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芳 李娟 刘海峰
摘要:应用RT-PCR和 SMART RACE等技术克隆山葡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362 bp,包括1 01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推测其编码337个氨基酸。该基因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7.50 ku,等电点为5.95,是稳定蛋白,不包含信号肽。蛋白质疏水性分析结果表明,DFR疏水性最大值为2.511,最小值为-2.267,平均值为-0.146,整体表现为亲水性。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DFR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35.31%)和不规则卷曲(46.29%)为蛋白最大量的结构元件。对不同植物DFR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发现,同源性较高,DFR与NADPH结合区域和底物结合区域都表现出高度保守。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蛋白质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其氨基酸序列与欧亚种葡萄、大豆、矮牵牛等植物的DFR氨基酸序列两两比对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98%、76%、74%。
关键词:山葡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克隆;序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63.1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034-05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为葡萄科葡萄属多年生藤本植物,植株似葡萄而细小。山葡萄是葡萄属中最抗寒的一个种,是葡萄属植物抗性育种的珍贵资源,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重视。山葡萄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经济植物,成熟后的果实味甜酸,富含果汁,可生食,用山葡萄浆果酿造的葡萄酒品质优良,是我国东北地区葡萄酒工业的主要原料。葡萄酒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原花青素[1]是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成分。研究表明,原花青素存在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癌活性,对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有重要的药理作用。葡萄酒的品质与葡萄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有直接关系[2]。花青素类化合物也是植物中可溶性天然色素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花色苷植物资源有重要意义。花青素直接或间接影响果实的外观颜色形成,在合成花青素过程中[3],DFR(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 起决定性作用。DFR反应需要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参与。DFR依赖DHM(dihydromyricetin,二氢杨梅黄酮)、DHK(dihydrokaempferol,二氢堪非醇)、DHQ(dihydroquercetin,二氢栎皮黄酮)3种底物,它们结构相似,只在B苯环上的羟基数目上不同,DFR将DHM、DHK、DHQ底物还原,分别生成相应的无色花翠素、无色花葵素、无色花青素[4],通过后续途径最终将无色的二氢黄酮醇转化合成有色花色素[5]。不同物种DFR对3种底物具有选择特异性[6],所以能合成不同的花色素[7],导致植物呈现出不同的花色、果色。DFR基因最早由OReilly等于1985年从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和玉米(Zea mays)中分离得到[8]。目前,研究人员已经从许多不同的植物中成功分离出DFR及其他基因[9],但对山葡萄中的DFR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山葡萄为试验材料,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等方法[10]克隆DFR全长基因,成功得到山葡萄DFR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序列比对,旨在为分析及调控山葡萄中花色苷的合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试材山葡萄双丰(V.amurensis ‘Shuang Feng)采自国家山葡萄种质资源圃,采摘无病虫害、饱满的成熟期果粒,立即置于液氮中冷冻,-80 ℃冰箱中保存,取其果皮作为供试材料。
1.1.2 试剂材料 Tris-HCl、CTAB、EDTA、LiCl、β-巯基乙醇、DEPC水、AMP、IPTG、X-gal为AITiresco分装试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pMD19-T载体、Taq酶、Marker DL2000购自TaKaRa公司;胶回收试剂盒购于Omega公司;反转录酶SuperScript Ⅱ购自Invitrogen公司;SMARTTM RACE试剂盒购于Clonteeh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引物由英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DNA测序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
