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伟 赵学英 陈雪 刘利 赵海英
[摘要] 目的 调查不同年龄段体检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及其感染亚型分布情况,探讨有针对性的HPV防治策略。 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妇科门诊采集的成年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共计7258例,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高危型HPV定性检测并加以分型,结合年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258例标本中,高危型HPV阳性标本1295例,阳性率为17.8%;>5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22.7%),其次为≤30岁(18.7%)、>40~50岁(16.9%)、>30~40岁(16.0%),各年龄段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3.99,P < 0.01)。多重亚型感染率在>50岁年龄段最高(30.0%),>30~40岁年龄段最低(23.4%),各年龄段多重亚型感染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5.46,P < 0.01)。 结论 体检女性的年龄与HPV感染及其基因型分布具有一定关系,HPV筛查及宫颈癌防治策略中应考虑到年龄因素。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女性;基因型;年龄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c)-012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infection and subtype distribution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in women at different ages, so as to explore the targeted strategies of HPV control. Methods The cervical exfoliated cell specimens of 7258 adult women were collected in General Hospital of Huabe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from January 2014 to November 2015, then high-risk HPV qualitative detection and typing were performed by low-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gene chip technology, a statist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ages was conducted. Results Among 7258 specimens, 1295 specimens were found with positive high-risk HPV, the positive rate was 17.8%;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 infection rate in women more-than-50-year-old was the highest (22.7%), followed by >30-40 years (18.7%), >40-50 years (16.9%), >30-40 years (16.0%),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χ2=23.99, P < 0.01). The multiple subtype infection rate in women more-than-50-year-old was the highest (30.0%) and in women age >30-40 was the least (23.4%),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χ2=15.46, P < 0.01). Conclusion Women's age is a factor in the progress of HPV infection and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 Age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HPV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 virus; Female; Genotype; Age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无包膜的小DNA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有极强的嗜上皮细胞属性。根据致病强度,将其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HPV 6、11、42等低危型HPV感染主要與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扁平疣等良性外生型病变有关。HPV 16、18、31、45、58等高危型HPV感染与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1],可使女性患宫颈癌的相对风险增加250倍[2]。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女性HPV感染的优势亚型、感染类型不尽相同,为宫颈癌的防治带来了不便。为此,本研究对体检女性的高危型HPV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年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HPV防治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年度体检的女性7258例,年龄16~75岁,平均(36.5±11.3)岁。将7258例女性按照年龄段分为4组,其中≤30岁1628例、>30~40岁2297例、>40~50岁2305例、>50岁1028例。纳入标准:①有性生活史且性伴侣为单一固定男性;②无子宫切除或宫颈手术史;③无严重内分泌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④自愿参加本研究。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方法
1.2.1 取材 所有标本采集均由本课题组指定的2名妇产科医师进行。选择女性非月经期间,无阴道感染,3 d以上避免阴道上药或冲洗、性生活及宫颈操作。取样时窥器充分暴露宫颈口,用无菌盐水棉球拭净宫颈口的分泌物,将专用宫颈刷置于宫颈管内顺时针旋转3~5周,慢慢取出取样器,头端迅速置于洗脱管中并旋紧管盖,保持洗脱管直立放置,标明检查者信息后送检。
1.2.2 HPV检测 所有标本先用Digene公司的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系统对13种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进行检测。高危型HPV阳性标本再应用导流杂交法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分型检测。检测仪器及试剂包括QIAgen DNA提取试剂盒、广东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凯普DNA hybriMax导流快速杂交仪等。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分析严格按照实验室流程进行,具体操作如下:①DNA的提取:充分漂洗棉签头部,将洗脱液全部转移至离心管内,高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保留离心管底部的细胞。随后加入裂解液,充分振荡混匀,加热至100℃ 10 min,再次离心后,取中间层DNA溶液待用。②HPV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将PCR反应管依次编号,分别加入已提取的DNA样品、空白对照、阳性对照,高速离心后上机扩增。③杂交、孵育和显色:取15 mL离心管,放入标有样本编号的膜条,加入5~6 mL配比液及所有PCR产物,拧紧管盖。将离心管放入沸水浴中变性10 min后取出,立即放入杂交箱内杂交1.5 h。取出膜条,转移至预热液中,轻摇洗涤后将膜条转移至孵育液中室温孵育30 min,弃去孵育液,室温下洗涤后放入显色液中显色至少30 min。④结果判定:根据蓝紫色圆点出现的有无及位置判断HPV是否感染及基因型,对照膜条相应位点出现蓝紫色圆点提示检测过程完整、检测结果有效。结果判定由本课题组2名副主任医师进行单独判定。结果判定意见不统一时由1名主任医师进行复核,直至得出正确结论。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各年龄组的高危型HPV阳性率、感染优势亚型、感染类型(包括单一亚型感染和多重亚型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型HPV检测结果
