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莲 万益 杜云龙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2
摘 要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排舞专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排舞运动的健身价值、运动特性、发展规律等方面对排舞运动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排舞具有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国际语言价值、表演价值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价值。
关键词 排舞 文化价值 运动特性 发展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身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对健康的要求不再是吃饱饭,不生病就满足了;对锻炼的要求不再是简单枯燥地爬山、跑步、上健身房,而是有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享受。因此,符合人们更高健身需求的排舞一经推出,就深受欢迎,迅速传播。为了使排舞这一新兴的休闲健身项目更好地发展,我们在推广这个新生事物时,不能被忽视它的文化价值,它的发展也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一、排舞运动的艺术内涵
排舞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重复固定的舞步段落循环来愉悦身心的国际性体育健身运动。它以音乐为核心,通过风格各异的舞步组合循环,来展示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魅力。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涵养、提高身体素质、解读世界文化、培养礼仪风范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之一,很多学校已经把排舞列入体育教学大纲,在学校体育课中开设排舞课程;可以健身,很多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已经将排舞列入学生课间操、工人工间操和业余锻炼的重要内容;可以进行表演,在节假日或重要活动庆典都可以看到排舞的表演,如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学生的毕业晚会等等都可以看到排舞的绽放;可以比赛,现在每年都有各省市排舞比赛、全国排舞联赛以及国际性排舞比赛。排舞正在以各种形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它的健身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二、排舞运动的特性
(一)排舞运动的普遍性
一是舞蹈的大众性,排舞从字面的意思解释是排成一排排或围成一圈圈跳的舞蹈,是一种简单易学,俗称会走路就会跳的舞蹈,是男女老少皆相宜的健身舞蹈,这是排舞的大众性,也是它的普遍性之一。二是舞蹈动作的唯美性,排舞和其它任何一种舞蹈一样,都追求一个美字,首先,舞蹈本身舞步以及舞蹈动作就追求美感,其次,排舞融入了越来越多时尚的舞蹈元素,这就使得排舞更时尚、更健康、更具有美感。三是舞曲的多元性,排舞音乐的多元化使排舞更具艺术美感,全世界最好听、最流行的歌曲几乎都被编成排舞。如“童话般的初恋”“爱尔兰之魂”“传奇”、加勒比海盗”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音乐的多元性增添了排舞的唯美性和无穷的魅力,在如此多重的舞蹈元素组合与变化之下,让舞者能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陶冶情操。
(二)排舞运动的特殊性
第一是舞码的唯一性,和一般的舞蹈不一样,一般的舞蹈只要有音乐你就可以自己去编排动作,而排舞不能,每一支排舞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都是一样的。在这个统一的舞步下,热爱排舞的人可以在世界各地享受以舞会友的乐趣。第二是参与人数的众多性。排舞必须是很多人一起跳的舞蹈,很多人一起跳才能彰显排舞的魅力。
(三)排舞运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排舞也不例外,它们是辩证统一的,舞蹈的大众性、动作的唯美性、舞曲的多元性是排舞的共性;舞码的唯一性,参与人数的众多性以及创新性是排舞的个性,但是它们又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的,当很多人一起跳排舞,人多这个特殊性又转化为普遍性即大众性,所以它们是相互统一的。
三、排舞运动的发展规律
(一)排舞运动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1.排舞舞码与音乐的对立统一
每一支排舞的舞码都是固定的,每个音乐也是独立的,但是编排排舞舞码时离不开音乐,音乐要通过舞码来体现。有文章记载说:“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很形象地表述了舞码和音乐的和谐统一。在编排舞码时首先要判断音乐的音节,是44拍,还是43拍的;再看它的旋律,是抒情的还是欢快的以及休止符和和弦的运用等等,再判断音乐的风格,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编排相应的舞码。最后根据排舞的编排要求和音乐的结构,将舞曲确定为是完整型排舞、组合型排舞还是间奏型排舞,再根据音乐的风格确定这支排舞的风格是古典风格的,现代风格的,民族风格的,还是爵士舞,踢踏舞,华尔兹,拉丁风格等等。这样编排出来的每一个动作和造型都能通过音乐得到更完美的表现,而透过音乐也能捕捉舞蹈形象。
2.排舞服装与音乐的对立统一
排舞服饰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在跳排舞时一定要选好选对服装,比如跳民族舞时,我们就要选带民族色彩的服装,跳流行音乐的排舞,就不能穿古装,跳抒情风格的排舞就要穿飘逸长裙或者旗袍,总之在跳排舞时要注意服装和音乐的和谐统一。
3.人与场地的对立统一
跳排舞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一块平地就可以,但是我们这里说的人与场地统一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排舞比赛或排舞表演時要注意人与场地的和谐统一。一般排舞比赛场地是在一块不小于16*16的场地上进行,所以在编排队形时要注意场地的运用,不能偏台,更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做,要注意场地的每个地方都要分布到,这就要求在编排时要注意人员的位置变化,但是又不能让队员跑得太远,就必须采用就近原则,否则就是为了变队形而变队形,另外,队形变化不能太突然,否则看上去就不够自然。总之,跳排舞时不能忽视场地,要做到人与场地的和谐统一。