1.2 方法
1.2.1 引物设计 登录NCBI网站,根据GenBank中已登陆的DF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通过多序列比对确定其共有的保守区,利用Primer 6.0设计1对特异引物(用来扩增目的片段):VAmDFRs,5′-TCATCGGTTCATGGCTGGTC-3′;VAmDFRa,5′-CAGTTATGAGGCTTGGAGGC-3′。
1.2.2 山葡萄果皮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采用改良的CTAB法[11]提取山葡萄果皮中的总R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D230 nm、D260 nm、D280 nm及总RNA浓度,用1% TAE检测RNA的完整性。按照Invitrogen公司的SuperScriptⅡ反转录酶试剂盒说明书,以Oligo(dT)20为引物,总RNA为模版,进行逆转录反应合成cDNA第1条链。
1.2.3 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PCR扩增反应体系如表1所示。
扩增反应程序:94 ℃ 预变性5 min;94 ℃ 30 s,60 ℃ 退火1 min,72 ℃退火2 min,72 ℃ 延伸7 min,35个循环。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回收纯化目的片段。
1.2.4 5′-RACE和3′-RACE片段的获得 用SMARTTMRACE cDNA Amplification Kit方法进行RACE cDNA扩增。根据保守区测序结果,克隆中间片段的引物可以继续用于RACE,其中VAmDFRs用作3′-RACE引物,VAmDFRa用作5′-RACE引物。继续扩增所得到的程序,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确定条带。
1.2.5 目的片段的回收和连接 按照胶回收试剂盒说明书对PCR产物的DNA片段进行回收、连接与转化。将回收的DNA片段与pMD-19载体连接,16 ℃连接3 h。反应体系为pMD-19载体 0.5 μL DNA片段4.5 μL、SolutionⅠ5 μL。
1.2.6 转化 将DH5-α感受态细胞解冻后,取50 μL加入10 μL连接产物,冰浴30 min;取出后热激90 s,置于冰上2~3 min;加入预热的LB液体培养基300 μL,37 ℃ 190 r/min培养1 h;取适量菌液,涂布于含有AMP、X-Gal、IPTG的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37 ℃培养箱中倒置培养过夜。次日,挑白色单克隆置于37 ℃培养箱中,200 r/min培养12 h。随后进行菌液PCR检测,将成功克隆的菌样测序。
1.3 VamDFR基因序列及推测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用DNAstar软件查找VamDFR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利用 NCBI的BLAST程序检索数据库,对VamDFR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利用在线软件(表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GeneDoc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葡萄VamDFR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成熟期葡萄果皮中的总RNA,总RNA质量合格,无降解。将其反转录合成cDNA模板,用DFR基因引物VAmDFRs、VAmDFRa进行PCR扩增,获得目的特异条带,约580 bp,与预期片段大小相近。产物经连接转化,筛选测序后获得保守序列片段,用NCBI/BLAST程序进行同源搜索,结果与Vitis vinifera基因的相似性为98%。参照RACE试剂盒说明,以逆转录分别合成的5′-RACE-Ready-cDNA和3′-RACE-Ready-cDNA为模板,GSP与UPM为引物,分别进行5′-RACE和3′-RACE扩增,结果如图1所示。以3′-RACE-Ready-cDNA为模板,DFRs与UPM为引物扩增得到1 241 bp条带。以5′-RACE-Ready-cDNA为模板,DFRa与UPM为引物扩增得到约702 bp 条带。阳性对照反应用GSP1、GSP2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相同(约580 bp)的条带。阴性对照单引物扩增,没有条带产生。
将5′-RACE和3′-RACE测序结果应用Vector NTI Ssuire 9.0软件去除载体序列后拼接获得cDNA全长。应用DNAStar软件对获得的山葡萄DFR进行开放阅读框分析,并将其推导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 1 362 bp,包括1 014 bp完整开放阅读框、76 bp 5′-非转译区、272 bp 3′-非转译区,推测其编码337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FJ645768,将其命名为VamDFR。
2.2 VamDFR基因编码蛋白质理化性状分析
利用ProParam工具在线预测分析VamDFR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发现该蛋白由33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MV)为37.50 ku,等电点值为5.95。 正电荷残基(精氨酸+赖氨酸)37个,负电荷残基(天冬氨酸+谷氨酸)42个,不稳定指数34.68,脂肪指数81.31,表明VamDFR基因蛋白属于稳定蛋白质。
