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别再当牙痛!

2016-10-19 16:33
家庭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发作

每天说不定什么时候左下颌就痛起来,特别剧烈,人都要痛昏过去。不敢洗脸、不敢刷牙、不敢笑、不敢活动,生怕一个小动作就引发疼痛。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是牙疼,可看了口腔科,一口牙齿差不多拔光了,还是疼,这其实就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本病诊断虽容易,但许多患者数十载无法治愈,不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请看本期名医谈病——

87岁的老齐家住乌市水磨沟区,从60岁起,牙疼就开始与他相伴,他也为此频繁就医。清洁口腔、清洗牙结石、更换牙膏、检查蛀牙……他几乎把所有能想到、能做到的办法都试过了,可牙疼还是如影随形。

牙疼!拔!还是疼!接着拔……历时10年,当老齐将一口牙全部拔光后,疼痛仍然没止住。假牙不敢戴,吃饭靠牙龈,实在忍无可忍,老齐到医院就诊才发现,这么多年他误把三叉神经痛当成了牙疼,“可惜了我这口牙!”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是在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一种疑难杂症,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在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好发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

“最高级”的疼痛

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三叉神经痛发作的的痛苦感受。有人曾以“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来无影去无踪”来形容这顽固性的令人痛不欲生的剧烈性疼痛。

如果将疼痛划分为10级,0级为无痛,10级为剧痛,那么0~3级为轻度疼痛,达到4级就会影响睡眠;4~6级为中度疼痛,达到7级会无法入睡:7级以上为重度疼痛,有患者的三叉神经痛可重达9、10级,可谓“最高级”的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都会引起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然后骤然停止。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随着病程进展,疼痛缓解的时间越来越短,发作的时间却越来越长。

65% 的患者第一次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后,第二次发作的时间不超过5年;77%的患者不超过10年。1/3的患者疼痛发生于晚上。疼痛发作时,一些患者可存在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或流涕、眼睑水肿、上睑下垂以及面部出汗。

疼痛病因的3种解释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常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多沿神经分支而分布。如第一支(眼支)疼痛的部位在眼的表浅或深处、上睑及前额;第二支(上颌支)疼痛部位在颊部、上唇和齿龈;第三支(下颌支)疼痛部位在下唇、齿龈。疼痛可较长时间局限于一支分布区域,可同时侵犯二支,但三支同时受侵犯者不多。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于桥小脑角、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部位的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等疾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尚未找到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三叉神经痛,中医认为属于肝肾问题,西医目前有以下3种解释——

1.周围病原学说:由于三叉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的炎性病灶或外伤性病灶的慢性刺激,导致感觉根脱髓鞘病变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2.局部压迫:大约 60%~95% 的患者可能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所引发的三叉神经痛。但目前对于血管是如何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了。

3.缺血学说:曾有使用血管扩张剂而终止了疼痛发作的报道,因此推测可能存在因缺血而造成疼痛发作。

西医:首选药物,手术为辅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在明确诊断后,首选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后方选用手术等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卡马西平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其机制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初服200毫克,1~2次/天,症状不能控制时,每天增加100毫克,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每天最大剂量为 1000~1600毫克。不良反应约见于30%的病例,某些为剂量依赖性,如:头晕、嗜睡、眼球震颤等;另一些为非剂量依赖性,如药物性肝炎、骨髓抑制、低钠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皮疹等,孕妇忌用。使用卡马西平时,周期性监测血象非常必要,开始2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年4次。剂量调整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和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测定没有帮助。

(2)苯妥英钠:其机制可能也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目前仅用于复发或不能耐受卡马西平的病例,200~500毫克/天。与抗癫痫治疗不同,血药浓度与疼痛控制的效果不相关。不良反应有皮疹、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等。

(3)七叶莲:为木通科野木瓜属又名假荔枝的一种草药。口服,每次0.4克,4次/天。止痛疗效达60%左右。无严重不良反应,少数可有口干、中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轻微头昏等,停药后可恢复。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合用可提高疗效。

(4)巴氯芬:为氨酪酸的衍生物。作用机制可能是在氨酪酸受体突触前与之结合,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单突触反射和多突触反射,缓解痉挛状态。5毫克/次,3次/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皮疹、头昏、嗜睡、肝功能影响、诱发癫痫等。

