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鼎
摘 要 服饰文化与酒店管理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完善酒店从业者的着装,进而促进酒店的经营、拓展、建设等。正确的服饰搭配应该考虑到款式、色彩、面料、配饰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域都有着各异的服饰搭配原则,只有通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方可传达酒店的文化内涵,进而使酒店管理更为高效,使酒店运行更为顺畅,宣传更为广远。
关键词 酒店管理 服饰搭配 影响因素 搭配原则
中图分类号:C912.3;F719 文献标识码:A
1服饰文化在酒店业发展中源远流长
在酒店领域,对服饰搭配的要求最早可以追溯到1898年,世界上第一位酒店经营人士塞萨尔·里兹(瑞士人)在他自己开设的酒店(位于巴黎胜多梅广场)中要求相应岗位的服务员服饰统一:男性服务员不管在哪个岗位,均佩戴白色领带或领结,工作在与顾客打交道一线的服务部领班佩戴黑色领带,全体侍者不分男女都佩戴铜纽扣。他的这些着装要求随着酒店业发展而传承下来,成为一些酒店的传统服装搭配。
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酒店业也发展迅速,作为最便捷的酒店类型,汽车酒店(Motel)在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传统酒店日渐萎缩,为适应社会变革,许多新型酒店陆续登台,相较于传统酒店,它们在规模、类型、设施和综合性服务方面做得更好,更能把握顾客的需求。因为酒店内部分类更细致,故对员工的服饰有着更明晰的标准要求,分类也更为细致,更具多样性特征。大多数酒店重视第一道风景,对迎宾员的形象气质、身高体型有很高的要求,服饰也等同于形象代言人的标准,以衬衣、西式外套、腰封和长裙为组合,视觉上给人一种富丽堂皇而又高贵典雅的贵族气息,心理上还会涌现浪漫情调。他们的颜色较之其他岗位更加端庄夺目,色彩多用红色、白色、黑色搭配。餐厅是用餐的场合,也是顾客必然光临,对卫生要求很高的区域,故餐厅服务员都穿西服套装,色彩多用红色、黄色、咖啡色等。为与客人区别开来,服务员会以马夹、领结搭配,有着明显的标志。这种服装搭配,影响到了全世界各地的新型酒店,并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在中国,有关“酒店”(考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称之为“酒店”是不合适的,应该称为客栈或是驿站或是旅店,因此本文此处用引号标识出来)服装的规定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这种规定,既有身份地位的区分,也有服务的便捷需求。服务行业的从业者在古中国是地位最卑微的,驿站的驿夫,迎宾馆的馆夫等从事服务的人员,被统治者视为"贱民"。为了表明贵贱之分,远从汉代开始,旅店从业人员就只准穿用未经染色的本色织物裁制的衣服,一直到唐代都是如此。这种颜色着装规定的歧视一直延伸到宋代,只准穿白、皂二色。到了明清两代,连白色都在禁止之列,只准穿皂色衣物,并且明确规定在服饰面料上不准用绫罗、绸缎和锦纱等高级衣料。中国古代的这些关于“酒店”服装搭配的内容对于现代酒店业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当代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经济萧条,物资严重匮乏,人口剧烈增长,酒店业的发展受到极大抑制。顾客少,服务意识差,不存在市场竞争,饭店服务人员的服饰不是以美观、便捷为主要规范,而是以卫生干净作为基本规范,所以在颜色上以白色为主,服务员都穿白大褂,在白大褂上面几乎没有任何装饰。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酒店业在我国不断崛起,且随着经济发展日趋规范,日趋完善,酒店文化随着规模日趋丰富。经济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法定双休日”提供了闲暇时间。旅游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酒店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酒店服务内容的全面性促进了酒店服饰的多样性,与世界酒店行业的接轨使得酒店业在形式上率先改革,酒店服饰开始趋向时尚化、实用化,尤其是女性酒店从业者,其服装更是款式新颖、色彩丰富,服装的质料也从土织棉向化纤、锦缎、丝绸甚至毛皮等方向发展,饰品开始成为服装搭配的一大亮点。
如今,任何一家酒店的特定服饰文化已经成为该酒店形象和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服饰文化已经被当代企业具化为一个凝炼简单、通俗易懂的词——“制服”(《新华字典》释义:指一群相同团体的人所穿著的服装,用以辨识从事各个职业或不同团体的成员)。
2规范专用服饰对酒店业意义深远
