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峰 高维艳 薛文
摘 要:本文对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内涵及其典型教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如何吸收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思想进行了的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学习情境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起源于德国,上世纪7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认为学科式教学培养的学生已经不再适应企业的需求。他们主张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与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我国的高职教育工作者近年来一直在学习借鉴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发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疑惑。
笔者认为破解这些困难的基础是必须厘清行动导向的核心思想及其主要教学方法。
1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内涵
行动导向在德国又称为行为导向,其教学的核心目标可以分为两个,首先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本专业所涵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然后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自如应对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方法。除此之外,行动导向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在授课时不要过多的讲授知识给学生,而是要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工作过程中陪伴学生获取经验。
2 行动导向思想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的核心思想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其教学方法有很多,这里列举其中的几个。
2.1 项目教学法
项目可以是一个零件的生产、一个程序的设计、一个展会的安排或是一个订单的完成。项目教学法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首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完成不同的组内任务;其次,通过具体的项目实施,使学生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角度去综合考虑问题;最后,通过行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教师在项目的计划和决策中,只是扮演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2 案例法
案例法是在教学中采用真实的案例或模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学构想考虑的出发点是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那么使用案例法或案例研究能够发展学生胜任职业的能力。
2.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扮演不同的工作角色,从而掌握这个角色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学生通过特定的角色活动还可以增强其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
2.4 头脑风暴法
教师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向教师和同学很好的展示一下。展示的方法可以是壁报或是PPT,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进行讨论。头脑风暴法可以在课堂上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 对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借鉴行动导向思想的思考
3.1 制定一个符合行业需求的教学大纲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大纲是由国家层面的中央职教研究所与行业商会共同研究制定的。而我国目前的高职领域各专业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大纲一般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与本地区尽可能多的企业协作,倾听企业专家的意见,制定符合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的教学大纲,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3.2 开展渐进式课程改革
有德国“职业学校”之父称号的凯兴斯坦纳在20世纪初就建立了劳作学校,学生不再学习过多的理论知识,而是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学习目标。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会遇到诸多问题。首先,我们没有充足的师资。其次,我们没有足够的训练设备。目前开展的课程改革都是在试点,如果全面铺开,设备和师资可能都会不足。
笔者认为应该选择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减少理论课程的课程内容。但课程改革不是全面的照搬,而是借鉴人家的方法,进行渐进式的改革。
3.3 扩大订单培养的比例
德国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企业参与培训,这样培养出的学员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订单培养和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所以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运营稳定的企业不放,扩大订单培养学生的比例。
3.4 全力进行师资培养
课程改革最关键的还是看是否有符合条件的师资。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实践经验欠缺;而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虽然技术过硬,但又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所以,只有师资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程的改革和课程的开发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項目:2013年黑龙江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基于BAG分析法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YJZ 201321)
作者简介:李子峰(1978-),博士,黑龙江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材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