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及其发病原因
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疾病排行榜的第四大疾病。保守估计,全世界共有3.5亿抑郁症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全球抑郁症患病率已达到11%。而据对抑郁症的研究结论,有2/3的抑郁症患者有过消极念头,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张滢介绍,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抑郁障碍还包括心境恶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和记忆减退、自我否定、胃口变差、活动减少等。
抑郁症通常与性别、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影响、早年创伤经历、疾病和药物有关。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一倍以上,其原因可能来自内分泌的不同和处理社会应激事件的能力的差异。抑郁症可以遗传,父母若有一人患病,子女便有25%的可能患病;若双亲患病,子女患病率会升至50%~75%。如果一个人比较不幸,在生活中遇到较多的挫折,例如离婚、患病、丧亲、经济困境、竞争压力较大,那他发生抑郁的可能性自然会增加。有过童年受虐经历的人会倾向于否定自己或否定他人,成人之后,遇到挫折便容易一蹶不振,全盘否定,甚至企图以自杀来求得“重新洗牌”。
研究发现,许多疾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比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风湿病、痴呆早期等。很多药物也可以使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常见的有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药物中含有该成分)、皮质醇、口服避孕药等。吸食毒品会造成神经中枢的损害,有些吸毒者在戒毒后仍会残留顽固的失眠、抑郁等症状,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毒品的使用率远低于其他国家。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靠谱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陈伟指出,抑郁症经由医生确诊后,应该进行药物治疗,疗效出现一般需要1~2周,个别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4~6周),服药越久效果越明显。如疗效确切,可以完全让症状消失,即临床痊愈,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觉得好一些就可以了,可是仅仅缓解某一部分症状容易使症状继续残留下去而使疾病得不到治愈,将来复发率会升高。如果某些症状不能完全消失应找医生定期调整药物。症状消失之后还需巩固治疗4~9个月,而且巩固治疗需要足量的药物、不可逐渐减药,以减少复发可能。切忌好转后随即停药。如果病情较轻,属于抑郁状态,尚达不到抑郁症的程度,疗程可酌减。在治疗的过程中,无论有明显效果、有部分效果,还是无效,按时复诊请医生评估、调整药物,始终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是痊愈的关键。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作用是调节大脑内的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这些主管情绪、食欲和睡眠的化学物质。抗抑郁的西药近年来发展很快,不良反应其实非常小,一般第一周内可能有点恶心、头晕的不良反应(也很可能没有),随之即消失。抗抑郁药不存在成瘾性或依赖性,不伤大脑,不伤肝肾,不会“吃傻”,不是兴奋剂,不含激素。虽然说明书上写了不少不良反应,但实际出现的概率很低,基本可以忽略。
多数抗抑郁药在达到疗程后都应该去缓慢减量,不适合突然停药,否则很多人会觉得不舒服。减药到停药至少需2个月,假如某一种药每天吃2片,可以每过1个星期减掉1/4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医生全程指导下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后才能减量,不要稍微好一点就自行减量,最后往往病情快速反复,得不偿失。不要轻易对药物丧失信心。很多人吃某个药效果不好就放弃了,其实这是不对的。药物效果不好可能与剂量不够、疗程不够有关,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药物还存在一个有效率的问题。即使这个药效果确实不好,也应该再找医生寻求尝试其他药物的治疗。
很多人对药物为什么能治疗心理问题很不理解,表示应该靠自己、应该想开。其实不然,抑郁的人如能轻易想开就不叫抑郁了,抑郁时人犹如掉到井底不能自救,旁人也无法理解其痛苦感受。心理活动是大脑的产物,大量证据表明在抑郁状态下的人,大脑内的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化学物质相对缺乏,让人自身的调节能力暂时“失灵”,并引起了食欲下降、失眠、疲惫感或头痛、背痛、心慌等躯体反应。抑郁症是可以通过抗抑郁药调节脑内的这些化学物质的平衡得到治疗且治愈的。抑郁症其实完全属于一种实实在在的疾病,而非仅仅是想不开。一般人遇到什么事情想不开的话,人往往会不知不觉调动自我调节系统,一般几天后就恢复了,不会持续很久,不会有失眠、食欲下降、疲劳、精力减退等这么多症状。一般情况下,一个健康人的抑郁情绪最多不会超过1周就会自行改善。
抑郁症的生活调理
抑郁症还会引起不明原因的疲劳和各种不舒服的感觉,比如疲劳感,比如头痛、胸痛、胸闷(总想大喘气)、背痛、腹痛等。很多人长期受这些症状折磨,看了很多医生,做了很多检查,花了很多钱都没有发现有什么病。其实经过询问,他们往往睡眠很差,情绪很差,这些不舒服的感觉背后其实是抑郁情绪在作怪(仍与脑内5-HT、NE这些物质的失调有关)。随着抗抑郁治疗的进行,情绪缓解后,这些症状会奇妙地改善。
