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女性网络行为特征分析
——以石家庄市一份问卷调查为例

2016-10-21 01:02李楠方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群体软件特征

李楠方 谭 思 路 紫

(1.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女性网络行为特征分析
——以石家庄市一份问卷调查为例

李楠方1谭思2路紫1

(1.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24;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伴随网络空间扩散和虚拟社区活动普及,国内外学者关于性别行为的研究逐渐聚焦于网民行为特征分析等相关方面,但研究针对女性网络行为特征差异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各社会身份女性网络行为特征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具有较大理论意义。调研结果显示,女性网民的“男性化”特征与其社会地位呈正相关关系,这印证了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高收入的女性对新鲜事物的态度更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更强的一般规律;青年女性是网络技术的最大使用人群,其中高收入高学历的职业女性对使用网络软件类型的决策性最强;网络的推广缩小了男女的社会性别差异;网络成为了现实生活价值观的渗透平台;女性逐渐拥有了弱化网络“女性特征”的能力。

女性主义;网络活动;行为特征;社会身份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综述

随着社会进步,女性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女性主义”思想逐渐得到广大女性以及部分男性的认可。20世纪60年代以Simone de Beauvoir的作品LeDeuxième Sexe(《第二性》)为代表将女性主义运动推向高潮,Simone de Beauvoir强调女性并非先天形成,而是由社会塑造而成,此观点向社会长期存在的父权制发出了挑战,为女性社会文化地位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认为,网络的普及较大程度改变了女性群体的学习方式[1]、增加了职位提升的可能性、优化了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2],使用网络技术成为现代女性提升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手段,从而缩小性别之间在社会地位上的差距。但由于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不同社会身份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生活习惯等行为特征大相径庭[3]。不同身份背景下的女性受益于网络技术的程度如何,女性使用网络在行为上具有何种特征,其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有哪些,网络技术对女性实际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都有待认真总结和清晰地说明。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空间行为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男性和女性差异的研究[4],女性群体内部差异的解析以及不同文化中女性差异的研究[5]。我国的女性主义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与居住空间[6]、女性与公共空间等几个方面[7]。相比于西方几十年来对女性消遣活动日益深入的研究,国内对女性行为的研究整体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撑,对判断差异是否真实仍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论证[8]。同时,已有的研究以女性在实体空间的行为特征为主,针对女性群体在虚拟空间的行为习惯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试以女性网民和女性网站的发展为背景,以女性应用网络的行为特征为切入点进行实证调查,展开分析。

二、特征统计与分析

(一)时间特征统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目标人群的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统计,旨在归纳、对比和总结不同社会身份的女性在使用网络时的选择与偏好类型。调查基于生活圈及工作单位进行,地点涉及高校、大型生活社区、央企机关、私企销售部等,方式有电话采访、视频采访、现场访谈等。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03份,调查对象按年龄划分:18岁以下女性15名,18-25岁23名,26-35岁31名,36-55岁18名,55岁以上16名;按学历划分:初中及以下20名,中专高中22名,本科35名,硕士及以上26名;按收入划分:1500以下(1480元为石家庄最低工资标准)13名,1500-3000元39名,3001-8000元42名,8000元以上9名;按婚育状况划分:未婚48名,已婚未育32名,已婚已育21名,离异2名。以此作为时间特征分析的资料基础。

上网时间对于描述使用者的网络应用特征具有重要作用,不同身份类型女性每天上网时间进行统计如下表:

表1 女性身份特征及每天上网时间/天(小时/百分比)

作者经口头询问对受访女性群体常用软件以及使用时长进行统计,并将常用软件分类,如表2:

表2 女性群体常用软件类型

由于软件使用的详细情况涉及调查对象隐私,在对软件使用时长进行统计时,作者仅要求受访者按照个人偏爱程度,估算一天当中使用不同软件的大致时间,统计结果时作者仅做了时长区间的划分,并进行了对比,如图1:

(二)女性网民行为特征分析

通过统计女性群体每天上网时间分布以及使用不同类型软件的时间分布状况可揭示女性网民的职业类型、生活状况以及网络行为偏好,归纳如下:

第一,青年女性是参与网络活动的主体人群。青年女性群体在所有女性群体中每天使用网络时间最长,其中18-25岁的青年女性群体每天上网超过2h的人数在所有女性群体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8%,26-35岁的青年女性群体每天上网时间多于2h的比例也高达60.9%。36-55岁的中年女性群体50%的人每天上网时间在0.5h-2h之间。小于18岁的未成年女性以及超过55岁的老年女性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较短。

