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增加的子宫内膜癌预防知多少

2016-10-19 16:14李志刚
家庭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初潮月经筛查

李志刚

如果不算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就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发达国家或地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子宫颈癌。例如,2012年欧洲新诊断的患者数近10万;估计2016年美国的新发病例超过6万,而子宫颈癌却不足1.3万。

还好,大部分子宫内膜癌诊断时是早期,大概80%为I期,5年生存率超过95%。不过,如果肿瘤局部或远处扩散了,5年生存率也要大打折扣,分别为68%和1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人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种类型:I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常见,约占80%~90%;Ⅱ型为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包括浆液性、透明细胞和未分化癌,还有癌肉瘤,约占10%~20%。前者对生活质量影响小,后者的影响要大一些。

单从这种现在看起来略显粗糙的分型,不难明白常说的子宫内膜癌往往是比较笼统的,结局之所以有天壤之别,是因为分型不同。

那么如何预防?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特别是I型,有个较为明确的病因,就是雌激素过多。雌激素是好东西,过多则有害。提示过多雌激素的有特征的表现,就是体重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30之间为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分子是体重,单位是千克,分母是身高的平方,单位是米。不难算,有了手机,更方便了,不妨经常算算。

最近的研究显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相对风险是1.89,若是肥胖则风险最高,为2.21。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成部分包括高血压,相对风险为1.81。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患癌风险差不多增加1倍。近来又有一说法,2型糖尿病的人本来就容易肥胖,不见得是糖尿病本身独立地影响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

分泌雌激素的肿瘤,譬如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据报道,此类肿瘤患者,20%合并子宫内膜癌。

月经初潮早与绝经晚的女性,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2倍。初潮就是第一次来月经,绝经就是最后一次来月经。初潮年龄不足12岁与15岁及以上女性相比较,相对风险增加2.4倍;55岁及以上与不足50岁绝经相比较,相对风险增加1.8倍。

服用他莫昔芬(亦称为三苯氧胺)患者,罹患子宫内膜癌的相对风险增加2.53倍,高于同一年龄段人群。乳腺癌的患者,常用此药。

L y n c h综合征或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简称HNPCC)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某些基因突变的妇女,终身患子宫内膜癌与结直肠癌的风险是40%~60%,患卵巢癌的风险是9%~12%。

总之,该病没有明确的病因可预防。然而,熟知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与症状,坚持体育锻炼,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保持健康体重,应是大有裨益。

风险已如前所述,而症状常常是绝经后阴道出血,也就是到了该绝经的年龄,不来月经已有一年,又出血了,千万不要以为是“返老还童”了,还在暗自窃喜。不管出血多少、持续时间多长,找个医生看看,总不是坏事。另外,平时月经规律,该来就来,该走就走,而现在,来了不走;或老是不干净,要小心。

常规的筛查,应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没有证实,筛查能够降低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然而,对Lynch综合征者,倒是有不少声音支持筛查。建议35岁开始,每年1次直到切除子宫,这包括妇科检查、阴道超声与活检监测子宫内膜。40岁时,可以考虑接受预防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的预防性手术。

必须强调,这种手术不可轻率而为,应与医生充分沟通,确切利弊。实在拿不定主意,应多咨询几个专家。

猜你喜欢
初潮月经筛查
告诉青春期女孩:初潮是你长大的标志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一家初创的卫生巾公司,靠广告“初潮派对”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