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绩效动态评价*
——基于58所高校2004-2012校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2016-10-20 02:43陈静漪仲洁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直属教育部绩效评价

陈静漪,仲洁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

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绩效动态评价*
——基于58所高校2004-2012校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陈静漪,仲洁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教育部直属的58所高校科研绩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在静态维度上,高校之间的科研绩效差异明显,部分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的综合得分与科研绩效得分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在动态维度上,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绩效在波动中逐渐提升或趋于稳定,而少数高校则呈现下降的态势。这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不断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机制与科研绩效管理机制,使科研投入管理科学化,资源效能最大化。

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投入-产出;主成分分析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目前我国科技投入管理和调控尚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资金管理较为粗放,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要求高校要“引进竞争机制,实施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科研绩效评价是在一定科研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高校一定时期的科研投入、产出进行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并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性评判[1],对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论,从高校资源利用效益的视角评价高校的科研绩效,为各高校提供了一个展现科研投入、产出规模及资源利用效益的平台,对促进高校科研活动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动态

从20世纪初美国科研绩效评价初具雏形至今,国内外学者对科研绩效评价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目前综合投入、产出以及投入-产出关系的指标在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2],但部分文献在指标间的代表性、相关性筛选方面的研究方法不科学,有的甚至忽视了科研产出的质量,只注重产出的绝对量[3]。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工作的成效,也难以有效促进高校科研效率的提升。二是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的探讨。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基本采用定量评价法并结合专家定性判断法。其中作为定量评价法的文献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近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多种工具组合来评价高校科研绩效的趋势,如平衡积分卡与层次分析法组合、层次分析法与数据包法组合等;专家定性判断法多运用于指标权重的赋值,但如果评价对象数量较多,计算过程会相当繁琐,其可操作性较差。三是关于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侯启聘、陆根书和魏斌等学者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教育部直属高校、不同地域高校或不同类型高校的科研绩效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4][5]。但已有研究多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即对某一年份或某一时期的高校科研绩效进行评价和排名,而动态维度的评价鲜有研究,相关文献较少。此外,目前的实证研究中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绩效的关注度不足,数据跟进方面有待改进。

综上,已有研究虽然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丰富并完善了科研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但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评价数据的跟进方面还不尽完善,尤其缺少对近年来高校科研绩效及其动态趋势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构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2004-2012)以及教育部等官方网站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模型对我国教育部直属的58所高校科研绩效情况进行了动态评价①,以期更加科学地反映各高校的资源利用状况,为高校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部属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赋权

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和各个指标权重构成的有机整体[6],相关数据的择取和整理则是指标客观赋权的基本前提,也是科研绩效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因此本研究基于样本数据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指标的筛选,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形成了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手段能够将所有的目标与标准统统量化成相应的指标。[7]因此本研究在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国内外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参考多套评价指标体系[8][9][10][11],并结合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构建了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科研绩效评价过程中,如果将初步选取的指标直接放入模型中运行,重叠性指标或无相关性的指标可能会造成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偏差。因此,需要对初步选取的指标进行模型筛选。为确保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具有相关性,我们在投入各变量之间、产出各变量之间以及投入、产出变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总额”与投入、产出典型变量的相关程度均较低(数量),与部分典型投入变量的相关显著水平大于0.05,故而剔除;为了从投入、产出相似度较高的指标中选出更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我们对投入、产出变量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时研究与发展人员数(人文社科)”、“全时研究与发展人员数(自然科学)”两个指标与“研究与发展课题投入人数(人文社科)”、“研究与发展课题投入人数(自然科学)”两个指标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且较之后两者,前两者与不同群内指标相关系数更大,故而剔除“全时研究与发展人员数(人文社科)”、“全时研究与发展人员数(自然科学)”指标。同理,剔除了“国外发表论文数(人文社科)”和“国外发表论文数(自然科学)”指标。

(二)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用于衡量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对于评价结果的重要程度,那么就可以认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就是对高校科研活动各个环节相对重要性的认定。每个投入、产出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计算高校的科研投入、产出综合得分以及科研绩效得分的关键。

与其他研究中采取专家定性判断赋权的方法不同,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赋值,即客观赋权的方法。先基于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分别计算出各个投入主成分与产出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以主成分分数系数作为每个指标的客观权重,以方差贡献率比重,即以每个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主成分的权重。

