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磊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强调对学生语感、眼界的提升与开拓。课外阅读能够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弥补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空白,同时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以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现状开题,指出问题,并同时从多角度来探讨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现状 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开展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开阔学生眼界,丰富他们的写作风格。可以说,小学语文写作基本上展现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综合能力,其写作能力的强弱也从侧面代表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语文文学理解能力。因此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培养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學的现状分析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基础性教学分支,它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培养相当关键,因为它展现了小学生在语言、思维方面的意识。但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短期任务,而是需要长期系统完成的漫长工程。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受到传统语文教学思维束缚,其教学过程是存在诸多问题的。
1.对语文作文教学的不重视
客观讲,我国许多地区小学学校对语文学科中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他们没有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主项来抓,而且许多教师对写作教学也存在偏见,他们认为小学语文考试的得分点在于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而作文所占考核分数比例较低,所以一般不会将教学重点放在作文上。这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抓考试重点而不在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均衡性教育,实际上从长远角度来讲,这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非常不利,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写作能力差的问题就会明显被暴露出来。
2.对语文写作知识灌输的片面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心理培育的关键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任何事物依然充满好奇心,而且希望去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学校不仅仅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义务,也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像小学语文教学这样讲求感性、灵活化的学科却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理性,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过程中将思维模式过分固化。例如指定某一种事物让学生去通过写作来描述,而同时设置了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条件,这就让写作教学过程变得乏味和局限,其教学知识传授过程也相对单一,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是毫无益处的。
3.对课外阅读的忽视
传统教学讲求依据课本内容单纯灌输,例如课文背诵、故事背诵、词汇记忆等等,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与时间都很少,甚至有些学校是完全没有的。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必然会趋于片面单一化,而且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也不能拿出较好的写作素材,表现出普遍写作能力较低的结果。严格来说,我国小学目前所设置的课外阅读教学可以用“形同虚设”来形容,一方面学生没有充足的课外读物来进行阅读,再一方面教师真正带学生走出课堂的课外阅读时间又少之甚少,这些都限制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1]。
二、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般小学语文开展课外阅读要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能力来安排教学进程,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见识,启发他们智慧的同时也做到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本质上来看,课外阅读部分的引入也是希望小学作文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阅读层面,而是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更多阅读经历来做到自我启发,记录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有感兴趣的片段,通过长时间积累以形成丰富的写作素材储备库,然后在写作过程中随用随取,尽情发挥。下文也详细给出了几点有关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一句话是英国著名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言。阅读的确能够提升人们的写作能力与联想能力,提高自身对文学的理解。我国多年以来推崇应试教育,一直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中学阶段学习打好前期基础,不断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甚至更有教师与家长不赞同课外阅读,怕其影响到孩子的日常课业学习,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但实际上不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恰恰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小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思维更加灵活,视野更加广阔。为此,学校教师与家长应该做好沟通,共同为他们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例如让学生在周末、假期与家长一起读一本好书,并写下读后感,在课堂上与师生共同分享心得体会,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化。所以说,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的调剂品,它也是促进学生投身写作过程、享受写作情感发挥的催化剂,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一方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课外阅读对小学生作文素材储备能力的提升
课外阅读为小学生写作学习提供了相当多教材中所没有的素材,这些素材都非常生活化,丰富化,尤其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了汉字、写作分句、分段等基础知识,所以该阶段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该提高门槛,强调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注意观察生活,提高作文创作的情节性与文学性。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不同素材、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景物、人物甚至是奇幻的、不存在的事物,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希望提高他们对文章中故事情节的思考判断能力。例如在课外读物中阅读到一个人物角色时,教师就需要借作品对该人物形象的描述刻画来指导学生该如何观察人物,例如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人物长相、五官、表情、动作等等。当然也可以由下至上来观察人物,灵活化小学生在日后写作过程中对人物描述的思维方向。总体而言,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多读课外读物来积累作文素材,也应该在积累素材过程中教会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他们提升阅读细节观察能力[2]。
结语
除上述分析之外,课外阅读也能提升小学生写作中社会意识能力的培养,因为课外阅读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的大门,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于校园以外世界的人文情怀与民族风情,最大限度扩展小学生视野。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课外阅读视为是教学过程的另一扇窗,它所提供的内容取之不尽,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教学素材中,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素材基础与写作环境,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3):130.
[2] 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A版,2015(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