2.手术治疗

(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通过注射药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造成传导阻滞,而得以止痛。半月节封闭术也能止痛,但这两种治疗都有复发的问题。

(2)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利用三叉神经内的痛觉纤维对温度耐受性存在差异的特性,可以有选择性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面部痛觉的细纤维,而保留对热力抵抗力较大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达到即刻止痛,又保留面部感觉的目的。该手术疗效可达90%。

(3)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立体定向原理,通过聚焦的方法,将许多束细小的伽马射线聚集于三叉神经根照射,毁损神经根。适用于通过各种治疗后均无效或反复发作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4)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首要考虑的治疗方法。如果手术指征合适,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是在全麻下,通过显微镜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用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负责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因此得以缓解疼痛。

此外,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手术治疗难以承受,可采用阿霉素注射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将配置好的阿霉素注射液注射到三叉神经外周分支内,可以选择性破坏相应的三叉神经节细胞,起到“化学性切断”三叉神经节,阻断痛觉传导通路的作用,从而抑制疼痛发作的目的。由于不做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较小,局麻下门诊即可治疗,操作简便,这一方法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经过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又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中医:分型论治,或有良效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颊痛”、“偏头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头风”等名称记载。三国时,曹操常年受头痛的折磨,历三十余年。据《三国志》载:“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曹操曾招当时名医华佗诊治,不过,“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这说明“头风”之疾是一种顽固而难治之疾。

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致病因素复杂,但与风、寒、火之邪侵袭关系密切。因头居最高,风邪易犯头面;寒邪阴凝,容易气血痹阻;火邪上炎,也常累及头面。面痛实证多于虚证,中医治疗主要以祛风、活血等法为主,具体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或针药并用,配合按摩、食疗、外敷等,治病时可灵活施用。

一、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煎服治疗三叉神经痛,有针对性强、疗效持续、副作用少的优点,但选药时要求分型论治,方能取满意之效。

1.风寒外袭型

表现:面部抽痛有紧束感,遇寒易发(或加重),间有得热痛缓,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常因遭受风寒刺激而发作。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用药:方选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羌活、僵蚕、钩藤各15克,荆芥、白芷各12克,防风9克,细辛6克,石决明3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若有四肢厥冷或干呕,可加吴茱萸、半夏;老年体弱者可加黄芪、当归。

2.风热侵扰型

表现:痛势如火灼或胀且痛,遇热加重,得凉稍舒,口干喜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弦。

治则:疏风散热,清络止痛。

用药:方选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藁本、地龙各15克,白芷、菊花、羌活、全蝎各10克,生石膏30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肝火盛者,可加钩藤、石决明;便秘者,加大黄。

3.肝胆火盛型

表现:颜面阵发性电击样剧痛,面颊灼热,面红目赤,眩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满闷,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常因忧思暴怒或情志刺激而诱发。

治则:清肝泻火。

用药: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木通各9克,山栀、生地、黄芩各15克,川芎、当归、泽泻各12克,蜈蚣、全蝎各6 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为1个疗程。

4.胃火上攻型

表现:面部短暂剧痛,痛若火燎肉裂,牙痛欲脱,口臭,大便干,舌红苔黄厚,脉洪数。平素喜食辛辣厚昧,致使燥热内生而发作。

治则:清胃泻火,散风通络。

用药:方选芎黄散加减。川芎20克,生石膏、板蓝根各30克,金银花、僵蚕各15克,白芷、升麻各10克,枳壳、生大黄各9克,全蝎6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连服3~5剂。

5.淤血阻络型

表现:疼痛反复发作,部位固定不移,痛若锥刺,日久不愈,或午后加剧,舌质暗淡或见淤点,脉细或细涩。此证多久病迁延不愈,引起气血淤滞所致。

治则: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用药:方选通窍活血汤。川芎、牛膝、地龙、生地各15克,柴胡、桃仁各9克,当归、赤芍各12克,红花、桔梗、蜈蚣、全蝎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连服7剂。

6.风痰阻络型

表现:面颊阵发性剧痛,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呕吐清涎稀水,面颊时有麻而胀,舌胖,边尖有齿痕,苔白腻而滑,脉弦或滑。

