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才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不能吃透知识点,经研究发现这种情况的发生存在诸多原因,其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高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专门讨论活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活动教学;自主学习;地理教学
一、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地理现象了解少
高中生对于一些地理现象了解甚少,且难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二)高中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
地理虽然属于文科,但“无图不成题”,所以地理又是空间的描述,因此空间想象力至关重要。学生平时的学习资料源于课本上的文字和图形,但课本并不能直观展示三维空间。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需要教师在课题教育中改进方法。
(三)高中生学习方式老旧,对新的学习方式缺乏探究
高中生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初中时的方式上,他们解释地理现象时,往往只停留在某一固定点上,不能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整体。也就是说,不能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不能进一步深化方法。
二、地理活动教学的内涵与本质
活动教学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弊病而提出的,如学生缺少必要的体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足等。
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三、高中地理学科开展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设计良好的地理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年龄特点使他们更容易能够在主动参与的操作环境下提升兴趣,这种兴趣反过来又使地理活动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二)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观察,动手操作,形成自己的认识。因此,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参与了就有体验,有体验就有可能真正理解,真正理解了,才能掌握,学生掌握了,学习才有效。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需要自主地进行思考和采取行动措施,独立面对新的环境、解决新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与同伴的合作和相处,因此,“活动”教学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开展地理活动课的形式与类型
(一)观察、观测型的地理活动
天文现象的观察、观测:月相变化、日食、月食现象的观测;尋找北斗七星 ,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的观察。
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观测:进行野外地质观察;记录天气变化,参观气象站;参观自然博物馆等活动。
(二)调查型的地理活动
例如:天长人口流动情况的调查;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白塔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红草湖公园的建成等。
五、活动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
活动教学是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实践、探索,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模式由“确定主题,制定方案;自主活动,深入探究;评价反馈,总结升华”三个环节构成。
(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主题的确定以教师为主,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应紧扣课本、社会、生活三者,活动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主题确定后,要拟定出活动的目标。活动目标的提出后 ,由师生一起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由学生自己充分讨论,各抒己见,统一思想后形成。老师参与其中,必要时给予指导。例如:为了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确定了主题为“天长市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的调查活动。总体方案是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研究:(1)到天长市环保局了解本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2)调查白塔河的污染及治理状况。(3)到市附近的垃圾堆放场,调查垃圾的来源,垃圾的类别,产生的(对大气、水源、土壤等)污染,当地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
(二)自主活动,深入探究
这一环节事实上是活动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教师除了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组织之外,一定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组织,自主活动,深入研究。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从而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活动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综合活动的能力。
(三)评价反馈,总结升华
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活动的过程、成果、不足、感受、体会等,写出活动报告,对活动的经验成果结合书本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升华到新的层面去认识,内化成自己的观念和能力。
六、活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角色转换的问题
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被认为是权威,处于“惟我独尊”的地位。活动教学模式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运用主动探求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二)时间分配问题
针对客观存在的升学带来的时间压力,怎样分配时间,利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而且做得最好,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分配时间。对于一些与现实结合较强的活动内容可以放在课前或课中进行,如演讲、辩论类。对于需要大量资料或调查访问的活动内容可以放在课后,而且分小组分工进行,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苗长虹.中学地理的教学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 王向红.地理课堂教学中“活动”的实施策略[J].云南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