2.3 VamDFR蛋白保守区预测
利用NCBI的BlastP,在蛋白保守区数据库对山葡萄VamDFR基因进行蛋白保守区预测,VamDFR有多个保守域,如cd05193(AR_like_SDR_e)、PLN02583(PLN02583)、pfam01073(3Beta_HSD)等,该基因应属于DFR超基因家族[12](图2)。
2.4 VamDFR蛋白的亲水性分析
利用ProtScale程序分析了山葡萄VamDFR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疏水性(图3)。图中纵坐标为氨基酸标度值,横坐标为氨基酸序列位置。依据氨基酸分值越低亲水性越强,分值越高疏水性越强的规律,结果显示,VAmDFR疏水性最大值为2.511,最小值为-2.267,疏水性平均值为
-0.146;可明显看出疏水性最大值在第168位点,值为 1.900;最小值在第145位点,值为-2.722;总平均亲水性指数为-0.146,整体表现为亲水性。
2.5 VamDFR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分析
根据TMHMM和TMpred Server网站分析,超过500分的才被认为显著。从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出,VamDFR蛋白无跨膜螺旋,所以可推测VamDFR不含有跨膜结构域。
2.6 VamDFR蛋白的信号肽预测及二级结构分析
利用SignalP4.1 Server对山葡萄VamDFR基因蛋白进行信号肽预测,结果表明,VamDFR基因编码的蛋白不具有信号
肽。利用网上资源HNN在线预测VamDFR二级结构 (图4),结果显示,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由35.31%的α-螺旋、46.29%的不规则卷曲和18.40%的延伸链组成。
2.7 山葡萄VamDFR编码蛋白质的同源性及进化分析
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蛋白质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其氨基酸序列与欧亚种葡萄(V. vinifera,X75964)、圆叶葡萄(V. rotundifolia,KC460268)、苹果(Malus domestica,XM_008379159)、大豆(Glycine max,NM_001251683)、飞燕草(Delphinium grandiflorum,LC029441)和矮牵牛(Petunia hybrida,X15537)等植物的DFR氨基酸序列两两比对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98%、98%、81%、76%、77%、74%,多序列比对结
果见图5。
山葡萄(V. amurensis,FJ645768)、欧亚种葡萄(V. vinifera,X75964)、圆叶葡萄(V. rotundifolia,KC460268)苹果(M. domestica,XM_008379159)大豆(G. max,NM_001251683)、飞燕草(D. grandiflorum,LC029441)和矮牵牛(P. hybrida,X15537)VAmDFR中含有与NADPH结合的保守基序(V8-Y30)[13]和26个氨基酸组成的底物特异结合的保守基序(T131-K156),其中N132和E144直接影响DFR的底物特异性,不同物种存在一定差异,Q138、Y142、D149、F152非常保守[7]。这些位点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与已知的葡萄VvDFR(CAA72420)及其他DFR蛋白相似,而且都在相同或相近的位置,从而可推断VAmDFR属于NADPH依赖的还原酶家族中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
用MEGA 4软件对该基因及其他植物的DFR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绘制分子进化树,结果(图6)表明,山葡萄VAmDFR氨基酸序列与欧亚种葡萄(V.vinifera,X75964)、圆叶葡萄(V.rotundifolia,KC460268)、美国蔓藤(A.grossedentata,KC753780)、棉花(G.hirsutum,EF187441)、脐橙(C.sinensis,NM_001288931)可归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与水稻(O.sativa,AF134807)、玉米(Z.mays,NM_001158995)、小麦(T.aestivum,AY209183)、荠菜(B.juncea,GU230159)、拟南芥(A.thaliana,M86359)、飞燕草(D.grandiflorum,LC029441)等亲缘关系较远。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的花色和果色主要受花色素直接或间接控制,DFR是合成花色素苷的关键酶,因此研究DFR意义重大,DFR是单基因编码的NADPH依赖性短链还原酶家族[14]。对不同物种的DF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有2个保守区域,其中底物特异性选择结构域是由26个氨基酸组成[15]。DFR分子中底物结合区的氨基酸序列决定它对不同
底物的结合,此序列在不同物种中也是高度保守的[16]。研究表明,保守区域中存在的132、141位氨基酸对酶的底物特异性有很大影响,大部分的物种在132位是D(天冬氨酸)或N(天冬酞胺)。当132位氨基酸为D时是ASP型DFR,为N时是ASN型DFR,也存在少数既不是D也不是N的,被称作非ASP/ASN型DFR[7]。Johnson等在矮牵牛中发现,它的132位氨基酸为天冬氨酸,它的DFR主要催化DHM,其次是DHQ,而对DHK则无作用[7],不能利用DHK为底物生成天竺葵素,但许多132位是天冬酞胺的植物能利用DHK作为底物[17]。本试验克隆得到的山葡萄DF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132位是N,为ASN型,推测它能够催化DHK生成无色花葵素,也有报道在山葡萄果皮中检测到花葵素[18],更加确定了笔者这一观点。有关山葡萄花色素组成成分的报道中也有花青素、花翠素的存在,由此推测DFR基因可能不是单拷贝,而是多基因拷贝。
