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彦晓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实战性很强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得到提升同时,这也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根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恰当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算法”是非常枯燥的,讲算法的概念前让学生玩一个“神父与食人兽一起过河”的智力游戏,学生玩的非常起劲,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胜利过关,这时整个课堂的氛围非常活跃,利用 “玩游戏”让学生得出神父过河的步聚,然后告诉学生,过河的方法和具体步骤我们把它称为解决这个“过河问题”的算法,不用多费口舌学生自己对算法的概念理解了。“玩游戏”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游戏”让很多老师心生敬畏,怕影响课堂质量,其实只要把握好度,控制好课堂纪律,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落实知识大有好处。
(三)熟悉学情,确定合理教学目标。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因材施教”,从而完成有意义的学习。
1、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集里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一视同仁”将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于是出现了“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学习EXCEL排序及建图表这一节课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力争让学生在原有的excel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从另一个高度学会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恰当得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挖掘出新的信息,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借鉴;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将表格数据转化为相应的图表信息;难点是如何将EXCEL数据转换成图表。这时我们就会碰到学生會排序,但是排序后创建图表总是不正确。所以,我们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就考虑到这一点。基础差的就让他完成排序,基础好的让他完成创建图表。这样所有的学生如果都完成任务,都会有成就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低层次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感觉很有成就感,而高层次的学生面对自己在班集里脱颖而出的成果,充满自豪,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2、了解学生和教材实际情况,把握好教学难度。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情况。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
其次,要熟悉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开展起来教师就胸有成竹,能够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举例 :VB程序设计。基础部分中这一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通过程序可以进行自动化信息处理,这个是关键。至于里面的排序算法、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的理解等都是次要内容。关键是能让学生感受到,通过程序可以实现自动化信息处理,程序设计的目的让计算机高效完成信息处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大致了解程序设计的步骤就可以了。
(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很不均衡,个体差异非常大。比如有些学生由于在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家里有电脑,本身又对学科感兴趣,自学了不少或是参加过电脑培训,所以基础较好,而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或是学校条件所限没有开设上机实践课,基础很差。针对这种失衡状况,要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小组合作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组织模式,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掌握知识、活跃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取长补短,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由一名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合作的教學中,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启发学生去探索那些单独不能解决的,但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去解决的问题,在具体操作中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使得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此丧失学习的信心。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好学,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