治则:疏散风邪,化痰通络。

用药: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各12克,生姜、防风、蔓荆子各10克,大枣3枚,僵蚕、全蝎各5克(研未冲服为好)。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7.肝肾阴虚型

表现:面颊抽搐剧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而干,脉象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清络止痛。

用药: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味。知母、黄柏、生地、丹皮、泽泻、茯苓各12克,山萸肉15克,牛膝、玄参、白僵蚕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抽搐甚者,加全蝎、地龙、蜈蚣各6克(可研末冲服);痛剧者,加白芷、川芎各10克,细辛6克。

二、针灸

针灸操作简便、止痛效果快,针刺以局部为主,循轻取穴为辅。如能针药并用,疗效更佳。主选穴位:

1.第一支痛(眼支):眼角以上,额头,眼眉。可取攒竹、阳白、头维、丝竹空、合谷等穴;

2.第二支痛(上颌支):眼角到嘴角。宜选四白、颧髎、上关、迎香、合谷穴为主;

3.第三支痛(下颌支):嘴角以下。可取承浆、颊车、下关、合谷穴。

配穴:风寒型配风池或列缺;风热型加曲池、尺泽;气滞血淤型配太冲、三阴交穴;肝胃郁热可配内庭或行间;肝肾阴虚配太溪、太冲。

针灸方法:风寒外袭、肝胃郁热一般用泻法,可留针10~20分钟,或不留针;风寒型可加艾灸;肝肾阴虚可先泻后补或平补平泻。针灸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三、指压按摩

服药或针灸后,结合指压按摩,有助提高疗效。发作时,采用指压也有助暂时缓解疼痛。

指压取穴:以下关、合谷为主穴。眼神区痛者加配太阳、鱼腰;上颌区痛加配四白、迎香;下颌区痛加配颊车、翳风。混合痛者各支取穴结合,也可取阿是穴(痛点)。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以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指压时患者先深吸一口气,按压出现放射性的酸胀感最好,持续按压10秒钟后将手离开穴位,再嘱患者深吸气,如此反复10次。每日操作2遍,连续5~10天。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可进流食。忌吃油炸、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热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可以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少食肥肉。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等动作应轻柔,以免碰触“触发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注意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5.注意卫生,防止感染。三叉神经节内存在的炎性浸润,可能与某些感染性疾病有关(如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牙髓炎、牙龈炎、牙周炎等)。因病原体可产生毒素并导致营养代谢障碍,对三叉神经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或加重本病。

6.用木梳一把(最好用牛角的),于清晨起床后、午休后、晚睡前梳头,从前额经头顶到枕部,开始每分钟20~30次,以后逐渐加快速度;梳头时用力要适当,以不刮破头皮为度。每次梳5~10分钟。本法对缓解眼支疼痛发作的效果好。坚持月余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坚持2~3个月甚至可望治愈。

>>相关链接

辅助食疗方

1.猪瘦肉150克,丹参、川芎各15克,共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炖煮,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服10~15天。适用于淤血内阻之三叉神经痛。

2.川芎10克,鸡蛋2个,葱5根,一同放锅中加水煮,蛋熟后去壳吃蛋喝汤。每日1次,连服数日。适用于风寒犯上之三叉神经痛。

3.芹菜根茎250克,鸡蛋2个,同煮。蛋熟加少许调料品,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1周。适用于肝阳上亢型三叉神经痛。

4.菊花15克,粳米100克。加清水先将米煮熟后,再加菊花煮5分钟,即可食用。每日吃早饭时食用最好,连吃1周。适用于风热或肝火上火型三叉神经痛。

5.白萝卜100克,海带30克。海带浸泡后冼净先煮熟,再放入萝卜片煮熟,当菜吃,连吃数周。适用于痰湿内阻型三叉神经痛。

6.香附9克,玫瑰花3克,白芷6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香附、白芷加清水煮15分钟后取汁,再将药汁与粳米一起熬粥,米熟后加入玫瑰花和白糖慢火煮5分钟左右即成。每日1剂,连吃5天。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三叉神经痛。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发作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三叉神经鞘瘤25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