第二,婚育状况决定了女性网民的上网质量。未婚与已婚未育女性在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偏好类型上差异不大,但已婚已育女性与前两者差异较大,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低于0.5h的比例高达61.9%。已婚已育的女性尽管每天上网的次数比较频繁,但总体时间较短,且大多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该人群由于行动空间受到限制,外出购物较为不便,使用淘宝、天猫等网购软件的时间远高于其他类型软件。

第三,职业状况良好的女性是网络普及的最大受益者。本科以上学历、月收入在3001-8000元、年龄在26-35岁、单身等身份特征的女性使用网络的时间较长,该群体工作稳定,属于脑力劳动者,即通常意义上的“白领”。该群体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接受新兴技术的能力极强,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对社会热点新闻的关注度最高,使用蜻蜓、凤凰网、知乎、iReader等软件的时间为各群体之首。

图1不同学历、收入、年龄、婚育状况女性每天使用各类软件的时间分布

第四,网络行为的理性程度与社会地位呈正相关分布。通过调查发现,学历偏低及经济能力较弱的青年及中年女性群体使用网络时目的性较弱,偏爱体验式、交谈式的情感类内容,感性倾向越明显。如在某超市从事收银工作的年轻女性和家政工作的中年女性都比较偏爱交友类软件。学历和收入越高的青年女性群体,越偏好目的性强的新闻类、知识类的实用型软件,其理性行为特征越明显。可见在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婚育状况的综合作用下女性的网络行为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且整体有偏向理性和“中性”的趋势,女性使用网络的理性程度与其社会地位呈正相关关系。

三、应用网络时间对女性生活行为特征的影响分析——基于深度访谈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可以呈现女性使用网络时的时间和偏好软件类型的一般性规律,本研究渴望通过典型案例的行为描述解释形成以上特征的具体原因,并阐述网络行为对女性实际生活产生的影响。

(一) 女性通过网络更全面地扮演了“母亲”的角色

对于已育有子女的女性来说,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她们与子女之间的联系,也降低了联系费用。案例d(43岁,初中学历,离异,家政人员)的两个女儿均在外省攻读研究生,案例f(55岁,高中学历,已婚,全职太太)的儿子在美国工作,案例h(50岁,博士学历,已婚,大学教授)的女儿在悉尼读研究生,尽管这几位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不同,使用软件类型的数量也因人而异,但她们使用网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与孩子取得更便捷的联系,使用QQ语音聊天软件的时间远高于其他软件。相对于传统的电话和书信往来,网络视频和语音聊天更具及时性,价格也更低廉。“母亲们”在与孩子交流时感受真实,愉悦感强烈。可见,“母亲”身份给中年女性带来的责任感是她们使用网络的重要动力,同时通过使用网络也使她们的“母亲”身份实现了心理上的满足。

案例d:“我们离婚后三个孩子都判给了我,孩子们学习成绩都不错,我也没什么钱,只能多陪他们聊聊天,视频比打电话省钱多了”;案例f:“我爱人在外面挣钱应酬多,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我跟孩子感情特别好,几乎每天都要视频聊天,就是有时差比较麻烦……”;案例h:“我爱人工作忙,不常与孩子联系,但我是孩子妈妈,我有这个责任……”。

(二)职业女性通过网络减轻了工作负担

拥有较高学历和较强工作能力的职业女性在女性群体中能够起到风向标的作用,该女性群体是社会标准意义上的“白骨精”,其多数供职的单位对着装均有较严格的要求,如女性上班时间需穿职业装和高跟鞋。出于办公目的使用网络软件占据了该女性群体每天大量的上网时间。电子签名、电子文件下发、建立工作QQ群等方式简化了办事流程,减少了行走的时间,从前穿着正规职业装和高跟鞋的情况下四处发放文件和传达领导意图的现象得到了改变,使得该类女性在体力上得到了解放。

案例c(28岁,硕士学历,已婚,某央企驻冀分公司会计):“我白天上网基本是为了工作,每天要收到很多待办邮件,基本上都是总部发下来的,领导审阅后盖电子章批示,我处理完以后就直接从群里下发给市公司了”;案例e(30岁,本科学历,未婚,某央企分部门负责人):“我一般都是上内网看看有没有最新通知,跟我这个部门有关的就直接转发,不用召集大家来门店开会”。

(三)网络职业的出现延长了女性的职业寿命

从18世纪末出现女权运动以来,关于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直到今天,女性仍然要比男性承担更繁重的义务,受到更多角色的限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要求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其中包括生育和抚养孩子。女性在建立家庭后通过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女性的婚育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由于需要处理繁琐家务和抚育幼儿,一些有着较强工作能力的女性中断了职业生涯,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上网,且行动较为不便,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网络代购等相关工作的出现为这一群体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

