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见
郦道元《水经注》的科学精神
文/孔见
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因而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历来都十分重视。《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大致成书于东汉时期。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以为《水经》作注的形式,形成《水经注》这部水系地理巨著。与前者相比,更为丰富,更具科学性,因而成就更大。一是《水经注》更加详尽、全面。据《唐六典·注》称《水经》记载河流137条,一水一文,所记水道繁简不等;《水经注》则所记述的大小河流达到1252条之多,几近《水经》记载的10倍;此外,还详细记述了500多处湖泊、沼泽,200多处地下泉水,还记述了20多处人工水库,以至对水库的名称、面积和灌溉效益等都一一加以叙述。这样,就把原来三卷本的《水经》扩充成为40卷本,字数也增加到20多倍。二是记述更加准确、科学。郦道元作注时,指出《水经》存在的60多处错误,一一加以核实纠正。他经过对河流实地的调查,多方面观察,对有些河流详细记录了河面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的流量以及季节变化等等。如他对黄河河水的流沙量就作了这样的描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这同今天的科学测量,每立方米黄河水平均含沙量为37.6公斤,二者数据非常接近,确是令人赞叹。三是继承和发展了《水经》确立的因水证地的方法,即以水道为纲,记述水系的源流及其流经的地方。在这方面,郦道元也做得更加具体、准确。《水经注》不仅记述了河流的源流、流经区域,而且还较详尽地描述这些区域的地貌地形、区域建制、历史沿革、城邑乡镇、道路分布、山川关隘等。书中记载的古地名就多达2万多个,还有许多著名建筑、名山胜景、桥梁道路等等。对矿物资源如金、银、铜、铁、锡、石英、云母、煤炭、天然气等的地理分布状况也都做了记载,对于石油还描述了它的性状和用途,并说明它广泛分布于西北地区。此外,对不同水系区域的动物、植被、土壤、农事也多有记载。由此可见,《水经注》作为一部科学著作,具有历史的、学术的多方面的价值。
毛泽东对《水经注》这部地理名著十分赞赏,称赞“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在毛泽东看来,郦道元能够写出这部作品,是同他注重实地考察分不开的,说“他不到处跑怎么能写得那么好?”这就是说,像这样优秀的科学著作不是在小房间里就能炮制出来的,必须广泛调查研究才有可能写得出来。这个见解是很深刻的,也是符合实际的。郦道元从小好学,不但博览群书,而且有在多地为官的经历,处处留心考察;他对照书本知识和文献资料,注重考据,务求翔实,详细记录不同水系流经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风俗,善于积累资料。正如他在《水经注》自序中所说的,凡是所到之处,都要“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辑而缀之”。这充分反映了郦道元治学的科学精神。
毛泽东对郦道元在《水经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文采飞扬、气势磅礴,读来令人如同身历其境、难以释卷的高超的表达能力,也赞不绝口,称其为“不仅是科学作品,也是文学作品。”这是当之无愧的。他能够把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地理常识,写得文质并茂、情理相融,往往寥寥数笔,既准确表达客观事物的场景,又字字珠玑,如同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他在“江水”注中对长江三峡作了气势恢宏又细致入微的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生动地再现了长江三峡的两岸风光。
郦道元不仅给后世留下了《水经注》这部科学巨著,而且他的严谨务实的学风和流畅生动、绚丽多彩的文风,也足以垂范后人。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今天,力戒浮躁之风,不发空论,不故作无病呻吟,把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好、发扬好,使我们无愧于先人,确是在学风和文风上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