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宇 咸久维
摘 要:受到社会进步的影响,电力行业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效益是电力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要想在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电力企业首先要重视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益。目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大多存在管理思想落后、能耗高等现实问题,对于电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积极推行电力自动输配不仅很有必要,还应尽快落实。文章尝试对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进行解析。
關键词:自动化运行技术;输配电;用电工程;应用策略
1 概述
在信息技术的助推下,电力行业的发展在不断加速。与以往相比,目前输配电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均有了显著提升,自动化程度也更高。得益于此,电力系统运行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也更高。自动化运行技术具有灵活、智能等优势,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无论是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还是对于用户来讲,都是一项影响重大的举措。
2 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
2.1 必要性探讨
关于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文章可以从下述几点进行探讨
(1)经济发展加速,使得能源需求量成倍增加。电能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近年来的需求量在不断刷新纪录。但此种背景下,电力输配对人工操作依旧还有一定的依赖性,这就使得输配中出现人为问题的风险较高,电能供应的持续性缺乏可靠保障[1]。而自动化运行技术以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为支撑,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弥补人工操作可靠性低的缺陷,还可以借助相关的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实现电力输配管理智能化程度与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这样一来,在电力工程效益提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可能性降低的情况下,电能输送的可靠性就得到了保障。因此,有必要在新时期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推广自动化运行技术,借助其智能优势,推动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提升[2]。
(2)目前,电力系统与过去相比更加完善,得益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优势,电力管理系统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管理范围更广。鉴于工作程序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为了保证电力传输效率,就要从运行管理入手,提高电能传输效率。电力自动输配刚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出于保证电力企业效益的考虑,有必要不断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水平,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技术。
(3)电力行业与普通行业相比,危险性比较高,特别是电力传输方面。系统中一旦出现事故,轻则导致巨额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伤亡事故。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实现严谨操作、安全操作,这样一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有所降低。这一点对用户来讲尤为重要,是提高电力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出于保证安全、提升电力服务能力的考虑,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有必要积极引入自动化运行技术。
(4)电力输配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电力操作和管维工作均耗时较久。传统输配电模式下,技术人员对输配电质量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能质量的提升。而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应用,能够以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行为,不仅可以减少电力操作和管维工作花费的时间,还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所以,出于提升输配电可靠性的考虑,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有必要积极应用自动化运行技术。
2.2 对策建议
2.2.1 加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力度
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发展中之所以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技术有关。由于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持,自动化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此种情况造成输配电满足现实要求的程度较低。要想改变此种状况,就必须重视加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为输配电自动化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考虑到我国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情况比较特殊,电力需求也比较大,所以,现实中一方面应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开发与自身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技术,以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2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就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发展状况,在自动化运行方面,与西方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专业人才缺口过大。人才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也是各个领域发展水平提升的保证。因此,我国要想实现输配电自动化,人才方面就不能只依靠外部引进,而是要重视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作为电力企业而言,应重视人才的关键作用,在招聘的时候,要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优先考虑。这样做不仅能够优化自身的用工方式,还有助于技术创新,对输配电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2.3 确立高温应对方案
我国夏季天气温度较高,因此,基本上每年夏季居民生活用电量都会迎来高峰期。这种情况对输配电的稳定性形成了挑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出现停电等事故的几率将会大为增加[3]。所以,电力企业应立足现实,以发展战略为参考,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具体策略方面,电力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进行必要的演习,以便更好的应对突发状况;做好电力线路和必要设备的管维工作;适当对电煤库存进行调整;以实际需求为依据,明确管理侧重点,以保证用电的有序性,推动能耗的合理降低。因而,电力企业的任务是尽可能的弱化不利因素对电力稳定的影响,为正常输配电提供保障。
2.2.4 实行标准化管理
对于输配电工程来讲,标准化管理是提高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的保证。鉴于目前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管理规范尚不完善,电力行业应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规范,尤其是对于关联重大的输配电工程,必须重视提高其标准化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生产与工程发展的标准化也是影响输配电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而,国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对电力行业进行规范,同时,电力企业在运转中,应积极落实相关规范的要求,充分发挥创造性,以促进标准化发展的实现。
2.3 优势分析
总体来讲,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电力故障的即时消除,有助于提升输配效能。(2)借助自动化技术,电力用户能够直观检测电力参数值;电力企业能够实现电力元件的远程控制,并根据现实要求,进行科学调配。因此,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全程监测与远程控制的实现,是提升电力运行可靠性的有效措施。(3)自动化运行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优化输配环节,减少电力能源的不必要损失,有助于电力企业效益的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新时期发展中,国家和电力行业应鼓励输配电自动化。在现实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应积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行标准化管理。同时,也要重视人才培养和突发状况的科学应对。只有真正做到上述几点,才能够实现输配电自动化的系统推进。
参考文献
[1]赵阳.论供电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126.
[2]谭家云.简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标准化发展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5(18):172.
[3]向恺,徐星,刘瑶.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运行技术的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