陈伟医师建议,如果工作学习非常烦乱,或是实在无力应付,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但是即便休息也不建议总躺在床上,这样消极的想法会像发酵般越来越多,建议参加游泳、慢跑、快走这些体育运动,坚持下去,它们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如果疲劳感显著,没力气进行这些活动,去阳光好、空气好的地方散步也好,充足、温暖的阳光对抑郁是有治疗作用的,每天迎着阳光走或跑一段时间,有助于改善情绪。运动的时间建议30~60分钟,可根据体能增减。在饮食方面,抑郁症患者要多食用蔬菜和水果,不要吃得太油腻。因为植物性的饮食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高脂肪的饮食可以恶化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的异常在近年的研究中显示与抑郁症
相关。
同时,人处于抑郁情绪中的时候,不要做任何重大决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时候的决定,往往是极其消极的,必然会让人后悔的。这时候的决定最错误的就是放弃生命,还有比如辞职、退学、离婚或分手等。建议这个时候把遇到的问题扔到一边去,先去照顾好自己,等到治疗起效、情绪好转的时候再做决定完全来得及,否则,做了错误的决定后悔就晚了。
由于抑郁症患者对世界和自己的未来极度缺乏信念,自杀的想法很常见,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甚至有时可以自愈,一切都会恢复到过去的样子,自杀的念头仅仅是抑郁症的一种症状。在抑郁严重的阶段,负面的情绪和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是淹没性的,就像阴天一样,黑压压的云挡住了太阳,看不到一点光亮,但不代表光亮是不存在的,阴云散去,太阳还在那里,一点也没有减少。在最抑郁的时候,可能每一天都很痛苦,很艰难,但生活绝对没有你感受到的那么糟糕,你只是被这种症状所吞没了,而这些症状都是可以被治愈的。绝对不要伤害自己,更不要放弃生命!生命其实在考验我们,和医生一起努力把这个难关渡过,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和我们都经历过的暴风雨后太阳慢慢出来是一样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确实很无助也很难熬,但黑夜也必将过去。陈伟医师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在自杀想法很强烈的时候,可以随时打24小时全国免费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或010-82951332,与北京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们谈一谈。
警惕“微笑型抑郁症”
小可有个幸福的家庭,结婚十多年来与公婆和睦相处,夫妻恩爱,儿子在重点大学读书。她待人和气,无论是在左邻右舍还是同事的面前,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好学,积极肯干,经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多次被评为先进。在人们眼里,大家都认为小可是个最幸福、最快乐的人,但谁也不会料到这么幸福的她竟会自杀身亡。
小可走了,人们扼腕叹息。她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悲伤。在人们的震惊中,家人也试图想找到她轻生的原因。终于,在她的日记中,家人发现“郁闷”一词频频出现。其中,她在最后一篇日记上写着:“独自一个人时,我终于可以不用再痛苦地压抑自己了,终于可以不用再强颜欢笑对别人了,终于也可以不用再那么虚伪了。我真的要走了,活着真没意思。”
小可走了,人们在痛心之余不禁要问:小可为什么要走?她究竟是因为什么才走啊?
其实,小可患上了“微笑型抑郁症”。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教授陈美英介绍,“微笑型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属于抑郁症类别,是少部分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患者如同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人前强颜欢笑,人后孤独寂寞,隐匿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
“微笑型抑郁症”大多发生在那些高学历、高身份、高工资、高事业心的成功人士中。他们中有高官、老板,也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各方面都表现得游刃有余,能力强大似乎不容置疑。但事实上,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有郁郁寡欢、唉声叹气、痛苦徘徊的时候,他们坚强的外表往往掩盖着一颗无比虚弱的软弱之心。
微笑型抑郁的人,他们表面上若无其事,时刻都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开朗、热情的假相,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和悲哀。其实,他们的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应对家人、应对社交、应对工作等需要而违心地强作欢颜。他们的微笑常常是“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才去微笑。在他们身上,硬扛着压力,“微笑”过后常常是更深沉的孤独和寂寞。
“微笑型抑郁症”隐匿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受“面子”观念的束缚,不愿意向他人倾诉、不愿意放弃“尊严”,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微笑抑郁症”不易被人察觉,所以目前就诊率低,但其后果可能比普通抑郁症更加严重。这样的患者如果不主动寻求治疗,别人很难发现其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