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导向优化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2016-10-21 05:38:31倪卫红邵世翔
物流技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论文

倪卫红,邵世翔

(南京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基于行业导向优化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倪卫红,邵世翔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人才缺口大,同时高校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在对我国目前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然后以南京工业大学物流工程领域硕士培养为例,探讨了以行业为导向优化硕士培养方案,改进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途径的相关建议。

物流工程;行业导向;硕士培养

1 引言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有些地区物流系统及物流基地的建设作为在本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1]。2015年计划招聘江苏高校毕业生量比2014年实际招聘数量增加19.0%。被调查的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邮政业”增幅最大,社会各行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2015年物流行业招聘数据显示: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招聘需求占83%,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需求仅占17%,另外指定应届生招聘只占2%,高校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逐渐凸显,两者形成了尴尬的“需求供应矛盾”。因此,如何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实战型物流人才是当前高校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正确制定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优化培养模式与途径,对于保障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现代物流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及能力

近几年在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物流业的人才使用一般分为三层:操作层、管理层、战略层。操作层需求量大,但知识水平及工作经验要求低,并不是物流企业急需的。企业真正意义上迫切需求的是管理层和战略层的实战型物流人才,这些专业人才既懂物流实际操作(如能进行国际贸易中的报关、报检,清楚物流项目审批程序等),又有物流行业工作经验(尤其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或外资、合资企业工作经验),而且需了解物流行业现状及先进的物流技术[2]。实战型物流人才的能力培养不仅靠的是扎实的理论功底,并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因此,本文将这些专业人才所需能力细化为3大类、12个小项,详见表1。

表1 物流专业人才所需能力分类表

综上所述,物流工程硕士应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计算机能力和掌握宽广的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营销、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对物流系统与服务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管理和运作的专业综合能力,而上述能力的提高正是高校所需要着重优化目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方向。

3 我国目前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分析

目前物流工程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又是一个涉及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并且各校对物流工程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方法尚未达成共识,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培养模式、质量标准、教学要求、保障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

3.1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单一

各高校在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面均存在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元性交叉融合的问题。由于物流工程领域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等密切相关,需应用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物流系统中的问题,但目前各高校在培养过程中过于注重本领域的知识介绍,缺乏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协同研究,存在学科壁垒的情况,导致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摄取范围较为狭隘,学科之间不能够实现各领域的资源共享,也丧失了培养团队合作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所以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多学科多学院的合作,建立跨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利用跨专业复合型项目培养人才以及建立跨学科的研究中心[3]。

3.2专业实践的非标准化

高校的硕士培养方案中基本都有专业实践环节,但在专业实践环节的执行中往往由于缺乏标准,这一环节的执行质量不高。硕士的专业实践一般是导师推荐或学生自行选择用人单位实习,并且实习期间通常是单一的工作岗位,这对实习工作与专业的相关程度、实践的质量等,都缺乏审核和判定。所以第一,高校应该在研究生专业实践前确定实习工作与专业相关程度较高之后,准许学生外出实践;第二,提倡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多部门多岗位工作,提高专业实践的全面性和质量;第三,制定详细和科学的专业实践质量标准,保证研究生专业实践的专业相关性和实践质量有据可依。

3.3专业硕士培养缺乏专业特色

专业硕士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提高解决工程问题和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定位,需要专业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教育资源组织和运行方式上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是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却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如下:培养过程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各种专业之间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雷同,课程设置不合理;科研训练不足,导师指导不够[4]。所以,为了更好地达成顶层工程实践能力,应该在课程设置的各个层级中设置与行业相关的课程,称之为专业特色课程。

4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优化培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服务于国家特殊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专业硕士教育的一个新突破,应基于行业导向来制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属性,并且积极研究、探索其培养模式、方法和途径。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许多借鉴的成功经验,例如“产学合作”、“合作教育”、“双元制”和“工读交替”等。南京工业大学借鉴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在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实践中,探索研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方案[5]。

南京工业大学以职业导向性的培养目标要求专业硕士的培养强调职业所需的知识体系,建立“素质模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以市场行业所需人才素质为导向设立课程矩阵,确保每一门课程与市场行业需求能力素质相对应,再将所有课程采用模块化方式建立学习研究体系,最终将课程知识与实习经验按照未来的职业规划与专业实践进行整合,以体现知识的领域性和实战性,有利于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就业[6]。

图1 模块化课程体系图

4.1课程设置

南京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分为两大模块:基础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基础课程包括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扎实的数理基础、坚实的工程基础。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规划的职业方向,选择相应的核心专业课程与特色专业课程。校内的课程学习主要提高专业硕士的基础物流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

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素质能力培养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2。

4.2项目研究与专业实习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硕士学位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其中由应届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学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南京工业大学将专业实践视为提高工程硕士的实战能力最重要的部分,注重校企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研究生工作站,并构建校企资源共享网络,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在专业实践中学生将所有能力整合。专业实践分为校内项目研究和校外专业实习,校内项目研究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校内导师资源;校外专业实习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外出实践须在校外导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做出实践计划安排,经学院批准后实施。专业实习是实战型的到岗学习,在校外导师指导下熟悉基层工作流程,条件成熟时可接受企业测试及上岗培训,进入企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进行课题研究、工程设计、管理实训等。通过这种培养过程,使学生掌握物流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表2 课程能力矩阵

4.3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南京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在论文方面实行以一些措施,来避免当下研究生论文形式单一、方向和题目过大、论文质量审核不严等问题。第一、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选择有以下四种形式: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第二、论文的形式多样,但撰写方向都根据《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的着力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着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三大任务和“十二大重点工程”为主要方向,来保证论文方向与题目不会过大过宽。第三、加强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与引导,确保论文质量和进度。严格论文检测,保障论文原创性,加强论文匿名评阅及答辩管理,严把论文质量出口关。

5 结语

物流行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物流人才,一方面我国高层次物流人才还相对匮乏,另一方面物流专业毕业生却出现就业难。这种尴尬的就业现状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必须以市场导向做出改善,适应市场的需求,并且在各行业协作竞争的大环境中,与国际接轨。物流行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行业,所以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地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保证人才的培养素质能力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现状符合。

[1]201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EB/OL].http://www.chinawuliu.com. cn/lhhkx/201504/16/300449.shtml,2014-07-16.

[2]黎业芬.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及解决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9):79.

[3]李海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谭晓东,何卫东.硕士研究生行业特色培养课程体系的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

[5]黄正夫,易连云.协同创新视野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4).

[6]田雪,赵进科.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素质模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0).

An Industry-oriented Optimization of Cultivation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sters:In the Case of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i Weihong, Shao Shix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6, China)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sters in China, wepointed out the qualities and competence necessary for the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then with the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stercultivation program of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as example, discussed the solution for the industry-oriented master cultivation plan, and atthe e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setions.

logistics engineering; industry-oriented; master cultivation

G643

A

1005-152X(2016)01-0178-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1.047

2015-12-17

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和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GLX13_030)

倪卫红(1968-),女,湖北武汉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应用经济;邵世翔(1990-),男,江苏扬州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