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

2016-10-21 04:38肖山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因材施教

肖山

摘要:任何一节成功的课都不是教师的强行灌制,而应该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不仅来源于教师扎实的素养,更得益于课堂上学生热情的投入,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积极学"的课堂模式,才是成功的教学。

关键词:激发热情;创设情境;因材施教;平等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00-02

引言:小数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思维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个体差異,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的引导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日益加深难度的数学学习,并为学生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语言幽默,营造和谐氛围,在愉快的气氛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论是数学教学还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都是交流的载体,合适的语言不仅能把知识讲解的清晰透彻,而且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我特别注意课堂语言的使用。例如,在讲授轴对称这个问题时,我说:"同学们找一找,自己身体的那些器官可以构成对称呢?"那些思维发展好的孩子马上举手说的了"耳朵、眼睛之类",刚才还不明白对称是什么的同学也马上醒悟,开始找"手""脚"之类的,有一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的两个鼻孔也是对称的",引起了哄堂大笑,就是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学生初步认识了对称,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乐学的基础。[1]

2.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在平等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具体思维向演绎推理思维过渡的时期,而即使是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不平均的,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孩子的思维发展的快 ,有的孩子思维发展慢,为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那些思维发展较慢的孩子,我在提问时侧重于问一些形象性较强的题,例如:三年级下册的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是理解面积和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回家做了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卡,上课时同学们拿着五颜六色的纸卡彼此提问,思维发展慢的孩子也能体会到"面积"一次的含义了,而讲授公式及计算时,则侧重于让思维发展较快的孩子先来答题,这样,就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自然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2]

结语: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广大的数学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大家广泛的学习和涉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模式,研究适合儿童理解力的教学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为孩子们埋下一颗乐学数学的种子。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4

[2] 吴文侃.比较教学论. [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9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