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2016-10-21 04:38蒋坤光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际联系培养

蒋坤光

摘要: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数学教育的作用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92-01

深知数学素养的培养又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积极参与了国家级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阶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識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课题研究中,我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情境和模拟现实情境中逐步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1.合理改编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一个长方形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适当改编了一下教材,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和乌龟今天又要进行一场比赛。这一次要比谁跑的路程长。小兔子绕长方形花坛跑一圈,乌龟绕正方形花坛跑一圈(依次出示花坛及相关数字)。你能猜一猜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争论不休,意见各异。有的说兔子跑的路程长,有的说乌龟跑的路程长,有的还说一样长。这时教师再顺水推舟,"究竟谁猜的对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谁有好办法?"从而很自然的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样稍做改变,就把教材主题图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数学品质

我们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这个情境存在怎样的数学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课前,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最近几个周,有十个同学表现特别优秀。到底是谁呢?我要和他们握手。"于是,我走下讲台,和他们握了10次手。"大家知道他们是谁了吗?"学生愕然,欲言又止。"你想说什么?"一个同学起立:"老师,你没跟10个同学握手啊!""我明明握了10次呀!""老师,你跟有些同学握了一次手,跟有些同学握了两次手,都握乱了。应该有顺序地每人握一次手。"问题在意料之中出来了!我顺水推舟,"看来要进行'有序'排列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有序排列的规律。"接着出示三个木偶和三顶帽子,提出要求:每个木偶配一顶帽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愉快地开始了自主探究活动。

3.续编生活故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恰当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打造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生活课堂。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续编、交流,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例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我讲了一样一个生活故事: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玲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学生首先要考虑到爸爸出差跨了哪两个月,再考虑每月的天数,如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十31天;四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十30天;平年二月二十八天,润年二月二十九天。最后再进行合理计算。学生意犹未尽,我顺势抛出新的问题:请仿照刚才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继续续编故事。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解决得最巧妙。各小组迅速开始分工:续编的、记录的、计算的、监督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听、说、读、算方面尽情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4.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养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做数学、用数学",就是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开展操作实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探索性数学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形成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超市去参观,并以自己的人民币票样或压岁钱为例,设计"小小商店"等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模拟购物,进一步体会人民的有关知识: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之间的互换、正确付钱、找钱等。再如:在学习了《厘米的认识》一课后,学生已经认识了1厘米,了解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安排学生课下找一找、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解决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活动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得到巩固,在"做"中学会应用,在"做"中学会创造,在"做"中得到发展。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可以结合其他的途径进行培养。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切实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实际联系培养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