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南粳0212的选育与利用

2016-10-20 23:25朱镇赵庆勇陈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品种选育特征特性粳稻

朱镇 赵庆勇 陈涛

摘要:南粳0212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焦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超级稻“武粳15”与“扬辐粳8号”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3 d。株高99 cm,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抗倒性强,叶色淡绿,后期转色好,灌浆速度快。一般产量9 000 kg/hm2以上,有效穗320万/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8 g左右。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单产10 174.5 kg/hm2,比对照镇稻14增产4.42%,2年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838.5 kg/hm2,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131%。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感穗颈瘟,2014年穗颈瘟鉴定结果为穗颈瘟损失率5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5.25。稻米品质优,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和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关键词:粳稻;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 S511.2+2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127-02

产量、品质、抗性一直是江苏省水稻品种改良的3个重要方面[1-4]。南粳0212(原名:JD0212)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武粳15与扬辐粳8号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于2010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11年推荐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预备试验,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在中间试验和示范种植过程中,表现丰产性好、抗性佳、米质优,该品种产量潜力高,且年度间稳定性好,稻米理化指标达到国家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012年1月19日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20059.2),2012年7月1日获得品种权公告(公告号:CNA008781E),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506)。

1 选育经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苏省水稻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要求水稻品种在高产的基础上提升品质,优质化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4-5]。另外,1999年开始条纹叶枯病的暴发对江苏省粳稻产量造成严重损失,尤其是2003年的江苏省粳稻生产遭遇了条纹叶枯病大面积暴发,造成江苏省粳稻总产大幅下降[6-7]。为培育产量高、品质好、抗性佳的水稻新品种,2003年在南京用武粳15和扬辐粳8号配置F1组合,2003在海南加代混收F2代种子,2004年在江苏南京种植大区,成熟后尽可能多地选取单株,淘汰外观品质未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的单株;中选单株于2005年开始在南京分单株种植小区,分蘖期利用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进行辅助筛选,成熟后在条纹叶枯病抗性好的小区中选择优良单株,淘汰稻米外观品质不达国标的单株。2009年在南京选择选抗病性好、丰产性好的稳定小区,于2010年在南京进行小区品比(编号JD0212),2次重复,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特别是对条纹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折合产量8 505 kg/hm2,暂定名为JD0212。2011年“JD0212”推荐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预备试验,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其选育过程如图1所示。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与形态特征

2012—2014年江苏省中间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5月15日播种,8月20日左右抽穗,全生育期153 d左右,属于迟熟中粳类型,比对照镇稻14号早熟1 d。株高100 cm左右,株型紧凑,穗型较大,偏弯穗形,每穗130粒左右;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成穗率75%左右,有效穗330万/ hm2左右;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色淡绿,后期熟色好,灌浆速度快。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7 g左右(表1)。

2.2 稻米品质

据2012—2014年江苏省区域试验统一取样送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南粳0212糙米率84.8%~85%,精米率72.4%~74.9%,整精米率69.5%~72.4%,垩白粒率26%~36%,垩白度2.7%~3.6%,胶稠度63~90 mm,直链淀粉含量15.4%~18.9%。其中2013年各项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表2)。

2.3 抗性表现

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表3),在江苏省中间试验中,南粳0212苗期对稻瘟病B、C、D、E和F 生理小种表现为免疫(0级),对G生理小种表现为感病(最高3级);感穗颈瘟(最高3级)。对白叶枯病致病生理小种浙-173、PX-079和KS-6-6表现为中感(最高5级),对白叶枯病致病生理小种JS-49-6表现为中抗(最高3级)。抗纹枯病,条纹叶枯病抗性表现为中感-抗。

3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 10 449.0 kg/hm2,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6.63%,增产极显著。2013年继续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 901.5 kg/hm2,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7.2%,增产极显著。2年平均单产10 174.5 kg/hm2,比对照增产6.9%。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838.5 kg/hm2,比对照增产13.1%(表1)。2014年,南粳0212分别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本部试验基地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进行大区示范测产,单产分别为9 994.5 kg/hm2和10 087.5 kg/hm2。该品种分蘖性较好,稳产性好,抗倒性较强,适合多种轻简栽培方式,多年的示范种植单产均在9 750 kg/hm2以上。4 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南粳0212的生育特点,适宜在江苏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高产栽培主要采取“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促大穗、增粒质量”,达到高产的目的。栽培技术关键要点如下:

4.1 适期播种

在江苏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作为单季稻栽培,宜于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宜5月5—10日播种,净秧板播种量300 kg/hm2左右。肥床旱育宜5月10—15日播种,净秧板播种量600~750 kg/hm2。机插秧育秧宜5月20—25日播种,每盘100~120 g,大田用种量45~60 kg/hm2。

4.2 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人工栽插秧龄30 d左右,株行距15 cm×25 cm,机插稻秧龄18~20 d,株行距13 cm×30 cm,栽24万~27万穴/hm2左右,每穴2~3苗,基本苗105万~120万/hm2。茎蘖数达80%预期穗数时搁田,机插稻宜“早搁,轻搁,分次搁”,高峰苗宜375万~420万/hm2,成穗率80%左右。

4.3 科学肥水管理

南粳0212要达到9 000~9 750 kg/hm2的产量目标,需纯氮240~270 kg/hm2,磷(P2O5)120~150 kg/hm2,钾(K2O)120~150 kg/hm2。肥料运筹应早施分蘖肥,拔节期增施磷钾肥,穗肥用好促花肥和保花肥。氮肥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以6 ∶ 4为宜,需氮、磷、钾搭配使用。为了“促早发,扩大群体”,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施45%复合肥450 kg/hm2作基肥,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结合化除在栽后5~7 d施尿素 112.5 kg/hm2,间隔5 d施第2次,施尿素112.5 kg/hm2。为了“提高结实,增加粒质量”,需用好促花肥和保花肥, 余叶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3.5张叶时施用促花肥(尿素75~90 kg/hm2,氯化钾105~150 kg/hm2),余叶龄2.0~1.5张叶时施用保花肥(尿素45~60 kg/hm2)。水浆管理采取“前期浅水勤灌、中期干干湿湿、后期湿润灌溉”。

4.4 病虫草害防治

种子预处理采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生育期间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做好相应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秧田期和移栽后重视灰飞虱防治,防止黑条矮缩病发生。中后期和穗期防治好纹枯病和穗颈稻瘟病。

参考文献:

[1]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的研究与实践[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21-927.

[2]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江苏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J]. 中国稻米,2010,16(增刊1):12-17.

[3]王才林,朱 镇,张亚东,等. 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 江苏农业学报,2008,24(2):199-203.

[4]王才林. 江苏省水稻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江苏农业科学,2005(2):1-6.

[5]王才林,朱 镇,张亚东,等. 江苏省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与对策[J]. 北方水稻,2007(3):14-18.

[6]程兆榜,杨荣明,周益军,等. 江苏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新规律[J]. 江苏农业科学,2002(1):39-41.

[7]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J]. 作物学报,2008,34(3):530-533

猜你喜欢
品种选育特征特性粳稻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鄂西多花木蓝的栽培利用及推广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南丰蜜桔高糖优株“ZZL—03”及未来品种选育方向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