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容
时下, 随着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了,所幸,如今各级政府以及社会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但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除了政府和社会的关心,作为学校,特别是“留守学生”的老师更应该给予他们亲情般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在我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是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父母常年在外,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俗话说:爷爷奶奶“管儿子,惯孙子”,这种溺爱让他们自然而然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学习不认真,习惯差。针对班上的情况,本学期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关爱他们的生活。
因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务工,而爷爷奶奶又忙于农活,所以缺少对他们生活的关爱。本学期,我统计有五分之三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中有离学校较远的,上课期间住在学校,遇上变化多端的天气,刚刚还是炎热的天一转眼就变得凉飕飕了,有的孩子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嘴唇都冻成了紫色,我问他們冷吗,他们却直摇头。我知道肯定是不好意思告诉我,对于离家近一点的孩子,我就给他的爷爷奶奶打电话,通知他们送衣服,住校的孩子,我就叫到寝室,把我孩子的衣服给他们穿上,看到他们通红的笑脸露出甜甜的笑容,我的心里也是乐呵呵的。
记得有一天,非常冷,还下着蒙蒙细雨。大家正聚精会神的上课,这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我开门一看,一个身穿黑色上衣、裤子挽过膝盖、只穿着一双凉鞋,脚被冻得通红的孩子站在教室外。看到眼前的一幕,我的眼不由的湿润起来,对他说:“进来吧!”本来我以为他今天不会来了,因为他家很远爷爷奶奶又没有电话。下课后,我把他叫到面前问了才知道,穿凉鞋走路就不怕弄湿鞋子,书包里还外带了一双,我赶忙把他带回寝室,倒了一盆热水,让他泡了泡脚然后换上干净的鞋子,这才回到教室上课。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给我讲,也许把我当做妈妈了吧。
离校特远的孩子总要星期天就来到学校,有时错过了学校吃晚饭的时间,如果老师不去询问,他们就得饿着肚子睡觉了,所以没到晚饭时间我就会去寝室看看,顺便与他们聊聊天,他们也是非常开心的。
二、关注他们的爱好。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本期,学校开展了兴趣活动,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的参加报名,我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分到不同的小组里,活泼的、内向的、爱运动的、爱画画的、爱书法的、爱手工的、爱讲故事的……当兴趣课结束后,孩子们总是会跟我滔滔不绝的汇报学习情况。他们还会把学到的故事,绘声绘色讲给他们同学听;有的还会再手工课上制作的好玩、好看的玩意儿送给我。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发展,我和孩子们也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才有这么多交流的的话题,我感到很快乐。
学校举行活动,我是根据他们的爱好选定的节目。特别是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争抢着报名参加。于是我就专门为他们编排了一个课本剧《留守之家》,排练时,忘记了台词,趁休息的一小会,就一遍一遍努力地读着,生怕下次再忘记,整整20天,没有一个孩子在我面前说过辛苦,没有一次排练得不认真,他们的表现真的让我非常的吃惊,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着。终于到了六一这天,孩子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献给了全校的同学们,他们精彩的表现,无不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热情的掌声持续了近一分钟,那一刻,他们的眼睛湿润了。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的第二任“父母”,他们住校期间,我会经常开展“非留守孩子”与“留守孩子”的手拉手活动、举行“我们虽留守但我们不孤单”主题班队会等、集体生日会等活动,在活动中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倾诉的机会;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参加课外活动时让留守儿童享受最优先;利用学校每期一次的野炊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社会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及时与监护人沟通,形成关爱合力。
根据我们班上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应该实行家访,最好是不定期的家访,通过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读书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父母的温情与体贴,没有正常的引导与照顾。他们的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关爱、关注。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学生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给他们送去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让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用心呵护下,也能同其他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让我们共同关注农民工留守子女,让孩子与我们民族的未来同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