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世培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校急需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专业技能的贸易专业技术型人才。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国贸专业人才的缺口逐渐增大,而我国高校目前培养的国贸专业人才的水平又很难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我国企业发展趋向国际化,但是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供求脱节是导致目前国贸专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高校来说,如何采取措施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和对策
引言: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对人才也提出个更高的需求。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高校来说,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恰当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尽量采取职业发展和专业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在行业更新日渐频繁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专业和行业、职业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看出,目前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技能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型人才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供需现状
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化迈向了新的高度,我国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国外资本开始广泛进入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如高端制造领域、金融领域、高新技术研发领域等。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很多大型企业都走向世界,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要求更多的、更高水平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数据显示,在2010年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量达到了将近80万人,但是我国高校经济专业毕业生只有14万人左右,即便这些毕业生全部从事国际经贸行业么,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供需缺口。未来的几年内,国际经贸中缺口最大的将是负责外贸公司投资战略决策的专业人才。虽然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但是我国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国际经贸已经成为就业率、薪酬都较低的红牌专业,人才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必须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
2.1毕业生就业空间不断扩宽
近几年经济全球化发展如火如荼,而我国也积极与世界经济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全新对外开放格局,国内市场竞争开始走向世界,大型企业也进入到国际市场中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展开竞争,这给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资企业开始进入到各个领域和行业,外贸企业想要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量,就必须有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支撑;而我国企业不断“涉外”,原材料和产品出口量明显增加,很多大型企业都走向国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涉外活动的增加也要求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国际经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空间在不断扩宽。
2.2激烈的竞争对国际经贸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国际经贸专业学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近年来我国大力普及高等教育,高校积极扩招以吸引生源。在高等教育的诸多学科中,经济学历来就是热门专业,社会需求大、就業前景好也让我国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视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看到近年来财经类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理工类和综合类高校也纷纷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催生出一大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人才的层次已经由专科生、本科生上升到硕士和博士,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也意味着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需要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近几年国际经贸专业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带给了学生更大的压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也就是学生不仅是复合型人才更是应用型人才。
2.2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仍然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将会暴露出这种模式的弊端。在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传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再加上一些重要的实务性课程没有开设,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是基本没有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知识结构既不宽也不专,达不到专业型要求也达不到复合型要求,普遍存在高分低能问题,缺少动手实践和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业前景不明朗。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
第一,应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对于常见的经济现象能够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第二,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管理学知识,能够制定或者提出具备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案;第三,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正确解读各个国家的对外经贸政策和国际贸易组织的相关协定;第四,应该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理论知识,能够为外资企业或者涉外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的建议;第五,对国际商务经办的各个环节都较为熟悉,这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性人才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第六,应该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和计算机知识,为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4、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4.1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于我国各大高校来说,培养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应该坚持的原则是“预留出口,理论够用”,理论够用指的是根据企业对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实施深度。全方位的科学的、适度的培养模式。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优化基础课设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以及语言沟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结合国际经贸的专业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在设置专业基础课课程时,既要满足高校专业培养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2)科学设置必修课,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能否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课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师应针对必修课的教学先后顺序进行深入探讨,确保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并且符合教学规律。
4.2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首先应重视实践课程的软硬投入相结合,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训室,但是却忽视了实训大纲、实训教学方案设计和考试方式等的软投入,实训起不到实际效果,流于形式。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人才的培养,应该倾向于软投入,例如学习完“管理学原理”,可以设置相应的岗位让学生参加实训;而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经办人才的培养,则应倾向于硬投入;第二,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现在已经没有对口单位来解决学生的毕业实习问题,目前一部分是由教师或者学校推荐走上工作岗位,一部分是学生自己获得。专业教师应该针对实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
结束语
综上,合理的设置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结合起来,加大软硬投入,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水平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芮桂杰.一般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08,(05):32.
[2]孟鑫.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5,(02):125.
[3]王春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外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09,(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