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绍义
不以“贿”小而纳之
文/刘绍义
近读徐珂的《清稗类钞》,在《廉俭类》中读到《朱珪却裘》一篇文章,说乾隆年间的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正的朱珪,有一年过新年时,正好遇上下大雪,在给尚书裘曰修拜年时,裘曰修见他穿的都是棉袍棉褂,就要将一件貂裘送给他:“你怎么如此清贫,让我仿效古人,把这件皮袍送给你吧。”
朱珪一听,连忙辞谢:“你的盛情,我已经领了,但这衣服,我是绝对不能要的,因为我朱某历来不取他人一丝一毫,这一点从来没有失过节。”朱珪接着说,这样的衣服,应该送给那些冰雪中赤身裸体,因冻僵而躺倒的人。裘曰修在向朱珪道歉的同时,让仆人拿着貂裘去当铺换来钱,买来几十件棉衣送给了街头的贫民。
这个故事除了表现朱珪的为人外,还给我们一点启示,那就是如果朱珪接受了裘曰修的馈赠,这种纯洁的同僚关系就会变得复杂起来,所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是也。
同时这篇文章也给我们另一种启发,那就是古代生活简朴的官员,大都是清廉之士,朱珪在给裘曰修辞谢的话里,就曾经说到“貂裘也仅仅是好看而已,要说御寒,我这两层棉衣就已经足够了,比起路边那些受冻挨饿的人,已经是天壤之别了”。这种知足,就是古代清官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说到这里,不能不让人想起王安石。我们知道,王安石不但博学多才,还非常质朴节俭,他是历史上唯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 也正因为此,他在当时的士大夫中间,有着极高的威望,不论是他的政敌还是他的朋友,对他都不得不刮目相看,敬重有加。
王安石不纳妾的故事,我们在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可以看到。他的老婆吴氏曾瞒着他为他买过一个小妾,知道真相后,王安石不但撵走了小妾,连老婆买妾花的钱,也一分没有收回。
关于王安石不近女色的故事,宋代赵令畤《侯鲭录》一书中也有记载。王安石由京官外放,一次自金陵过苏州,苏州知府刘邠请他吃饭,并安排营妓表演歌舞。见有营妓在场,王安石面露不悦之色,不肯就坐。刘知府让营妓下去后,王安石才落下座来。
这样的官员没有情妇可养,没有花里胡哨的费用可支,所以清正廉洁起来,就容易得多。这样看来,王安石患哮喘病时,连人家送的几两人参都不愿意接受,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这是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的事。王安石患喘病,药用上党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正东自河东还,赠给王安石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拒贿之语,有理有据,让人佩服。
朋友也好,下级也罢,他们的那点小恩小惠,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拒绝。关键看你有没有一种境界,有没有一种操守,有没有一种定力。朱珪却裘后,不但裘曰修不好意思再送东西给朱珪了,听到消息的他人,还有几个愿意自讨没趣的?朱珪是这样,拒收紫团参的王安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提起拒绝接受人家的好处,又让我想起一对清廉父子来,他们就是《晋书》中 的《父子清官》胡质和胡威。
胡质在担任荆州刺史时,儿子胡威从京城来看他,胡威返回时,父亲就把平时官俸中剩余下来的一匹绢送给他作行装。没想到回来的路上,胡质的一个部下正好与胡威同行,于是这个部下就帮胡威出了一点费用。行程中胡威了解到父亲这个部下并不是顺路,而是故意而为之,气得立即将父亲送给自己的那匹绢送给了那个部下,作为补偿,并把此事在信中告诉了父亲。
知道消息的胡质,先把那个部下打了一百杖,然后又革去了他的职务。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对这对父子施以小惠了。胡威后来也很争气,先后做过徐州刺史、豫州刺史,后又入朝任尚书,加奉车都尉,直至进封平春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