(二)排舞运动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虽然说会走路就会跳排舞,但是要跳好排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参加比赛或表演更是如此。评判一支排舞的好坏要从舞步、完成和艺术几个方面来评判,而这几个方面的训练也要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1.排舞术语的训练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排舞术语是用来描述排舞舞码的专门用语,在编写排舞舞码时必须借助于排舞术语来描述排舞的舞步形式和技术特征,它来自排舞实践又指导排舞实践,是排舞教学、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又在排舞的演变发展中不断完善。
排舞的术语按照动作方向术语分有8个方向术语;按照基本名词术语分有39个名词术语;按照动作术语分有36个动作术语;按照步伐术语分有30个排舞步伐术语;按照转体术语分有8个转体类术语。在步伐术语和转体类术语中其中初级术语20个,中级术语13个,高级术语5个。在我们刚刚接触排舞时要掌握这些排舞术语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要灵活运用步伐类和转体类的术语就更不容易。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并在排舞练习中体验,才能了解这些术语的真正内涵。
2.排舞队形的编排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跳排舞除了健身外,还可以参加比赛或者表演,那么在比赛时除了比舞步的规范正确、完成的质量好坏、更是比编排的队形的好看、艺术。编排是一门艺术,首先要吃透规则,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编排,比如,规定曲目的编排,全体选手在音乐前奏结束后必须面向裁判完成一个舞步循环才能做队形变化,否则将被扣分。不能有危险动作,如:抛接、空翻等。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做到,但是在一些队形的编排上刚开始可能只能做最简单的队形变化,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圆形等等,但是随着不断带队比赛和参加排舞培训班的学习,编排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在图形的编排上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图形。总之,要编排好一支排舞,首先要熟悉它的全部舞码,再就是要多编排,多尝试各种队形变化,这样才能有量变到质变,编排出好的队形。
(三)排舞运动中的扬弃规律
1.排舞规则的在不断完善
从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联合会第一次制定了全国排舞比赛规则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多次修订,每一次的修订都是对排舞规则的不断完善,以利益更好地发展排舞。今年比赛规则的修订最明显的特征是在比赛评分时增加了对舞步的评判,即每套动作评分分三部分,分别为舞步分、完成分、艺术分,舞步分占总分的20%,而之前只有完成分和艺术分。这一修订对舞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步不能有任何方向、节拍错误,舞步要规范,不能颠倒、拆分舞步,舞谱和音乐的版本不能出错。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舞码和舞谱进行训练,更好地体现了排舞舞码的唯一性。
2.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排舞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但是我们也要挖掘和传承我国民族体育文化,2013年以来,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每年开展“挖掘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民族排舞采风活动,分别在四川阿坝、湖南通道两地采风并创编了《手牵手》、《欢乐侗乡》等富有民族风情的排舞。2014年由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推出中国神曲的“舞动中国”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2014年11月8日,25703人在杭州齐跳排舞“舞动中国”,刷新了美国亚特兰大17000人齐跳排舞的世界吉尼斯纪录。今年5月1日,由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创编的原创排舞“舞动太极”在美丽的都江堰作为青城太极舞大型展演活动,成功演绎,震惊了全场。这首舞动太极,弘扬了中华太极文化精髓,将中华太极和现代元素的排舞融合在一起,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又一张名片。
四、结论
(一)排舞具有大众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从排舞运动的普遍性特点来看,排舞具有大众性,具有适合男女老少健身的文化价值;它的音乐非常好听,让跳舞者在跳舞时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愉悦,因此,它又具有娱乐的文化价值。
(二)排舞具有国际语言文化价值。从排舞的特殊性特点来看,同一首排舞的舞码全世界都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舞码,就是一种国际语言,它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群都汇聚在一起。
(三)排舞具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价值。从排舞运动的发展特性来看,排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也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同时又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光大。
(四)排舞具有表演的文化价值,很多学校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大型的排舞表演,2008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万人齐跳排舞以及2014年杭州两万五百多人齐跳排舞的壮观场面足以说排舞具有表演的文化特性。
參考文献:
[1] 李遵.排舞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风格[J].体育文化导刊.2013(4).
[2] 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2015年全国排舞运动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理论知识教材[Z].
[3]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全民健身发展10年(1995-2005)[R].2005.
[4] 袁贵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出版社.1999:99-101.
[5] 王研.体育的文化价值值得关注[N].辽宁日报.201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