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华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水资源却一直在遭受着破坏与污染,人均水资源不断降低,给我国人民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威胁。为了能够提高国民意识,使水资源得到科学的利用和管理,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索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于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重要性;对策与方法;海绵城市
在很多研究报告中显示,我国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缺失,每年的降水量分布不均家伙加上降水时间不平均,使得我国每年水资源都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尽量实现水资源的均衡,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却依然存在。
1、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效优化水资源。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缺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水资源规划不当引起的,没有实现对用水量的控制,导致水资源被无限度的浪费,也没有针对各个地域水资源具体情况的不同来进行规划和设计。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能够根据降水量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市场的调节下合理控制水价,实现水资源商业化,从而缓解水资源的过度消耗问题,满足各个区域的用水需求。
1.2 创建节水型社会。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水是用不完的资源,虽然每天我们的生活中很少面临缺水的困境,但是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出现了较大的用水缺口,很多地区沙漠化日益严重,降水量降低,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阻碍。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主动爱护水资源的风气,构建节约型社会。
1.3 能够有效完善污水治理工作。我国在污水治理方面的技术和设备距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污水处理力度和污水处理技术上都存在着很多不足。而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能够对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并制定污水治理措施,提高综合管理的能力,加大对污水治理技术的研制力度,有效对污水进行治理。
2、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科学措施分析
2.1 提高全民的节约用水意识。为了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是首要之举,具体可以从工业方面、农业方面和生活用水方面来进行。在工业方面,政府应建议企业对废弃水进行再度利用,提高污水的处理力度,对企业排放出来的水进行严格的检测,一旦超出范围,要予以罚款,情节严重者应关闭企业进行整改;在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思路,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积极推广创新的接水技术,帮助农民多多建设节水工程,防止水资源在灌溉、传递的过程中的损失。同时,可以鼓励农民进行科学栽培,减少水在植物种植过程中的蒸发量,采用盆栽、大棚等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水分蒸发。在生活用水方面,应实现制定统一的用水制度,进行合理收费,使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能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水资源的危机感,自觉对水资源进行节约。
2.2 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水资源处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社会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意义,才能够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因此,每个城市都应将“依法治水管水”作为城市法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水资源的应用情况,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相关部门能够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将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到法制轨道中。传统的节水法规已经与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用水需求出现矛盾,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应建立一套与法律法规相适应的技术法规体系,从而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2.3 树立大水利、全流域的战略意识。国家水利政策的调整和改变,流域内工业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区域重大工业项目和水利项目的上马,都会对整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要站在整个流域的高度,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论证,多方案比较。如准备建设一个蓄水项目或调水项目,不仅要考虑对当地带来的利益和影响,还要考虑项目对上游、下游和其他区域产生的影响,要对项目的必要性进行详细论证,分析能否通过节水等措施获得同样多的水资源量,并且投资较省、风险较低、负面影响又较小。中国水资源在相当长的阶段仍处于短缺状态,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把节水减污和资源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优化配置水土资源,从而保障经济的全面发展。
2.4 加强对创新水资源管理概念的应用。随着水资源管理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国家也提出了新的政策和概念,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回收和有效利用。“海绵城市”就是当前非常新颖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有效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创新管理。
3、结语
总之,为了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管理,我们应积极认清形势,搞清水资源管理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并采用科学、创新的方法,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最终降低水资源浪费、污染等消极情况,实现水资源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婷.不同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
[2]王军,王淑燕.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对策分析——以新加坡为例[J].中国发展,2010(0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