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在长征路上
——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开展“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活动纪实

2016-10-21 06:15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咸高军
辅导员 2016年28期
关键词:西路军长征路长征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咸高军

我们的课堂在长征路上
——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开展“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活动纪实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咸高军

最近,辅导员杂志社通过刊物、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以多种方式跟踪报道了全国各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相关活动。其中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开展的“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活动引起了读者的格外关注。为此,本期我们再次与大家一同去体验该校少先队员在寻访活动中的一个个真实发现和真切感悟……

从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出发

听红军后代讲红军故事

2016年7月1日,在建党95周年纪念日里,福建厦门“何厝英雄小八路红军小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江苏淮安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红军娃重走长征路”的队员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将寻访一位特殊的老人——当年“英雄小八路”之一的何佳汝奶奶。

早晨8点,在学校“英雄小八路纪念馆”里,“小红军”们见到了何佳汝奶奶。何奶奶今年72岁,党龄已经有50年了。她看到来自周恩来总理故乡的“红军娃”格外开心,带领孩子们一边参观“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一边介绍“英雄小八路”的故事。何奶奶说:“1958年炮击金门,厦门何厝是前线。那天晚上,大家正在学校操场看电影,村里广播突然响起,要全体乡亲立即转移。我和其他12名同学便躲起来,家长找不到我们,迫不得已只好先转移。”留下的这13位“小八路”,组成“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上了前线,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炮火下,洗补军衣、烧水、送饭、接电话线、看守电话机、擦炮弹、抢修公路、站岗放哨,与战士们一起经历枪林弹雨。听了何奶奶的介绍,寻访团的队员们对何奶奶的敬意油然而生。

这只是“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寻访过程中的一个故事。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讲话精神,全国唯一一个以周恩来总理的名字命名的教育集团——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组织了12名学校足球社团的队员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开启了“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寻访活动。

从长征第一村出发

7月2日,“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寻访团全体成员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起点、红军长征第一村——福建长汀中复村。

在这里,队员们拜访了父亲、叔叔均为红军烈士的88岁老干部钟谊龙老人,并为老人表演了诗歌朗诵、红歌合唱等精彩节目。钟谊龙爷爷向红军娃们介绍了红军村的革命故事。钟爷爷说,中复村是著名的革命基地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毛泽东、朱德、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他们在这里进行了中央苏区著名的松毛岭阻击战。红九军团率先从这里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讲完故事,钟谊龙爷爷勉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继承红军遗志,长大后振兴中华。

寻访红军“第一渡”

7月6日,寻访团驱车5个小时从云南昆明前往位于彝族苗族自治县境北部皎西乡皎平村的皎平渡。

在皎平渡红军渡江纪念碑和红军渡江纪念馆,队员们从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及文字中了解到:四渡赤水后红军开始进军云南,准备抢渡金沙江入川。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导致全军覆灭的危险。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接到命令后,翻山越岭,日夜兼程,于当天夜晚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找到了一条船,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简单修整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一举消灭了一个连的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从容地过了江,胜利甩掉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真正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听西路军红军小学校长介绍西路军历史

在皎平渡,队员们还参观了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办公的岩洞,参观了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指挥渡江时站过的“将军石”。在杉乐,队员们瞻仰了红军长征过杉乐纪念碑,周恩来、朱德栓马的“将军树”。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队员们的思绪都随着金沙江滔滔的江水,奔流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中。尽管队员们已经无法获知无数革命烈士的名字,难以历数老区人民所做的贡献和付出的牺牲,但奔流不息的金沙江已将这些英勇的事迹永久地记载了下来。

循化寻访西路军足迹

7月9日清晨,寻访团全体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到达了全国唯一一所由红军被俘战士设计建造的小学——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西路军红军小学。

队员们在西路军红军小学马明全校长的引领下参观了西路红军纪念馆、红军清真寺。马明全校长向寻访团成员介绍了西路军曾经经历的那段悲壮的峥嵘岁月——1939年至1946年间,青海军阀马步芳把从甘肃河西走廊俘虏的400多名红军西路军战士组成“工兵营”,押解到现在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赞卜乎村,令他们沿黄河南岸从事伐木、垦荒、修路、建房等苦役。红光清真寺和红光小学就是由当时被俘的红军战士设计、取材、施工并修建的。西路军战士们当时虽遭敌人的严密监视,但坚信“红军一定能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并采取各种方式与敌人进行了机智顽强的斗争。他们在修建村庄、学校和清真寺的过程中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斧头、“工”字、领章等象征革命的图案雕刻在花砖之中,镶嵌在墙壁之上。队员们驻足在那些凝结着厚重历史的老照片、革命文物前,感受着红色精神的顽强与伟大。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西路军红军小学,寻访团的队员们还参观了学校陈列室,并与该校足球队的孩子们混合编队举行了一场足球友谊赛。

会宁胜利会师

三校“会师”腊子口

7月10日下午,江苏淮安周恩来红军小学、甘肃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甘肃迭部腊子口红军小学三校“会师”红色圣地——腊子口,共同启动“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进暨校园足球新长征”主题教育活动。

14点20分,“会师”活动在三校足球联队足球友谊赛中拉开了帷幕。友谊赛结束后,三校的队员们分别表演了快板、合唱、拉丁舞、篮球操等精彩的文艺节目,还一起参观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以及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永远的长征

7月11日,寻访团的队员们来到了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馆。在参观前,队员们齐诵《长征》。毛主席这首七言律诗将大家带回了那段战火纷飞的长征岁月。在馆内,他们看到了四渡赤水的壮举,感受到了夺取泸定桥的艰辛,了解到了翻越雪山的困苦,更深刻体会到了当年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谊。聆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解、瞻仰着一件件烈士的遗物,不觉中,队员们已经置身其中。特别是纪念馆墙上一幅小红军的水彩画像牵动了寻访团所有人的目光:小红军头戴缀着红星的八角帽,身背着一支钢枪,一抹纯真的微笑写在脸上。讲解员告诉队员们,没有人知道这位小红军的名字,只知道他是四川人,是朱总司令的小老乡。三军会师的那个日子,他正在会宁街头张贴标语,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突然来袭。就在大家纷纷躲避的时候,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还在街上玩耍,这位小红军奋不顾身地扑在了小男孩身上。当爆炸的硝烟散去后,小男孩只被炸伤三根手指,而小红军却已浑身浴血……小男孩的家人感念红军救命之恩,将他葬在自家的祖坟地。这个小男孩长大后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起名继征、续征、长征,寓意“继续长征”……讲解员深情的讲述使队员们深受感动,眼里早已是泪光闪闪。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让寻访团的所有队员深刻地认识了“红军”这个称谓的内涵。

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开展“淮安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搬到了历史的宏篇巨著之中。12名少先队员在重走长征途中吃红军饭、穿红军服、唱红军歌,以红军战士为榜样,发扬了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今天,寻访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伟大的长征精神播下的种子已经在队员们的心田开花结果。这种精神就像一面火红的旗帜指引着他们的成长之路: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助理编辑韩东芳)

猜你喜欢
西路军长征路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追寻长征路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西路军精神的讲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西路军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纪念与传承
走好新的长征路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