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运用探究

2016-10-21 12:42王佳佳汤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微课

王佳佳 汤强

【摘要】 微课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新时代下教育的一大创新,微课以直观的展现方式、动态的表现手法、科学的思维引导助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它是小学生知识深入理解的桥梁,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的源泉,是小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的沃土.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小学生对于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数学学习兴趣的产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形成都在这一阶段建立雏形.然而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在面对具有抽象思维性、严谨逻辑性的数学知识时,往往容易产生枯燥无味、抵制排斥的情绪反应.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小学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

有关微课的定义,不同专家学者秉持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但微课的核心都大体一致.正如胡铁生的观点:“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学习资源,可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助力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微课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过渡搭建一座桥梁,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建立提供一些条件,为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一、微课——小学生数学知识深入理解的桥梁

小学生处于低年龄段的特性,决定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形象具体的事物获取信息和知识.可以说,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就是主要帮助小学生实现思维的过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概念性知识比较多,有些知识的学习比较难,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这就要求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为本职的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将一些较难懂的概念具体形象地解释和说明,对重点的知识分点分块强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微课是将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录制的教学视频融入课堂教与学的一种新资源.它设计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真实性,能比较深入的突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客观的呈现知识的关键点和技能点,是教师阐述概念知识,展现知识形成过程,是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

以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学习为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让小学生理解什么是四边形,掌握特殊四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鉴于上面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具体性和视频的简短性,在课堂教学中用视频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图形,以动画凸显的方式强调图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辨别,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成空间观念的发展.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其形成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加深知识的理解.在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学习中,由于初次接触立体图形,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立体图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借助微课,呈现生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特征.最重要的是借助微课展示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加深表面积、体积公式的理解.通过微课具体展示立体图形的动画形成过程,正好弥补小学生空间思维的欠缺,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立体感,促成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微课——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的源泉

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对数学学科有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简单,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如果教学中知识的引入平淡无奇,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课堂的气氛死寂沉闷,那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度就不会很高,对于学习就不能产生兴趣,对于知识的掌握就只能是死记硬背的机械接受,无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微课是一种媒体形式,它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多样性将数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灵活呈现,或许只是某个知识点的历史背景,或许只是某个实验的展示过程.相比于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的语言和黑板上静止的文字板书,微课生动地插入历史背景,真实地展示实验过程,贴切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让原本静止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优美,数学知识充满趣味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获得的是对数学的真实体验和感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以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学习为例,通过这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什么是四边形,什么是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并能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微课让学生欣赏实际生活中的四边形,让学生感受四边形的美,感受数学的美,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走进课堂,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的基础上,再以简短的动画展示具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体会学习这些图形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展示学生实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感受图形的立体美与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微课展示如何用一张纸“变成”一个立体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进一步探究.以多变的视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微课——小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的沃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今天,国际竞争的核心将是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小学阶段创新思维的培育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只是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关键的是注重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是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放性”.

微课是一种精心的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对于不同性质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完全可以按照设计者的意图精心设计,达到设计者想要实现的最佳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微课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对某些问题进一步思考,启发对知识的独特见解,形成特有的构思过程和合理解题的思维过程,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以学习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为例,在学习特殊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借助微课展示其周长和面积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一般四边形的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大胆猜想”——“自主探究”——“不断验证”的思维过程,激发对生活中其他图形的观察与思考.在学习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了长方体的學习后,利用微课给学生创设属于正方体的特有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有情境,结合长方体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对正方体展开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小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培育奠定基础.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和大量的情景创设,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四、结束语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总是给学生枯燥、抽象的印象,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课堂敬而远之,甚至产生惧怕和厌恶,这种情绪的不断滋长极大地压抑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抹杀了小学生学习兴趣,阻碍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微课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其多样性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讨论中,在愉快的环境下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合理有效的整合传统数学课堂与微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逐步建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凸显数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杨伟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与操作的结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104-105.

[3]蔡健飞.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张奠宙,王鹏远.数学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65-66.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