行直观的辩认、区别。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自己认识的立体图形,可以用现有的纸盒,如:药盒、肥皂盒等等。课下,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在班级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做的作品。由此,巩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课堂记忆,并且也开拓了学生进行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我们每一位新时期的教师必备的教学目标,也是就常说的"授人以渔"。新一轮的教改中,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抓住生活中比较典型的事例,授予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方法,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总结:综上所述,如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让数学课堂变得有活力,充分发掘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内容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当前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吕玉发. 联系生活经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研究[J]. 成才之路. 2015(35)

[2] 符红梅. 主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 新课程(上). 2015(12)

[3] 张保鹏.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5(11)

[4] 王文翔. 试探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 学周刊. 2015(33)

猜你喜欢
高效生活化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