案例 b(26岁,本科学历,已婚,新手妈妈)由于在私企工作,决定在休完产假后辞职在家,但她不愿意完全丧失经济能力,于是决定成立一家微店。b在日本和美国都有亲戚,可以专门为其提供进口花王纸尿裤和婴儿奶粉,b在满足自家宝宝需要的同时能够通过售卖这些产品获得利润,她通过微店和微信朋友圈宣传自己的产品,实现家庭、工作两不误。b:“现在宝宝这么小没人给带,我做这行有货源,再说这些产品宝宝也用得着……”。

(四)网络职业的推广便捷了年轻女性创业

女大学生在所有调研群体中,使用赶集网、58同城等新兴软件和网站的比例最高,主要用途为寻找兼职工作。同时,开设网店成为了大学生兼职和创业的新途径,其中网络淘客和网店促销员是最受欢迎的职业。网络淘客是专门对购物网上的商品进行分门别类的网店,将所有网络小店的商品归类,使购物人群一目了然,收入是从每件成交的商品中获得5%的提成。网店促销员则通常活跃在各个论坛上,为商家设计促销方案,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网店商品。

案例a(21岁,大三学生,未婚,淘宝店主)大二时从事过网络淘客和网店促销员的兼职工作,她认为这类工作既体面又能发挥大学生的优势,不影响日常学习。除此之外,大三第一学期a注册了一家自己的网店,由于有之前的工作经验,a网店的门面装修,从精美图片、flash以及背景音乐全由自己一人完成。她计划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后开一家虚拟网购的综合实体店,根据流行趋势购买中意的货物样品放在实体店里,供顾客验货,这种虚拟网购的综合实体店便捷、经济,同时经营团购业务,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案例a:“我就喜欢创业,网店门槛低,最适合我们这些大学生了,这几年我靠这个赚了不少钱”。

新兴网络职业跳出了传统职业对性别、年龄、体质条件等的苛刻约束,近年来正成为无性别差异的职业,这类职业不仅男性适合,女性也能胜任。职场的性别差异渐趋缓解,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平等。

四、几个关键问题的讨论

(一)男权社会凝视下难以逃脱的“女性特征”

在网络世界中,女性使用者与男性使用者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可以尽情发表观点及言论,能够自由出入各种类型的论坛以及浏览各种话题,较少遇到现实生活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男女平等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了比现实世界中更充分的实现[9]。但在实际使用时,女性网络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仍然有着明显的、由其性别带来的烙印——即女性在网上更喜欢社交、购物,更偏好体验式、互动式的话题和软件,较典型地表现出了情感化思维、非中心性、流动性、开放性、关联性等感性程度较高的“女性特征”。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身体、容貌、思想始终处于掌握较多社会资源的男性的凝视之下,依据此价值观,完美女性的标准应该是温柔、性感、顺从、美貌。在调查中发现,大量的女性主动与被动地就范于此种价值观。尽管不同社会身份女性在学历层次、收入水平、年龄阶段、婚姻状况甚至在容貌、身高方面各有差异,但在使用网络时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在美容养生类和购物类软件上花费的时间最长。如果说已婚女性为自身和家庭考虑需要购买大量物品,需要关注身体健康,其长时间使用购物软件可以体现其掌管了家庭财政大权从而折射出女性群体社会地位有所提高,那么年轻的女大学生群体和职场白领花费大量时间浏览美容和购物软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值得学者高度关注,网络社区作为实体社会价值观的延伸地,是否已经成为了宣扬男权社会价值的虚拟场所,致力于将年轻一代女性塑造成为会说话的“芭比娃娃”,始终将年轻女性放置在男权社会的凝视之中,才最终导致这一行为特征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在方便女性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了物化女性的助推器。

(二) 网络空间中“女性特征”的式微

基于主流舆论导向,女性特别是已经成为母亲的女性在通过网络实现消遣、娱乐目的时会受到较多的指责,但值得高兴的是,在女性群体中受过较多教育、知识层次较高的女性接受网络知识和技术较容易,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也较强烈,一些收入较高的单身白领女性在使用网络软件时显示出了目的性强、中心性强的“男性特征”,这些女性尤其喜爱新闻类、理财类的实用型软件。调研时发现,一些已经育有子女的中年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与孩子建立联系的目的来使用网络,而并非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但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如大学教授、部门负责人、年轻白领等在上网时使用软件类型较同年龄段的其他女性更多,且使用其他类型软件的时间也在增长。年轻女性群通过网络技术开辟了新兴的职业,提高了自己的经济地位。可以说,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使用软件时的“女性特征”越不明显,伴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男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出现在了不同社会身份的女性身上。由此可见,逐渐掌握了社会话语权的女性促成了网络空间中“女性特征”的式微。

