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策略

2016-10-21 16:37陈明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6年1期
关键词:圆锥体倍数教学活动

陈明

自课改以来,广大的教师都在积极地克服“高耗低效”的现象,努力追求“低耗高效”的数学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呢?个人粗浅地认为:它是指常态课堂中通过教师有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认真、主动的学习,高质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这就意味着一堂数学教学活动是否有效、高效,关键就看课堂的两大要素——教师和学生能否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实现。以下个人就谈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精心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一再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学习。一堂高效的数学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昂,又要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在新知导入和学习过程中,笔者经常利用故事法、猜谜法、实验法等来给学生创设探究新知的愉悦情境,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如教学“圆锥体体积”时,我在过去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做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实验,结果我发现学生在实验中没有进行数学思考,很平淡地就知晓它们之间的规律,学生似乎没有“亲历”的体验。于是,我做了改进,让学生分别做了两组学具:一组等底不等高,一组等高不等底。我给每个组制作等底等高的。课始先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实验探求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结果他们发现圆柱体体积不是圆锥体的二倍多一点就是少一点。此刻,我追问:那怎么办?我先让学生思考,再做顺势的引导,接着我把做的教具分发到每个组,让他们再次实验,结果他们发现了规律。我创设了这样的实验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学习的兴趣很浓,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巨大转变,本课的重难点也在他们的实验中被有效地突破。

这也验证了“兴趣是学生学习时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要学、乐学、爱学,课堂的效率才是最好的。

二、尽心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与其所处的教学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课堂气氛好,能够给学生最起码的学习心理安全感,能使他们的数学思考处于最佳的状态。所以,我们必须有效地实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相信并喜欢教师传授的知识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喜欢我们教师这个人。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一个亲切的称呼、鼓励的眼神、“等待”的目光和充满信任的微笑都能有效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各种距离。所以,我们要用爱心、关心去善待每个学生,让他们喜欢老师。第二,千万不要去“揭短”,应找准其发光点和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表扬,设法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使他们保持学习的高度热情。第三,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各种问题,做到换位思考,想他们所想,在行动上与学生保持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劲头,提升教学效率。

三、细心猎取数学教学中的各种精彩细节,促进学生的课堂生成

數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在特定情境中充满灵动的多元的对话过程,它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动态生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教师预设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独具慧眼”,能细心及时捕捉数学活动中的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他们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智慧的亮点或对知识理解的误点,如果我们能细心地抓住这“两点”,并加以合理利用,巧妙挖掘其中蕴含的问题资源,使其成为一种有用的生成性数学教学资源,就能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让他们认真观察,寻找3的倍数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观察后,一个学生主动发言:如果一个自然数各个数位的数字的和是3、6或9,那么它就是3的倍数。当即,我就把问题交给全体学生:这个同学观察很认真,善于思考,并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他的猜测对不对呢?这需要我们一起来验证。于是,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同并举例说:51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6,它真是3的倍数;也有的表示反对,举例78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15,不是他所讲的3、6或9,但78也是3的倍数。此刻,我引导学生:这个同学的说法,怎么修改,才准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重新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先把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相加,如果和不是一位数,就把这个新数的各位上数字再加,一直加到是一位数为止,再看这个数是不是3、6或9,如果是,那么原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这样,就将一个原本错误的猜想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演变为一个正确的定理。

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有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置若罔闻,一闪而过”。对此,我们应当给足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的时空,让他们去发现、纠正错误。教师应顺应他们的认知,细心发现他们错误的思想轨迹,搞准其源头,再对症下药,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对策。事实上,只要我们能处理了这些细节,让学生的数学思考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发生碰撞,就会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教学的效果必然会得到提升。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为指针,不断学习和采用新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就一定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圆锥体倍数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埃及沙漠赫尔格达红海沿岸沙漠呼吸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倍数魔法
以“圆锥体”的概念解析家委会的职能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关于“3与9的倍数特征”引起的思考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