7258例样本共检出高危型HPV阳性1295例,阳性检出率为17.8%。感染类型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检出单一亚型感染959例,阳性百分比为74.05%(959/1295)。多重亚型感染336例,阳性百分比为25.95%(336/1295)。多重感染中二重感染308例,三重感染25例,四重感染3例。
2.2 高危型HPV亚型分布
1295例检测阳性标本中,13种高危亚型均被检出。位居阳性率前5位的优势亚型是16、52、58、33、18型。具体型别频次为:16型611例,18型106例,31型49例,33型137例,35型10例,39型39例,45型8例,51型11例,52型294例,56型26例,58型282例,59型14例,68型75例,共计1662例。多重亚型感染以16型合并其他亚型感染为主,共88例,构成比为26.2%。
2.3 高危型HPV感染的年龄分层分布情况
按照年龄段统计1295例高危型HPV阳性率,结果显示>50岁年龄段女性阳性率最高,其次为≤30岁年龄段,各年龄段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3.99,P < 0.01)。多重亚型感染率在>50岁年龄段最高,>30~40岁年龄段最低,年龄段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5.46,P < 0.01)。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万例,且呈现高发和年轻化的趋势[3]。高危型HPV在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Ⅲ级、宫颈浸润癌病灶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9.7%、79.1%、94.7%、100%,表现出病变等级越高,感染的可能性越高的特点[4]。其致病机制为[5]:在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阴道微环境改变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HPV DNA可整合于宿主染色体区并表达E6和E7癌基因。E6和E7蛋白为致癌蛋白,可通过影响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泛素化途径、转录活性等多方面,最终导致细胞组织恶性变。大部分女性为一过性感染,可通过阴道酸性内环境的自洁功能和女性自身免疫功能自然清除病毒,只有少数感染持续存在并进展为宫颈癌。从HPV感染发展至浸润性宫颈癌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此过程需要25~30年。若能在宫颈浸润癌发生之前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治疗,可以达到逆轉病变进展的作用,宫颈癌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对高危型HPV的分型检测已经成为成年女性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手段之一。
HPV是感染泌尿生殖道黏膜的常见病毒之一。人类为HPV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已分离出超过130种基因亚型,其中近40种基因亚型与生殖系统病变密切相关[6]。据统计,60%以上女性在一生的不同阶段都曾经感染过HPV,性生活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行为危险因素是HPV感染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7],包括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胎、配偶性混乱、性卫生条件差、口服避孕药等。不同地区、人群HPV感染率和感染型别存在一定的差异[8]。本研究结果显示体检女性HPV感染率为17.8%,高于中国女性的15.5%[9],这可能与人群差异有关,也有体检人群存在的选择性偏倚。近几年有多项针对中国女性HPV感染的研究[10-12]一致认为,HPV 16、58、52、18、33为国人常见的高危型别,其中HPV 16为最常见的感染型别,其他型别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入组体检女性HPV感染的优势亚型是HPV 16、52、58、33、18型,且以HPV 16感染为著,与上述研究[10-12]报道的优势HPV亚型分布结果基本一致。
由于成年女性及其性伴侣的性行为方式在不同年龄段间有所差异,行为因素在各个年龄段对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程度也有所不同,并且女性的自身免疫力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也影响了HPV的消除。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HPV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高危型HPV感染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高危型HPV阳性率以≤30岁和>50岁年龄组女性为高,>30~40岁年龄段最低。高危型HPV感染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的近似“U”形的分布特点,与粤西地区[13]和大连地区女性[14]HPV感染年龄分布特点相似。有关年龄与高危型HPV感染自然转归的研究[15]显示,30岁以下女性自然清除率最高(81.15%),50岁以上女性自然清除率最低(40.84%),随着年龄增长高危型HPV自然清除率逐渐降低,持续感染逐渐增加,50岁以上女性易形成持续感染及进展。≤30岁及>50岁女性为HPV感染的易感人群,前者是性生活活跃的年龄段,多个性伴侣、婚外性生活等高危性行为也高发于此年龄段,过早、过频的性生活都有增加女性暴露于HPV的机会和生殖道黏膜机械性损伤的机会,为HPV感染和再复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后者多为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虽然性生活频率相对减少,但由于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及体内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局部微环境改变导致自洁能力下降,均不利于病毒的自然清除。有研究认为[16],单一HPV感染可使宫颈癌患病风险增加19.9倍,而多重HPV感染使其风险增加31.8倍,且多重感染病毒载量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多重亚型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大体呈现渐增趋势,50岁以上女性多重亚型感染构成比为最高。提示随着年龄增加,女性机体免疫力清除病毒的能力逐渐减弱,HPV不易被机体自然清除而出现累加效应有关。因此在后续的宫颈癌病理学筛查、随访和治疗中,应将50岁以上多重亚型感染女性作为重点关注人群。
