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红
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有人说过,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由此可见概念的重要性。
然而,许多初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更忽视了数学概念引入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数学概念教学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如何优化数学概念引入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借助生活问题的解决与应用,引出新概念
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引领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以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为例,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图片(铁轨、双杠)和教室(如下图),再模拟出平行线的模型,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概括出平行线的定义,并画出直观图。
因此,我在教学引入平行线整个概念时,首先问学生:两条铁轨、双杠给我们以什么的形象?在教室里你还能找到类似的形象吗?这个形象有什么特征?你能给它下个定义吗?
再比如,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教师确立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认知对象,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
1.你能继续唱:3只青蛙……?4只青蛙……?请问:嘴巴的张数、腿的条数、跳下水的声数与青蛙的只数之间分别有什么数量关系?
2.请问:第任意只青蛙后面该怎么唱?当具体的数不能表示任意性,而且不能用文字表达时,那么用什么来表示任意性、一般性呢?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概念引入,学生初步体会到表示任意性、一般性的问题时需要一个新的表示数的方法,体会到这类问题不用字母表示不行了。这样的概念引入教学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的学习情节,使学生认识到“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有关内容的欲望。
二、借助问题的同化与类比,建构新概念
一个新概念在学生的认识中就是一个新事物,如何在学生认识领域尽快构建出新概念呢?如果用学生熟知的问题作为铺垫,通过类比与新概念相关的问题,用学生已有概念同化所学的新概念,引导新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构,简捷易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你能类比平方根的概念给得出的新概念下定义吗?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新概念的哪些性质?与平方根的性质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创新设计)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刚学过平方根的概念,对平方根的原理(开平方是平方的逆运算)非常清晰。所以可类比平方根,從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的角度引入,更有利于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这样的导学设计不但解决了立方根的概念,而且也解决了立方根的性质,真可谓一箭双雕。同时,通过与平方根的比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区别这两个概念。在对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又减少了概念的混淆。
三、借助生活实例和问题的类比,得出新概念
以教学“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为例,我设计了如下的生活实例和问题的类比题目:
1.绷紧的琴弦给我们以_____的形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请各举1例。
2.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_____的,直线则是向两边
着的平面图形,而线段可以看做是直线上_____的部分,射线可以看做是直线上_____的部分。
3.怎样才能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呢?
通过直接呈现和学生自己举身边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头脑中有了线段、射线和直线这些概念的形象;通过平面的延伸性类比直线的延伸性,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直线概念的抽象性;通过线段、射线和直线作图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三个概念。
总之,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曾经提出,“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通过概念引入教学,应该使学生明确:“概念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上面总结的三种数学概念引入教学分方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略总结,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刘来福,曾文艺.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