(1)树立酒店的企业形象。酒店的从业人员分为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两类,对服务人员的服饰进行规范有助于酒店工作的统一性,对管理人员的服饰进行规范有助于酒店的内部运行井然有序,两者结合将极大程度上美化整个企业的形象,给人以整齐划一、有条有理的印象。
(2)提高酒店员工的凝聚力。制服给予了相应工作者一种归属感及庄严感,当一个员工群体着装统一的时候,其内部相互之间会形成一种精神上的纽带,尤其在第三产业,这种心理上的“联系”将投射至工作中,从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3)加强酒店的精神文化宣传。顾客对酒店的第一印象是外部装修,第二印象即是服务人员的态度与着装,整齐统一的制服可以给顾客眼前一亮的感受,尤其是具有本酒店特色的服饰,可以彰显自身的和而不同,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宣传酒店的精神与特点。
(4)规范酒店员工的行为。作为酒店员工,制服就是自身所在酒店的象征,既然身穿该酒店的制服,就代表了该酒店的形象,因此,酒店的专属服饰就成为了员工规范自身的标志,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服饰搭配已融入酒店企业文化特色
3.1款式
酒店业属于服务业,而服务业领域大都对工作制服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因此,基于酒店管理的服装搭配是在遵循制服之硬性规定这一大前提下进行的。酒店制服一般分为A型、H型,以及T型这三种款式,A型服装适合女性,H型服装适合身材较为高挑的人,T型服装适合男性。当然,不同风格和文化的酒店,对制服的要求和设计也是不同的,甚至有些酒店由于气候或地理等因素,制服不得不进行大幅度修改,比如我国海南省的部分酒店(尤其是度假村)里的工作人员一年四季只穿短袖。
在酒店管理中,对服装款式的规定一般都是基于服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仅仅是注重款式可能导致酒店制服不实用。比如部分中式餐厅为了突出中国特色,服务人员一律着装旗袍,但是为了使服务人员行动方便,旗袍的样式会更为简化,一般来说会去掉立领、改掉窄袖等等。所以,服装搭配对于款式的完善必须以安全性和舒适性为前提,这样才能在突出酒店特色的同时,提高经营效率。
另外,服装的款式要尽可能的符合酒店的文化和主题,例如上文提到的一部分中餐厅以旗袍为制服,西餐厅的服务人员则要穿着正式,一般来说是西装(套装或是单件皆可)或是燕尾服。只有使服装的款式符合酒店文化和主题,才能发挥服饰搭配的真正艺术价值。
3.2色彩
中餐厅的旗袍款式制服西餐厅的西服款式制服。
一般来说,酒店业的从业人员适宜穿着暖色系的服装,这是因为服务业对服务人员要求具有亲和性。酒店的制服很少用到对比色和互补色的色彩搭配形式,都是用同类色和类似色的色彩搭配形式,这是为了照顾到不同体型和不同肤色的服务人员,避免出现“同衣不同人”的窘况。
简单的黑白两色的色彩搭配已经不被现代酒店业所推崇,因为酒店制服的色彩可以从侧面展现酒店的文化,比如如家快捷酒店的制服就是以桔色为主色调,呈现出一种活泼轻松的氛围,这与其酒店文化相互呼应,使消费者从潜意识里接受并记忆了如家快捷酒店所传达的“快捷、方便”精神理念。
此外,色彩的搭配可以借助面积衬托法、单色多色法、局部点缀法等技巧来使酒店制服更为美观大方,从而加强酒店的文化特色,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心理层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面料
亮橙色的酒店制服给人以活泼欢快的感受。
酒店制服对于面料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安全性和舒适度这两大方面,尼龙、涤纶、羊绒、棉、麻等都是较好的服装面料,因为它们具有安全性强、舒适度高、价格适中、耐久力好等等很多优点。
但是,笔者在此主要探讨的是特殊面料对酒店文化的促进作用。中式餐厅用丝绸,高档酒店用皮草等很多例子都说明了酒店员工的服饰由于面料不同,会传递出各式各异的价值取向,也会相应地提高酒店的档次。一般来说,只有高星级的酒店才会在服装面料上作出创新,其原因在于特殊面料的成本较高。但面料的选择一定要忌讳反光效应,若是从事服务业的工作人员着装太过刺眼,可能会使顾客产生厌恶感和疏远感。
3.4配饰
以高端面料制作的制服可以提高酒店的档次。
“配饰是穿着者内在修养和品位的一种自然流露”,不是所有酒店的制服都有配饰,配饰只有在正式的场合,而且不妨碍正常工作与交流的前提下,出现在高级管理层的服装搭配之中。笔者推崇酒店业的高层管理者在服装上增添配饰,以彰显自身的风格与特色,比如肤色较为暗沉的人就可以搭配色彩饱和度较高的配饰,暖色的服装可以搭配冷色的配饰,在正式的宴会上可以佩戴有光泽的宝石类首饰。这样可以使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具有更高的辨识度,从而获得他人的关注和好感,在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的同时,有助于给酒店的顾客或潜在顾客留下好感,促进工作业务的拓展。
