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铠?月儿
“是的,你们可以随便发泄,我们不可以。”
“是的,你们可以随便打断别人讲话,我们不可以。”
“是的,你们可以无理取闹,我们不可以。”
“是的,你们可以冤枉别人不承认,我们不可以。”
“是的,你们可以自高自大,我们不可以。”
“是的,你们可以乱说话,我们不可以。”
“是的,你们可以说他人坏话,我们不可以。”
“是的,你们可以随便讽刺,我们不可以。”
“是的,你们可以把自己当人看,我们不可以。”
—致某些大人
以上,是我朋友的女儿发在她自己的QQ空间里的宣言,我朋友大叹:这是公开公然的抗议,“现在的娃”不好对付。
言语朴实,但观之令人深思。来自内心的呐喊,几乎将父母的缺点一网打尽。
在公众场合,或者朋友聚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教育子女的场景。父母或是苦口婆心,或是声色皆厉,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因为这样或者那样是不对的、不好的。
坦白说,现在的父母,尤其是80后的父母,都接受过很多的教育知识、教育理念,所以我在一旁听着也觉得好有道理。只要不是太调皮的孩子,或者无理取闹的熊孩子,基本上当场都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听从父母的要求。
然而,真实情况是,根本不管用。和一些年轻父母聊天,他们告诉我,教育孩子或许会管用一两个小时或者一两天,但孩子很快就会故态复萌,以前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嘴说破了都改不过来。
父母们唉声叹气,百思不得其解,认为没法教了。有的父母干脆就认命了,也不想继续纠正孩子的缺点,只要不给自己找麻烦就行。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性,让我们可以轻易从网络上获得很多国内外的优秀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然而对大部分家长来说,这些教育经验看起来都非常棒,但是在自家孩子身上却用不上。
为什么?问题究竟出在哪?
从这个小姑娘的内心独白中,我们可以直观地发觉问题的根源所在。
从前我们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谚语形象地指出,孩子受家庭影响极重。孩子一生下来就和父母待在一起,不论血缘上还是生活中都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绝大多数子女都会将父母视作榜样、偶像,自觉、不自觉地学习能从父母身上观察到的一切。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是时候要静下来反思一下自己了。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成型,处在一个学习、建立的过程。而父母是最直接影响到他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因为孩子从小建立起来的观念,认为父母一切都是对的。所以你的缺点在他看来也是对的,然后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从你身上继承过来。
当家长自己一边犯错,一边告诉孩子不要犯错时,年纪小的孩子们就会糊涂了。既然爸妈觉得这样做是不好的、错的,但为什么他们还一直在这样做?
那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
在孩子简单的思维模式中,认为既然爸爸妈妈认为是对的,大人也应该这么做才是啊。
即使我们换个角度,在我们工作中,如果你的同事或者上司让你做这个做那个,要求你工作中勤奋无怨言、要求与同事相处中要不怕麻烦乐于助人、要求你在公司中要懂得奉献,而他自己却做不到,你是什么感觉?内心是不是“瞬间就有一千只羊驼在奔腾”,恨不得咆哮出来:“你自己为什么不这么做!”
同理得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既然觉得某些行为是不好的,为什么自己还要一直这么做?
作为家长,你有没有耐心地倾听,让孩子把他们想说的话给说完?你凭什么一边告诉孩子说打断别人说话不好,而另一边却可以随意地打断孩子们的说话?
扪心自问:当孩子们大声叫喊发泄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平常心情愤懑时,是如何发泄情绪的?
我们有没有过无理取闹?
我们有没有过冤枉了孩子,却找各种理由粉饰自己,拒不认错?
我们有没有讽刺过孩子,却指责孩子说话没礼貌?
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很多家长很舍得给孩子花钱,花再多的钱眼睛也不眨,他们觉得这就是对孩子爱的表现,但是却不愿意花时间去陪伴孩子、去了解孩子,这是真正的爱孩子吗?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一个孩子被母亲骂是个笨鸟。
孩子告诉她,这世上有三种笨鸟,一种笨鸟是先飞的;一种笨鸟是嫌累不飞的。
母亲问:“第三种呢?”
“第三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再厉害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