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教学策略

2016-10-21 06:08高亚娟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唱欣赏课情绪

高亚娟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83-01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教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导致多数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没兴趣。如何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走出低谷,永葆青春活力呢?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惟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曲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唱主题主要有两种形式:

2.1 听前唱主题。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在听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四条谱例,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人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2.2 听后唱主题。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对这个音乐作品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主题,可以让学生加深这个音乐的理解。如欣赏《赞歌要比星星多》,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然后讲解这首合唱的内容、风格、根据哪个民族的曲子进行改编以及这首歌的衬词部分。学生欣赏完后,对这首合唱的衬词"呀儿呀儿哟"已经很熟,此时再安排学生唱这首歌的主题便是点睛之笔。

3.通过"说"的参与,欣赏音乐作品

"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听前教师对时代背景及曲作者已经作简单的介绍,学生学唱几遍主题音乐。第一遍愉悦式聆听后让学生说说听后有何感受,同学们都觉得情绪是热烈欢快的。第二遍分段细听,要求学生对各段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進行分析对比,说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风格特点,并说出想象中的音乐形象。老师进行点评,部分强烈的鼓点般的节奏,流畅而又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人们喜庆翻身解放的热烈场面和欢快的心情。第三遍评价式聆听之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曲式为引子+A+B+C+尾声,整首乐曲情绪欢快热烈,带有很浓的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幸福、欢欣的思想感情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实施"看、听、动"三结合,体验音乐乐趣

在音乐欣赏课中,当学生听到欢快、富有动感的音乐时,往往会很开心并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当学生听到低沉、舒缓、抒情的音乐时,动作就会变得轻柔、舒展起来。教师可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或影碟,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舞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公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真谛,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

猜你喜欢
学唱欣赏课情绪
二十八,把面发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新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