(三) 对网络空间“中性化”发展趋势的探讨

目前我国用户使用量较大的女性网站话题一般以情感、时尚、美容美体、娱乐、婆媳关系、两性话题为主,其色调大都以粉红、粉绿、粉紫、橙色等为主,追求所谓的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情调”,使女性不自觉地掉入男权社会所勾画的“美丽形象”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群体内部的差异越来越大,部分在社会上“话语权”较强的女性不愿意在传统的“女性”话题上消耗过多时间,也不认为粉嫩的色彩和纠缠不休的情感话题对其有较大吸引力,这部分女性多数偏爱简洁明快的冷色调,这类“女性特征”不明显的女性网民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是商业营销的重点人群。要想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效益最大化,网站必须进一步对该类型的女性进行行为偏好的研究并制定相关对策。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男性网民开始关注女性网站,以期更深入了解女性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网站营销时也应将这类人群考虑进来。

同时,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女性身上出现独立、坚强、力量等特征往往被视为缺乏“女人味”[10]。然而随着微博的推广,赵薇、徐静蕾、范冰冰等女性公众人物所代表的独立女性形象逐渐受到百姓喜爱,其微博均拥有上千万粉丝。赵薇与徐静蕾从著名演员转型成为知性导演,范冰冰颇具男性气质的“范爷”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这些拥有强大价值观输出能力的女性公众人物逐渐将独立自主、追求事业成功、注重对“自我”的实现植入女性外貌之中,其微博主页除了个人事业宣传(影视剧、广告等)之外,大都关注的是社会热点问题,如空气质量、弱势群体权益、食品安全等,这些活跃在现实世界的女性公众人物的出现引领了未来网络空间话题讨论类型的方向。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女性网民行为特征的分析发现:①女性网民的“男性化”特征与其社会地位呈正相关关系,这印证了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高收入的女性对新鲜事物的态度更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更强的一般规律;②青年女性是网络技术的最大使用人群,其中高收入高学历的职业女性对使用网络软件类型的决策性最强;③网络的推广缩小了男女的社会性别差异;④网络成为了现实生活价值观的渗透平台;⑤女性逐渐拥有了弱化网络“女性特征”的能力。

本次调研受限于几个固定地点,没有将女性的职业身份做严格划分,此外,本文调查对象中的离异女性只有两名,无法解释该女性群体网络行为的普遍性规律,只能将其作为个别案例展示。本文的调研方法能否全方位展现女性网民的心理感受仍有待探讨。

[1]Cody,M.J.,Dunn,D.,Hoppin,S.,Wendt,P.(1999).Silver Surfers:training and Evaluating Internet Use Among Older Adult Learners[Z].Communication Education(48).

[2]Human Rights and Equal Opportunity Commission(2000).Accessibility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New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Older Australians and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EB/OL]. http://www.hreoc.gov.au/disability_rights/ecomrep.frm.

[3]Tatnall,A.,Gilding,A.(1999).Actor-Network Theo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0th 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ACIS),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Wellington.

[4] Singleton,V.,Michael.M.(1993).Actor-Networks and Ambivalence: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he UK Cervical[J]. Screening Programme.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23:227-264.

[5] 徐晓霞,柴彦威.北京居民日常休闲行为的性别差异[J].人文地理,2012(1):28-34.

[6] 黄春晓,顾朝林.基于性别制度的中国城市结构的历史演变 [J].人文地理,2009(2):35-39.

[7] 李建民.女性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我国女性消费需求增长预测[J].人口与经济,2001(5):10-16.

[8] 李建伟,熊鹏,张競予,赵文成.基于女性主义的城市公园游憩行为时空分异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丰庆公园为例[J].人文地理,2011(5):66-70.

[9] 周云.女性与互联网研究现状回顾[J].妇女研究论丛,2005(2):72-77.

[10] 李洁,王颖,石彤.社会性别观念对女研究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13(3):20-29,42.

[责任编辑:李桃]

河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女性行为特征研究”(L2013Q12)。

李楠方,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文地理与旅游经济;谭思,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区支持农业中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路紫,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人文地理与区域经济管理。

C913.68

A

1002-6924(2016)01-103-107

猜你喜欢
群体软件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禅宗软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软件对对碰
抓住特征巧观察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