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高危型HPV发病率不同、宫颈癌的危险程度不同制订有针对性的筛查及防治策略,可有效节约人力物力,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节约疾病控制成本。30岁以下女性具有HPV感染率高,病毒清除率也较高的特点,此阶段女性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极低[17],应将重点放在改善性行为方式及性卫生习惯、避免多个性伴侣及不洁性生活,以减少HPV接触和再感染。本课题组的另一子课题研究显示[18],包皮过长和包茎男性携带较多的HPV,可增加配偶HPV感染风险。提示男性尽早行包皮环切术也有利于降低配偶HPV感染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对30~50岁女性,应强调定期HPV检测,必要时结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等其他检测手段,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对HPV持续感染女性可采取适当药物和手术治疗。对50岁以上女性特别是HPV多重感染和持续感染女性更应加强随访和治疗。本研究发现,50岁以上女性参与宫颈癌筛查的人数仅占体检总人数的14.2%,此年龄段女性参与宫颈癌筛查的意愿不高,这与女性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有关[19]。提示应加强对此年龄段女性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女性接受HPV筛查和定期筛查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值得关注的是,自2006年首个HPV预防性疫苗Gardasil在美国批准上市以来,HPV疫苗已经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中国香港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20]。临床应用证明,HPV疫苗对宫颈病变保护的同时,还可能会改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自然史[21],其有效性和长期可接受性已得到证实[22]。在发达国家,HPV疫苗预防接种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相结合已成为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手段,也使得宫颈癌成为唯一一种可能被预防的癌症[23]。国内由厦门大学研发的针对国人易感HPV亚型的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24],如能在未来几年内推广使用,将对我国女性子宫颈癌防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掌握HPV不同型别在各年龄段的感染特点,不仅有助于有效选择疫苗应用目标人群,也有利于提高HPV感染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进而改善女性的生活质量[25]。
[参考文献]
[1] 王琳,韩莉莉,玛依努尔·尼牙孜,等.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蛋白在维吾尔族及汉宫颈癌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1):75-78.
[2] 朱华洁.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645-648.
[3] 宛利梅.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01-102,105.
[4] 李亚军,杨明珠,秦文芝.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状态的临床分析[J].中国實验诊断学,2015,19(1):71-74.
[5] 查树伟,吴玉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女性生殖器官疾病[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1):86-88,94.
[6] 林美丽,陈伟,马闪珊,等.基于尿液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对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6):64-70.
[7] Foliaki S,Brewer N,Pearce N,et al. Prevalence of HPV infection and other risk factors in a Fijian population [J]. Infect Agent Cancer,2014,9(1):1-8.
[8] 刘学伟.LCT 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3:18-22.
[9] 赵宇倩,赵方辉,胡尚英,等.中国女性人群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型别分布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2):1351-1356.
[10] 张靖,高波,康赟,等.中国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分布区域性特征的Meta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34(12):913-920.
[11] 乌恩奇,赵焕虎,刘微,等.中国不同地区宫颈癌中HPV型别分布数据横向比较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 20(23):1845-1851.
[12] 岑尧,张翠英,张雅丽,等.中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J].癌症进展,2013, 11(1):75-81.
[13] 杨海丽,林力锋,孙冰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探讨[J].河北医药,2015,37(2):601-603.
[14] 张青,杨真,袁小林,等.大连地区2 755 例不同年龄组HPV亚型感染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345-348.
[15] 张倩,曹頔,马茜,等.760名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自然转归规律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5,37(5):534-540.
[16] 李涅,张菊新.不同年龄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状病毒分布情况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9):909-911.
[17] 陈国斌.不同年龄组妇女HPV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广州:广东医学院,2012:23-25.
[18] 刘学伟,赵学英,翁韶波,等.男性包皮状态与女性配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性科学,2015,24(12):46-49.
[19] 刘学伟,赵学英,杨继宏,等.配偶参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 13(2):54-56,68.
[20] 唐良萏,冷若冰.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3):172-174.
[21] 赵莲莲,同军.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预防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4):227-230.
[22] Luna J,Plata M,Gonzalez M,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bservation of the safety,munogenicity,and effectiveness of Gardasil in adult women [J]. PLoS One,2013,8(12):e83431.
[23] 洪萍,王培昌,张蕴秀,等.北京地区妇产科门诊患者人类乳头瘤状病毒的感染率、亚型分布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20(8):719-722.
[24] 乔友林.适宜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宫颈癌快速筛查技术的研究及意义[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2):110-111.
[25] 李旭艳.惠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102-104.
(收稿日期:2015-12-22 本文編辑:任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