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

2016-10-19 05:09刘冬冬
文化产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技巧

刘冬冬

摘 要:中英习语就是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各国的历史凝聚而成的瑰宝。习语包括短语,俚语,成语,历史典故等等。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部分,所以对于习语的翻译,不仅要充分了解各国的语言特色,掌握好翻译技巧,还要清楚的知道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准确无误的翻译习语。

关键词:中英习语;文化差异;技巧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比较

(一)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理念对人们的影响比较深刻,它们历史悠久,贯穿中国历史,早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习语也是由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沉淀而成,所以中国的习语与佛教道教的理念息息相关。佛教里面有观世音菩萨,所以有一个习语是这样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与道教相关的习语就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同样的,在西方国家,他们大都崇尚基督教,而《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代表之一,基督教在西方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对西方的文化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英语的习语很多都与基督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许多习语都来源于《圣经》。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世界各国所处的地理环境都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都有着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而这些也由于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都深深地影响着各国的习语。中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人们也大都以种植为生,中国的土地资源很丰富,国土范围很大,所以有一些习语都与“土”息息相关。而英国却与我国有所不同,英国是一个岛国,其捕鱼业发展的相当好,英国的人们也有许多都是以捕鱼为生,所以,英国的习语当中有很多都与“鱼”有关。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国家生活与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大不相同,从而导致各国的习语也各有春秋。中国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在一句话中都会比较强调主语,所以,在习语中也是如此。中国人还比较强调整体意识,常常用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英国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强调的是个体意识,也比较注重逻辑,英國人常常习惯于运用抽象思维的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有了不同风格的习语,才导致了不同的语言效果。

二、英语习语汉译的主要方法

(一)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直接套用汉语中某些相应的现成习语。在汉语里,通常能够找到为数不多的,在形象、风格和色彩等方面都与英语习语对等的成语。这样的成语在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上都基本等值;如: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与“浑水摸鱼”,to add fuel to the fire与“火上加油”,go throughfire and water与“赴汤蹈火”,new wine in old bottle与“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spend money like dirt与“挥金如土”,rack ones brain与“绞尽脑汁”,castle in the air与“空中楼阁”等。这样的套译很好,英语和汉语在喻体、形象和喻义都基本上达到一致。但必须指出的是,能够在汉语里找到对等的成语来套译英语习语的情况并不多。因此,套译法虽然好,但使用范围有限。要注意的是,有些习语看起来好像很对等,其实不然,如英语习语pull someones leg很容易被套译为“拖某人的后腿”,其实该习语的意思是to deceive someone jocularly,to trick someone(哄骗某人;戏弄某人)。所以在使用套译法时要注意勿被假朋友(false friend)所骗。

(二)意译法

英汉习语中有些习语所包含的信息无法直译出来,这些习语往往有着特殊的历史、经济、政治和地理内涵,找不到较适当的词语来进行对等翻译,因此只好采用意译。意译法只能保留原语的基本意思,却无法保留其文化信息或比喻形象。如英语when in Rome,do as theRomans do,如按字面汉译为“在罗马,像罗马人那样做”,那我们就会有疑问,为什么只在罗马呢?所以改译为“入乡随俗”,这样较为符合汉文化的表达法,我们也就容易理解它的意思了。又如no room to swing a cat,在汉语里没能找到可以套译的表达式,把它直译成“没空间吊猫”,国人可能不知所云,尤其是为什么一定是吊猫,吊狗呢?因此只好意译为“地方狭小”。这样的翻译是不得已而为之,它损失了古时英国把猫吊在某处作为活靶训练射箭的文化特色。意译往往会损失原语的一些文化背景信息,很难使习语翻译在语义和内涵达到等值,但必须承认的是,意译法是习语翻译中使用最广的译法。

(三)直译法

习语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整体意义不是其构成词的相加,而所谓直译却是把习语的构成词的字面意义直接译出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有悖于习语的性质,但是对那些文化色彩较浓、比喻形象突出的习语可以采用直译。直译得当不但把形象和意义转达了,而且让译入语的人们感到新鲜,体会洋味,又能丰富译入语的表达形式。比如all roads lead toRome翻译成“条条道路通罗马”,使用惯了,也就成了耳熟能详的俗语。这些通过直译而来的并成为汉语普通表达式的习语又如:armed to teeth(武装到牙齿),to show ones card(摊牌),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等。直译法是习语翻译的最佳途径,但使用直译法必须考虑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否则容易弄巧成拙,达不到传达原义的效果。

(四)直译+意译(或注释)法

许多习语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有的具有很强的典故性,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这些习语看似结构简单,但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和翻译,直译不注释的话,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如Achilles heel翻译成“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这是直译,但译语是什么意思,可能要那些对希腊神话颇有了解的人才能懂。对这类习语在直译后往往加意译,这时的意译就是该习语的语义,因此这个习语通常翻译成“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致命的弱点,要害”。又如带有浓厚典故性的习语sword of Damocles,如果单纯翻译成“达摩克利斯之剑”,国人可能也不知所云,这时加上意译,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临近的危险”,它的意思就清楚了。

三、结语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文化蕴含,我们只有了解它的文化,才能把这些文化运用到语言和教学当中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才能提高他们对西方国家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群.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J].考试周刊,2011,60:43-44.

[2]张岩.浅议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现代交际,2010,07:116.

[3]谢晓科.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33-134.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