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配饰不宜繁多、不宜庸俗,年龄较小的酒店工作人员适宜佩戴一到两件首饰,年龄较大的酒店工作人员最多不得佩戴超过四件相似的首饰。而对于酒店的顶层管理者来说,配饰的要求更为严苛,必须要遵循“只求质量不求数量”的原则,男士的袖扣、领带夹等,女士的项链、戒指等,一定要是档次较高的类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4影响酒店服饰搭配的多种要素
4.1职位
不同职位的酒店工作人员着装是大不相同的,而且一般来说,越是高层管理人员,着装的选择越是自由、款式越是高档。但是,作为酒店文化与主题的直观反映,中低层服务人员的服装才是笔者主要研究的对象:顾客判定一家酒店的服务态度与精神风貌的首要依据便是来自于门童、前台接待员、餐饮或客房服务员等“一线”工作人员,正因此,他们的着装必须在第一时间展现出酒店的文化特质。中低层服务人员的制服必须干净整洁,同时带有酒店特色(详见上文对款式、色彩、面料、配饰的要求)。
另外,酒店的部分部门由于其特殊性,服装要求切记要符合工作诉求,比如保安部需要巡视制服、餐饮部需要厨师制服、工程部需要多口袋的外套配以工具箱等等。
餐饮部与前厅部的工作人员有着完全不同的制服。
4.2场合
酒店常常有很多不同的场合需要工作人员穿戴不同类型的服装,除了一般的工作场合外,酒店会有宴会或会议,而其中,宴会是属于需要注意服饰是否得体的重要场合。无论是顾客出资举办的商务型或娱乐型宴会,还是酒店内部举办的宴会,与会人员一定要着装正式,女士多选择西式礼服或旗袍,男士多选择西服或燕尾服,但是作为服务人员(尤其是女性)不能因为服装过于复杂、配饰过于华贵而忽视了便捷性,选择的服装和配饰一定要满足基本的动作幅度需要,遵循中庸之道。
4.3地域
限制服饰搭配的地域因素一般与宗教和习俗密不可分,在酒店选址时就应当考虑该地区的宗教、习俗、气候等因素,这样在设计酒店制服的时候就可以趋利避害。比如在伊斯兰教地区,酒店的女式制服就必须是过膝长裙或裤装,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洁和有伤风化。当然,地域因素的复杂性需要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记不可盲目对待。
5服饰文化推动酒店业可持续发展
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说过“服装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服饰文化”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中属于视觉识别(VI)的范畴,其含义被更为简明的“制服”一词所取代。制服应当突出职业特点,让人一眼看出职业特征,彰显工作特点。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制服的设计和穿着在酒店自身发展和外部识别中更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某种程度上说,酒店制服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其职业范围,代表了酒店的品位和文化,也代表了酒店的品级和风貌,还可以说大到国家象征及礼仪尺度,小到企业形象和文化精神。规范化、国际化的量化要求,使得酒店制服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责任。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在服饰的穿戴上经历了几种不同阶段的追求,最终回到了生态的起点,酒店行业的服饰也不例外。环保、绿色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具有民族和地域风格将是未来的特色。我国的酒店服饰文化将高举环保、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旗,坚守本土特色,加入外来优秀创新思维,使酒店显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从而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形象。而在其他那些酒店业比我国更为先进的国家,已经将酒店服装上升到了绿色环保的新高度,比如位于美国加州的GAIA酒店、位于斯里兰卡坎迪拉玛的Heritance酒店等,都是在酒店制服的设计与制作上达到了无污染、可回收、安全舒适等标准。我们国家的酒店服饰也将紧跟经济发展与文化交融的步伐,在做到时尚美观、安全舒适的同时,也做到绿色环保、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娟芬,闵悦.服装材料与应用[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 庞绮.服装色彩[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 陈欣.中国酒店服饰的设计与酒店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