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看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

2016-10-21 05:28孙鲁王东桥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高职教育身体素质

孙鲁 王东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2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社会亟需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高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在学校体育中尤为重要,增强学生体质不仅通过体育教学,还要通过课外锻炼等多元化的健身手段加以实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这既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需要,也是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校体育 体育课 课外锻炼 身体素质 健康水平。

一、前言

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今教育体系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随着社会主义劳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逐步建立,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和生产性进一步凸现出来,在未来的高职教育中,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从根本上缓解当今企业技术工人不足的现状是办学的根本宗旨,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拥有良好健康的身体是成为合格的高技能劳动者的前提保障。据调查,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体育课的设置仅为一年,教学时数不足,体育课程陈旧,方法单一;体育资源、场馆、设施相对匮乏;体育文化建设意识薄弱,有些学生体育锻炼目的不明,缺乏主观锻炼意识,从而导致课外锻炼欠缺,效果不佳,在校生的身体状况很难得到根本的提升。鉴于此,我们从本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调查出发,以此探讨体育课之余进行课外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以及怎样采取必要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体能储备适应于以后的学习工作。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采用素质机能追踪测定的方法,全面了解在校生的基本體能以求达到科学论证主体的目的。

(一)对象

我院2014级男女在校生,测定人数450人,年龄为18至20岁。

(二)内容

1.素质:50米、1000米(女800米)、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铅球。

2.机能:晨起脉搏、现时呼吸、20秒钟原地高抬腿后即刻脉搏和呼吸次数、20秒钟原地高抬腿休息5分钟后的脉搏和呼吸次数。

(三)方法

1.测试方法

(1)新生入学第一年进行该内容的首次测试。

(2)第二年将这些学生划为两组进行测试。第一组为体育课外无任何体育锻炼的学生;第二组为坚持体育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运动队除外)。

2.对比方法

(1)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自身对比。

(2)两组学生进行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横向对比。

3.采用抽样方法

对所测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处理,寻出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无课外锻炼学生的素质机能变化情况。统计结果显示,第一年与第二年所测定的各项数据统计均未出现明显差异,T检验,P>0.05。所以这组学生一年来的机能和素质未有明显增长。

2.坚持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素质机能变化情况。这组学生中除女生现时呼吸和20秒钟原地高抬腿后即刻脉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数据指标第二年明显高于第一年,T检验,P<0.01或P<0.05。素质机能增长趋势明显,增长幅度大。

3.两组学生间素质机能的变化差异。第一年两组学生素质机能基本保持均衡状态,除男子20秒钟高抬腿休息5分钟后脉搏,T检验,P<0.05外,均P>0.05;而第二年却出现明显差异,除男女晨起脉搏等五项P>0.05外,其余均P<0.05或P<0.01。坚持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素质机能明显高于前者。

(二)分析

1.从三个素质机能对比结果(T检验)中看出,上述两组学生尽管入学初的基础起点是同步的,但第一组的学生除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外,未积极参加课外锻炼,因此,其一年后身体素质和机能基本上停滞于入学初的水平上。而第二组学生除积极上好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外,课余时间主动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因此,一年后身体素质和机能呈上升趋势,大部分身体测试指标均高于第一组,第二组学生在体能方面已大幅度领先于第一组,充分说明了学生坚持课外体育活动的受益程度。

2.通过调查进一步说明,身体锻炼是无间断性的,只有把体育锻炼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坚持不懈,才能够逐步提高和完善人体各器官诸项功能,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强其身心,壮其体魄。

3.体育课的实际效益在于课的内外结合,相互依存,共同提高。教师通过体育课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和掌握自我锻炼,自我监护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其体育意识和经常从事锻炼的习惯,为以后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强化课外活动也使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体育锻炼至关重要。只有将体育课、课外锻炼和体育竞赛等多元化手段汇集起来加以实施,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二)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体育教育和管理,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既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需要,也是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

(三)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完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增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制定相关制度,采取必要措施手段,加大经费支持,增加体育教学和校内群体活动的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安排运动场馆开放时间,建立妥善的器材租借制度以满足学生课外锻炼的需要,充分保证学生有效的锻炼时间,提高课外活动质量,使课外锻炼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

(四)广泛创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举办多种小型体育竞赛。利用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体活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五)体育课程目标要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突出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探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专业特点,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培养未来职业所需体能。

(六)改进体育课考核手段与评价标准。考核方法、评价标准与课外锻炼有机结合,激发学生课上学习与课下锻炼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主要包括每一次课的评价,阶段性评价、单元教学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学年评价以及终结评价等多种评价,以此推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七)体育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全面贯彻“阳光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充分发挥体育课的枢纽作用,以课上促课下,促进体育课、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三位一体良性循环。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余,须加强对学生课余锻炼的管理与疏导,帮助学生制定锻炼计划、实施措施,并进行医学监督,指导学生自觉锻炼并科学锻炼。同时注重在学生中发掘和培养体育人才和体育骨干,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胜超.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及健康认知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2.32(2):79-83.

[2] 学生体质下降问责体育课?[N].新京报.2012.12.17.

[3] 王岸新.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才智.2012(20):324.

[4] 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102-107.

[5]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R].教体艺[2014]4号.

[6] 于红妍.中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0):113-118.

[7] 陈善平,张中江,潘秀刚,刘丽萍.学校体育政策态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標准测试数据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2):110-115.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高职教育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