参考文献:
[1]盛 慧,彭 军,李 运. 葡萄和葡萄酒中聚合色素的测定[J]. 酿酒科技,2005,3(3):83-86.
[2]吴 巍,程秀凤. 葡萄酒中原花青素的测定[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1):102-103.
[3]刘闯萍,王 军. 葡萄花色苷的生物合成[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2):363-377.
[4]Holton T A,Comish E C. Gencties and biochemistry of anthoeyanin biosynth-esis[J]. The Plant Cell,1995,7(7):1071-1083.
[5]刘 娟,冯群芳,张 杰.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与花色的修饰[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6):715-719.
[6]Seo J,Kim S W,Kim J,et al. Co-expressionof flavor-noid 3′5′-hydroxylase and flavonoid 3′-hydroxylase accelerates decolorizati-on in transgenic Chrysanthemum Petals[J]. Journal of Plant Biology,2007,50(6):626-631.
[7]Johnson E T,Ryu S,Yi H,et al. Alteration of a single amino acid changes the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J]. The Plant Journal,2001,25(3):325-333.
[8]Oreilly C,Shepherd N S,Pereira A,et al. Molecular cloning of the a1locus of Zea mays using the transposable elements En and Mu1[J]. The EMBO Journal,1985,4(4):877-882.
[9]刘海峰,杨成君,于 淼,等. 山葡萄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3GT)cDNA的克隆和分析[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5(8):748-752.
[10]唐克轩,开国银,张 磊,等. RACE的研究及其在植物基因克隆上的应用[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6):704-709.
[11]Li B,Wang B,Tang K,et al.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approach for isolating RNA from highly viscous plant tissue rich in polysaccharide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2006,49(2):101-105.
[12]Wrolstad R E. Anthocyanin pigments:bioactivity and coloring properties[J]. Food Science,2004,69(5):419-425.
[13]Johnson E T,Yi H,Shin B,et al. Cymbidium hybrida 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 does not efficiently reduce dihydrokaempferol to produce orange pelargonidin-type anthocyanins[J]. The Plant Journal,1999,19(1):81-85.
[14]李春雷,崔国新,许志茹,等. 植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09,20(3):442-445.
[15]Beld M,Martin C,Huits H,et al. Flavonoid synthesis in Petunia hybrida: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 genes[J].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89,13(5):491-502.
[16]Polashock J,Griesbach R J,Sullivan R F,et al. Cloning of a cDNA encoding the cranberry 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and expression in transgenic tobacco[J]. Plant Science,2002,163(2):241-251.
[17]吴少华,张大生. 花青素生成相关基因dfr研究进展[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2):189-192.
[18]赵 权. 葡萄酚类物质及其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表达[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