三、部属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为了呈现2004-2012年教育部直属各高校科研绩效的总体情况,我们依据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各高校的科研投入综合得分、科研产出综合得分以及科研绩效得分。为了呈现2004-201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各年度科研绩效的变化情况,我们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择取了九所典型高校进行了科研绩效动态分析。

(一)部属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结果与排名

计算各高校的科研投入综合得分、科研产出综合得分以及科研绩效得分的基本思路是,测算各高校n年的投入、产出指标的综合得分,即取n(累计年份)年投入、产出综合得分的算术平均值,可得到各高校n年整体的投入、产出综合得分。然后测算各高校n年的科研绩效得分,即用各高校n年整体的投入综合得分的算术平均值除以产出综合得分的算术平均值,可得到各高校的科研绩效得分。

具体的计算过程是,首先计算各高校每一年的投入、产出综合得分。以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比重作为权重,对每一年的科研投入、产出指标的主成分得分加权平均,即得到每一年的投入、产出综合得分;其次计算各高校的九年科研绩效的总体得分。用各个高校九年整体的投入综合得分的算术平均值除以产出综合得分的算术平均值,可得到各高校的科研绩效得分(见表2)。

表2:2004-201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结果与排名

续表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投入、产出综合得分是基于极值化的数据计算而来的,结果就存在负数,为了能够带入绩效计算公式而又保持原来的差异特征,我们采用T分数分别对投入、产出综合得分进行了转换。

(二)部属高校科研绩效动态分析

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不能仅以绩效得分排名情况来衡量,随着时间的推进,科研绩效的变动趋势和波动幅度等也是重要的考察维度。

本研究基于武书连关于“学校参考类型”的划分,将参与评价的58所部属高校归并为“综合类”、“理工类”和“文理类”三种类型。另外,以高校科研绩效得分为划分标准,将高校科研绩效归为三个层次,即科研绩效偏高(第1~19名)、科研绩效一般(第20~39名)和科研绩效偏低(第40~58名)。进而以高校科研绩效的三个层次为选取单位,在每个层次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的高校,即选取九所高校,对并对其进行科研绩效动态分析,以表征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的科研绩效变动情况。(如图1、2、3所示)

图1 绩效偏高层次高校的科研绩效动态情况

由图1可见,三所高校的科研绩效动态差异明显,但在某些年份上科研绩效变动趋势有较大的共性。如2005-2006年三所高校的科研绩效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而2006-2007年三所高校的科研绩效都有了比较明显的下降;2004-2012年间,三所学校科研绩效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年间科研绩效波动较大,甚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如2009-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科研绩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可见,绩效较高层次中各类高校的科研绩效的变动情况既有共性,同时也存在明显差异。

图2 绩效一般层次高校的科研绩效动态情况

由图2可见,三所高校科研绩效得分情况相当,但科研绩效动态及趋势大不相同。2004-2012年间,北京化工大学科研绩效缓慢上升,而山东大学科研绩效从2005年开始持续下滑,华中农业大学的科研绩效波动幅度较大,几乎稳定在0.95分的较低水平。可见,绩效一般层次中各类高校的科研绩效间差距较小,但变化趋势却不尽相同。

图3 绩效偏低层次高校的科研绩效动态情况

由图3可见,三所高校科研绩效得分差异较大,而且各高校科研动态趋势差异明显。2004-2012年间,重庆大学的科研绩效得分在波动中迅速增长,尤其是2010-2011年间,其科研绩效提高幅度较大;吉林大学的科研绩效得分在2006-2008年经历迅速下滑后,2008年开始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大连理工大学2004-2012年间,其科研绩效始终在0.95水平上下波动,增长趋势不明显。可见,绩效偏低层次高校的科研绩效增长幅度不大,均在波动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综上,从纵向上看,各高校之间的科研绩效差异显著,但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绩效在波动中逐渐提升或趋于稳定,而少数高校则呈现下降的态势。从横向上看,九所高校中有七所高校的科研绩效得分在2004-2006年处于上升趋势,并于2006年达到较高水平后开始下降。此外,有五所高校的科研绩效从2009年均开始呈上升趋势。可见,直属高校之间科研绩效的变动存在趋同现象。

四、结论与政策意义

通过对教育部直属各高校2004-2012年间的科研绩效情况的静态和动态分析发现:

第一,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综合得分与科研绩效得分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即高投入或高产出的高校,其科研绩效得分并不一定高,反之亦然。如,清华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综合得分排名均为第1,科研绩效得分排名却为第6;华东理工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综合得分排名均为第46和第30,而科研绩效得分排名为第10。可见,影响高校科研绩效的主要因素不只是投入规模或产出规模,更重要的是对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二,2004-2012年间,各高校之间的科研绩效得分差异显著,而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的均衡匹配程度是科研绩效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如2004-2007年,处于绩效偏高层次的上海交通大学和处于绩效偏低层次的山东大学,其科研投入和产出的均衡匹配程度十分相似。2007之后,山东大学的产出综合得分上升速度低于本身投入综合得分的上升速度,投入和产出匹配失衡,科研绩效得分呈现下降趋势。而上海交通大学在均衡匹配的基础上,产出综合得分迅速提高,科研绩效得分呈上升趋势,远远高于山东大学,二者科研绩效差异显著。

第三,国家的宏观科研政策和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是影响高校科研绩效变动的重要因素,某一时期内,拥有明确政策引导与支持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从而促进这一时期高校的科研相对产出数量的增长。如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科研绩效在2004-2006年处于迅速上升趋势,可以在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颁布的《“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中找到政策支持;而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高校在2009年后又呈快速上升趋势,也可以在2011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中找到政策依据。

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教育管理部门应基于科研绩效完善高校科研资源的配置机制,同时还应通过制定宏观科研政策来引导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由于各高校之间的科研绩效情况差异显著,对于高投入、低绩效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适当削减其科研投入量,并通过政策规约使其提高科研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低投入、高绩效的高校应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适当增加科研投入量,促使其科研绩效进一步提升,产生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对于低投入、低绩效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在适当增加其科研投入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其科研管理工作,以提高科研绩效;对于高投入、高绩效的高校,应结合其科研绩效动态情况综合考量,谨慎增加或减少减科研投入量,鼓励高校开展校内科研绩效评价,监督和激励高校进一步改善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科研绩效的稳步提升。

同时,高校应不断完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掌控好科研投入和产出间的均衡度,不断提高科研绩效水平。高校自身的科研管理机制是影响高校科研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积极与其他高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在探索和学习中实现从重视绝对值的科研产量转向重视科研相对产出量的转变,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成本意识,改善科研投入和产出的均衡匹配程度,合理配置投入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注释:

①教育部直属高校共有76所,其中12所高校因其院校特征与其他高校差异较大,其数据的可获取性或可比性也较差,故而剔除。另外,中国矿业大学由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并而来;中国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并而来;中国地质大学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并而来,三所高校的数据是其两地学校的数据加总所得,因此本研究一共选取了58所高校作为科研绩效评价的对象。

[1]戚涌,李千目.科学研究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

[2]陆根书,席酉民,梁磊,等.建立基于效率的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4):119-123.

[3]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0:5.

[4]陆根书,刘蕾.不同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6,(2):55-59.

[5]胡庆江,何玮佳,柳锐.基于DEA的“985工程”院校科研效率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9):136-139.

[6]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83-85.

[7]刘新平,刘存侠.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12.

[8]蔡言厚,田金山,吴厚平.大学科研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2):21-24.

[9]刘文达,邰忠智,李光泽.浅谈高校科研评估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1999,(1):16-18.

[10]袁振国,张男星,孙继红.2012年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13,(10):55-64.

[11]王晓红,陈浩.1999-2006年我国各省市高校科研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科技成果指标变化的对比分析[J].科研管理,2011,32(4):94-95.

(责任编辑:赵晓梅;责任校对:于翔)

Dynamic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Subordinate Universiti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EN Jingyi,ZHONG Jie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8)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58 univers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uring 2004-2012 is evaluated with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It finds that on a static level,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fficiency of universities is distinct significantly from each other,that is to say,their synthesis scores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is not positively related to research performance;while on a dynamic level,the results display that most universities have an increasing growth or intends to be stable in the progress of fluctuation and few of them are confronted with a decline.Consequently,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are strongly suggeste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echanism,so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vestment management is scientific,and the resource efficiency is maximized.

Subordinate Universiti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input-outpu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644

A

1674-5485(2016)04-0080-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动态评价研究”(2015B23414)。

陈静漪(1981-),女,江苏邳州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财政、教育政策研究;仲洁(1989-),女,江苏赣榆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直属教育部绩效评价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喜迎新年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赴遵义春节慰问演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县市级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