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2016-10-21 14:31李艳丽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农村居民美丽乡村

李艳丽

【摘 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但就目前来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多层次的挑战和多方面的困难。应当构建正确的乡村文化内涵,通过政府引导规划,激活市场和社会组织,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把乡村生态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文化;文化建设;农村居民

美麗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凝练概括。但就目前来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多层次的挑战和多方面的困难,我们要积极应对。

一、乡村文化的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化建设加速,乡村文化受到多方面深层次的挑战,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自然村的整体衰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化进程加速,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在进入二十一世纪(2000 年)时,我国自然村总数为 363 万个,到了 2010 年,仅仅过去十年,总数锐减为 271 万个。十年内减少 90 万个自然村。对于我们这个传统的农耕国家可是个‘惊天数字。它显示村落消亡其势迅猛和不可阻挡。” 到2012年自然村落继续减少到了230万个,这种自然村客观上的减少,削弱了乡村文化的存在基础。

(二)多种思想文化冲击。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商品文化的渗透,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移动技术普及,以及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乡村生活方式和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商品价值观念已经逐渐地深入到农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影响着乡村,也渗透到了思想意识方面。一方面新一代农村青年向往城市生活方式,对乡村生活有抵触心态,对乡村文化失去自信。另一方面很多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对许多问题的价值判断“说不清”,部分人更是追求物质享受,一切向“钱”看。

(三)乡村文化建设缺位与投入不足。虽然目前农村独立自治能力相对增强,但基层干部仍然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观念,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另外,多数乡镇财力有限,乡镇党委长期以来在资金投入方面倾向于项目建设,着眼发展经济。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导致乡村文化设置发展滞后。农村文化设施既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组成部分,又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构建乡村文化内涵

(一)党建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既要促进乡村多种文化发展,也需要党建文化起到引领作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农村青年向往城市生活,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面多复杂情况,需要党建文化起到引领作用,要以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治理理念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党的思想路线,感受到党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视和成果。

(二)产业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离当地不开文化产业的支撑,“文化产业具有的文化建设功能、发展经济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和教化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发挥。” 正确的产业文化,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结合地方人文生态环境,形成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农村文化市场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农村居民产业文化意识的增强。只有当多数农村居民意识到产业文化的力量,才能真正形成推力,把政府、企业和农村居民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文化的建设发展。

(三)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保护优秀乡村生态文化不但深化了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农村绿色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持农村风貌,可以突显乡村生态文化特色,让生态文化在新时期更加的丰富,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乡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政府主导。现阶段乡村文化建设和提供者依然是当地政府,政府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者角色不论是从短期还是唱起来看,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现阶段更是如此。政府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要提供各种资源,如在财政上的支持,人才上的培养,制度上的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整体规划。乡村产业和生态文化想要顺利发展,就需要进行整体规划。一方面要以地方性传统文化为主体,促进其传承、发展和创新。另一方面,要注重从外部引进其他优秀地方性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

(三)社会组织作用。政府职能从长期来看,在于引导乡村文化发展,“政府搭台,农民唱戏”,具体的活动应该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农村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来进行。在多方参与、协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利用掌握公共资源的优势对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方力量加以整合和引导,各级政府可以利用文化基础设施,甚至是杠杆资金来激活市场。

(四)农民主体作用。农村居民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最广泛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农民既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又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还是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享有者,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激发农民对公共文化生活的兴趣和热情,自觉投身到各项活动中,唤醒农民的角色意识,以主人翁的精神,从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去发展和创造新的文化娱乐形式。同时,建设农村文化队伍必须面向基层百姓,贴近农民。将农村本土文化传承者的培养作为工作核心,重点培养农村基层文化干部。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传统村落,2013(01).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农村居民美丽乡村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