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作用的分析

2016-10-21 16:15李童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中华互联网+

李童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5年提出了“互联网+”新概念,意味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大学教育没有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时代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特点,没有将其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相结合,导致部分大学生经常会感觉到迷茫和困惑。大学教育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就应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更新教育内容,完善教育途径等,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通过适合大学生的方式来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使高校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 键 词] “互联网+”时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6-0097-01

一、当前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情况

(一)对中国古典文学或名著不感兴趣,热追韩剧、美剧

笔者对理学院2015级光电专业的53名新生做过一个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和名著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知道四大名著,也了解一部分内容,但只有不到10%的学生读过原著,四大名著全部读过的几乎没有,大部分学生了解其内容是因为看过电视电影版作品,而且即使电视版本的也只是看了个大概,并不感兴趣。大学生对于传统戏剧、曲艺等则更少了解。同时又调查了新生喜欢看什么影视作品时,大部分新生选择了热播的韩剧、美剧,并且喜欢模仿主角的穿着或者言谈,认为那样很有“范”,并且很向往剧情里的生活。这种现象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缺失。

(二)喜欢过洋化节,对中华传统节日意识模糊

很多学生记得每年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并且很清楚节日由来和讲究,特别是学生情侣认为这些节日很重要。而对于中国的七夕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不记得时间、不了解由来,更不知道习俗。有学生觉得这些节日都是年纪大的人才会去过,还有学生搞不清楚到底是端午节吃粽子还是中秋节吃粽子。传统文化遭遇如此尴尬局面,凸显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模糊的问题,说明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薄弱,值得我们深思。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和践行爱国之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人士感人肺腑的爱国故事,都是引导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励志教材。这些中华优秀儿女身上所蕴藏和凸显出来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鞭策大学生将自己真实的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理想结合起来,树立报国之志、增长建国之才、践行爱国之行;同时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将爱国的理想转化为具体实际行动,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贡献力量。

三、“互联网+”时代下加强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措施

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媒体”。在这一大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猛烈冲击,教育实效性持续下降,在这严峻的形势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必须改革,必须创新方法。

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用多元化的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他们的口味和兴趣,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建立传统文化专题网站,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推动传统文化进入新媒体。以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移动客户端等网络新媒体为传播载体,以声音、视频、动画、美文等为传播形式,做到传统文化教育全面立体化覆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见证,有效地约束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当利用有效的互联网和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互联网在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通过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大学的人文底蕴更加有效地转化为大学生的境界、修养、素质和终身受用的独特气质。

参考文献:

[1]蒋海军.网络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5):86-87.

[2]言秀华.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6):92-94.

[3]孟静雅.网络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策略[J].南都学坛,2013(6):101-102.

猜你喜欢
爱国中华互联网+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