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原
【摘 要】拓展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如何设计规划好学校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好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是一所学校能否具有特色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拓展性课程的功能定位、开发原则、保障机制、评价方法等方面,结合学校的实践,进行有效的阐述。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 开发建设 实践
拓展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拓展性课程也赋予了学校针对自身特点对国家和地方课程在许可权范围内进行补充、发展、提升的职责与权利,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对学校的办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校管理层必须要高屋建瓴,设计规划好学校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好学校的拓展性课程。
一、厘清课程功能定位,提高教师整体认识
首先,要对拓展性课程功能定位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教师学习内化为教师的共同愿景。拓展性课程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成长。其次,需要全体教师参与,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不能仅仅成为学校领导与部分骨干教师的事,要让全体教师通过课程的研发,有效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在全校进行宣传动员,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建设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培养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创建办学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举措。
二、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开发原则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开发原则,为了使拓展性课程开发更具实效性,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与学校的办学实际,学校制定了拓展性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开发原则。
培养目标:
1.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尝试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初步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萌发某方面的兴趣爱好。
2.丰富学生童年生活,让学生在学校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体验成长的快乐。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选择意识,并能根据自身的爱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会观察和思考、探究和质疑,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心。
开发原则:
1.多样性原则: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的需要。
2.时代性原则:依据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编制课程,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和选择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要采用新的教育技术。
3.开放性原则: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性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4.分层渐进原则:课程设置时注意学科板块的层次性和培养目标的渐进性,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既独立又具有内在的延续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持续开展。
三、创新课程管理机制,分步推进课程开发
为加强拓展性课程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拓展性课程开发,学校以“场景教育”特色课程为突破口,加强学校自主拓展性课程的整体规划和框架设计。
步骤一:学校整体规划设置课程
在学校原有的场景教育课程、社团活动、四大节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基础上,以发展学校特色教育、发挥教师自身的兴趣特长为依归,整体设置了以“场景教育类”“艺术体育类”“思维发展类”“主题活动类”“专题教育类”为框架结构的拓展性课程“五大”板块。在五大板块下又设置相应的微课程。以“场景教育类”板块为例,根据学校特有的场景,我们设计了以下拓展性课程(如表1)。
步骤二:教师自主报名设计课程
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及兴趣,采取自主报名的形式,拟定将要开设的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年龄特征进行筛选,形成了学校的拓展性课程体系。
例如:自2005年学校改建后,东面围墙边开辟出一块长条形的空地,成了学生的种植乐园,有位喜欢种植蔬菜和花卉的老师,向学校申报了“现代种植”这门课程,并上交了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现代种植
【课程目标】
1.通过主动参与蔬菜种植等活动,提高对常见蔬菜的认识,掌握一定种植方法。
2.通过参与蔬菜护理、收获等活动,感悟土地的神奇,培养观察分析、处理信息等科研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3.通过爱心义卖等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树立健康正确的劳动观,珍惜劳动成果。
【课程内容规划与实施建议】详见表2
步骤三:深入挖掘资源充实课程
虽然学校已经努力挖掘了校内资源,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开设特色课程,但是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学校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把社会上的优质人才资源引入课堂,同时配备学校的专职教师,充实课程内容。如乒乓球、足球、鼓号队等课程,就是和乒协、足协联系,聘请专业人员到校进行授课。
步骤四:实行综合评定优选课程
学校专门成立课程部组织评审小组对教师的课程设计申报进行综合评定,评审小组成员为课程部主任、教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初步审定后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进行家长意见征询,最后校务会综合各方意见,择优选定课程,然后向全校公布。
步骤五:明确质量要求管理课程
国家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目的是要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形成一种平衡的课程管理体制,因此,学校拓展性课程的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應在具体的形式、内容和实施效果上,加以管控。学校课程部承担拓展性课程的构想、实施、考评职能,把拓展性课程纳入到学校的总的教学管理中。
四、建立课程保障机制,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首先,学校成立由校长、课程部、教导处、骨干教师组成的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规划课程目标,制订课程计划,拟订课程方案;课程部负责常规课程管理,指导课程开发、课程实践与研究、课程教材的编写等,并对课程进行跟踪监督管理。教导处负责课时及人员的安排,做到职责分明,分工明确。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对拓展性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如何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进行研讨,不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指导能力。
其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拓展性课程计划,教导处统筹安排各类拓展性课程的具体实施,每一科目都落实时间、地点。每学期开学初提供本学期拓展性课程的菜单,学生根据菜单选择学习。如果某门课程报名人数太多,则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后确定人员,其余学生则重新选课,保证参与率达到100%。
再次,学校规划、开发拓展性课程的策略、过程、实施要有记载;授课教师制订、编制拓展性课程教学的相关教材,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并要体现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以及获得的成绩要予以评价和反馈,并做好资料的积累。
第四,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根据课程实践情况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性课程校本教材,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同时建立奖励基金,对编撰得较为成熟的拓展性课程教材给予奖励;对积极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在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
第五,为确保拓展性课程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学校把拓展性课程的教学纳入教学工作量,并按照上级要求排入课表,纳入考核。同时与课时工资挂钩,以调动教师开展拓展性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性。
五、注重激励催发兴趣,创建多元评价方法
为了激励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让课程实施更具有效性,学校在开发建设拓展性课程的同时,建立了一套多元评价方法。
评价对象为三方评价,即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
1.对课程的评价——注重课程开发的意义,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层次性、综合性,是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
2.对教师的评价——注重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专业水平。
3.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是否形成兴趣爱好,并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关注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作品或有成果展示。
评价原则注重“三个结合”,即
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评价方式通过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和家长座谈等形式实施。
例如学校对课程的评价(见表3)。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所学校能否具有特色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只要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整合好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一定会开发出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拓展性课程。
(浙江省嘉兴市三水湾小学 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