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缺乏开拓意识,学生缺乏参与意识。因此,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内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组织初中生展开课外阅读,深化对闽南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关民俗内容的课外活动。同时也需要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闽南文化。
【关键词】闽南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有将地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的理念,要有将学生引向社会、回归生活的具体方法并付诸行动。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本地区的语文教学在传承闽南文化方面,的确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教师缺乏开拓意识。教师们大多以应试的角度,自己搜寻一些与闽南文化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们无法形象而有趣地去了解、学习、掌握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其次,学生缺乏参与意识。放眼现在闽南地区的初中生,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闽南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就如和古汉语相似度极高的闽南语,也并没有得到重视、尊重。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本土文化的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能让学生多多了解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为此,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改善教学手段,力求形象生动地将我国宝贵的闽南文化传承下去,让青少年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在初中语文课内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它包含着很多内容,闽南地区的历史名人、文学、名胜古迹、传统节日、传统礼仪、风俗等等,因此,我就结合语文课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加以延伸,让学生对闽南风俗有着一个直接的感性的认识,而不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例如,当我在教《小巷深处》,也做了适当的拓展延伸。《小巷深处》这篇记叙文,讲述一位盲母在小巷中收养、抚育一个弃婴,对她倾注深深的母爱的感人故事。因为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小巷,而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留下许多有着丰富内涵的古巷。我就让学生们先利用周末时间好好关注自己生活所在的巷子,有什么古迹、故事,巷子里有什么吸引他们的地方。当在课堂上请学生们来谈谈自己的调查成果时,他们侃侃而谈,从地理位置、人情风俗、历史典故等方面给班上的其他同学做了详尽的介绍。通过这堂课,学生对闽南地区的古巷文化有较好的了解,这也是一种闽南文化的传承。
二、组织初中生展开课外阅读,深化对闽南传统文化的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既渗透传统文化,又不枯燥乏味,就要选择一些具有文化性、生动性同时又含义丰富的民俗故事。闽南民间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口头叙事文学,而且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于是,我组织学生阅读了《红布糕,羊牯酒》《“团圆节”的来历》等闽南民间故事。《红布糕,羊牯酒》讲述了官员巧妙方法化解了两村冤结后, 其中一方就用红布、方糕为礼赔罪而另一方则以羊牯和红酒回礼的人际交往习俗,寓意礼轻情意重,从此和谐相处。《“团圆节”的来历》,讲一位寡妇,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大后,儿子长大成为进士做了京官,但由于仆人误事,引得母亲的误会。儿子用糯米做成的果子,和一片真情感动母亲,母子俩重归于好。在闽南地区,冬至日过“团圆节”,不仅家家户户要吃糯米圆子,还要粘一些在门窗上。这是很普及的也是代代沿袭的民俗节日。这个故事通過“团圆节”吃糯米圆子的动人想象和传说,其实传达出的是一种子女对母亲的感恩、孝敬和亲情……我将这些故事印发给学生,这些故事本土色彩浓厚,且通俗易懂。学生非常喜欢,边读边讨论,我也不再影响他们,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后来,在他们所写的读后感中,我发现,有的同学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父母的态度和言行,有的同学开始领悟到对待同学、朋友的正确方式……通过课外阅读,让初中生以文字的形式接触闽南文化的精髓,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闽南人崇善敬德、和睦友爱、开拓进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样的效果,比教师的灌输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关民俗内容的课外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闽南民俗专家给学生举行民俗讲座。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闽南当地特色的节日庆典等活动,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闽南民俗的特色。同时,学生参加有关活动后,写出有关感受,或写出调查报告。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有关闽南民俗的研究性学习。也可以结合泉州研究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开展有益的传统文化活动,举行相关知识竞赛等。 这样,在课堂学习外,以多样的课外活动激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学习兴趣,以健康有趣的民俗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舀出一碗水,先备一桶水”。在此基础上,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在学校创造一个便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氛围;更需要全社会成员努力,从多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各方面的努力,并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就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简介:汪彦,女,1981年生,泉州现代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闽南文化在初中教学中渗透传承。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