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秀莲
摘 要:有效性教学在当前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实现增强教学的效果也是当前很多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目标和结果。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发展和深入,对新时期的教学也做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在当前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美术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科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意识以及人文修养,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美术一直都被师生当做是“副科”,在教学中对美术不重视,因此导致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不高,降低美术教学的质量。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更好地开展初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性;教学措施
美术学科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要学科。特别是新时期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转变了对初中美术教学的看法,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重视美术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究和创新,增强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满足新时期美术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美术学习的需求。
一、增强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素质成长、审美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实施有效的美术教育,能够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增强学生的素质。总的来说,增强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智力水平
美术教育是一门视觉学科,通过视觉观察能够逐渐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一个人智力的综合表现。智力因素除了先天的生成之外,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1]。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学科的存在,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地观察、研究,动手去创造、挖掘,让学生手脑结合,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智力水平。
(二)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交流
美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承载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一方面很多世界艺术作品都以美术的作为传承载体,用美术的形式传递作者的感性和一个时代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行为。在初中美术教科书中,不难发现,里面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美术作品,比如中国的剪纸艺术、雕像艺术以及建筑艺术等等,都无一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有效的教學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领略到丰富的人类文明历史,并在其中汲取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初中美术教学更有价值。
(三)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的措施
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成长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要致力于增强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用高效的方式以开展美术教学,从不同的层面开展美术教学,从而增强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增强师生美术学习的意识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当前很多师生对美术科目的教学存在偏见,很多家长、学生乃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的。但是美术教学似乎没有这个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就降低美术教学的比重,冠以“副科”的头衔,从而导致美术教学得不到重视,教学效果低下[2]。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增强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不断加强对美术教学的认识,让师生充分意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的时候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增强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师生互动,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经作为很多教师标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陌生和淡然,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性也就不高,教学效率自然低下。所以,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要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提问、分组合作、以及情景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其中,增强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构建一定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向某一各目标方向进行学习,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不是单纯地看教材上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真正做到對美术文化,对这一门艺术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教学才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增强教学效果。
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期增强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掌握这一门艺术以及增强教学质量的需求。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实际教学工作者多方结合,通过增强师生对美术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然后创新方式,不断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增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舒.初探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的措施[J].美与时代(中旬),2014,09:69-70.
[2]李向东.如何增强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0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