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中的记者工作方法浅析

2016-10-18 18:18老玉帅
活力 2016年7期
关键词:记者新闻稿工作方法

老玉帅

[关键词]新闻稿;记者;工作方法

众所周知,新闻是记者以自身的工作“做”出的——这是新闻稿分析的重要启示要素。

一、记者的工作方法

首先,不管什么新闻作品都来自于记者的诸方面工作。其和来源于才情的文学差异颇大。新闻方法和文学相比相对标准,分析新闻稿件的要求在于:其除了可以判定类属“调查报道”或“消息”之外,还可以对记者工作方法加以还原。

其次,通过文本可以对记者工作方法加以还原。一般来说,细嫩中的二、三手报道均应指出消息来源——即包括资料的出处、姓名、头衔之类,而其都是记者工作方法的透露。若新闻稿件溯源不清,便可判定其类属谣言或“劣质新闻”。

再次,记者工作方法可以对一切新闻体裁加以概括。一般来说,新闻报道间隔事实共计“三层”——第一层是演讲声明、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稿之类;第二层是自发性事件、记者观察、背景、证实性材料;第三层是解释、分析、结果、原因、影响、重要性。层次和记者主动性、专业要求及相应的耗费成正比关系。

二、从记者工作方法的角度提出的分析框架

从上述分析中可见:新闻稿框架应主要包括以下记者工作方法:

1.了解收集、寻找信息的目的:记者是否前往现场?怎样评估消息可信度、权威性?怎样找到消息来源并对相关人员提问?问题有哪些?有哪些其他形式消息来源?是否解释和调查?

2.确立主题:遵循何种新闻价值拟定标题?导语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和相应哪些新闻价值?

3.建构主体:和导语有何关系?新闻背景展开否?

4.建构结尾:考虑回归否?后续报道有无?

5.报道结构:是否考虑修辞因素?

三、用此框架分析新闻实例

新闻实例:《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致死,离家仅数十米》

本报讯(记者某)昨日早晨,85岁的吴老汉在离家仅数十米的生产街和胜利路交汇处迎面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救助。不久,吴老汉因鼻血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而去世。

记者8点前往事发处时,现场只留下一根拐杖和一小摊血迹。一旁的摊贩王先生告诉记者,那是吴老汉留下的。

王先生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据他讲,吴老汉是早上6点半左右面朝下摔倒于此处的,他想站起来却没有体力。而吴老汉倒在地上一小时时间里,尽管周围围观者数量不少,但无人敢上前救助。直到吴老汉家人赶到,才将他扶起送往鞍山市第三医院。

随后,记者在医院得到吴老汉因摔倒时鼻腔出血,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而去世的消息,他的儿子吴先生唏嘘不已,称家只是在附近几十米远的地方,“要是有个人扶爸爸一把,就不会这样……”分析:

1.了解收集、寻找信息的目的:其类属突发新闻,获得线索后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到现场后采访了附近摊贩王先生,在掌握了事件经过之后,再进一步前往医院采访院方和吴先生,对事件结果加以明确。在此方面,记者具备清晰的工作脉络:先采访目击者再了解结果,在“跑”出新闻的背后,体现的是标准的记者工作方法,其中有必要注意的在于:还原事实的突发新闻“暂时性”消息来源在于目击者,但作为记者还要自己判断可信度,其方法为:(1)目击者是不是事件观察者?(2)观察者合格否?(3)消息来源具备细节否?(4)是否有其他消息来源?作为记者应对此四者加以注意,从而避免错误。

2. 确立主题:“85岁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致死”是核心事实,“离家仅数十米”则是形成反差、抓住读者眼睛的内容。而随后的导语方面则是考虑到“最近点问题”而采取了“昨日上午”字样。对于突发性事件使用直接导语“直击”读者最关心的内容,通过简短文字第一时间告知读者事件梗概。

3.建构主体:主体即“升级版”导语,在上述新闻中首先就是现场直接观察,随后则借助采访目击者还原事件过程,并最终了解事件结果。而“吴先生唏嘘不已”则是对“重要镜头”的观察,并将整篇新闻用吴先生的语言作结——主体部分实际上便是展开的导语。

4.建构结尾:该新闻并无结尾段落,但依旧有回归意识——不正常的道德沦丧现象。

5.报道结构及修辞:该新闻的安排顺序是还原事件的时间,基本上类属“沙漏型”,以“暗含对比”的标题和白描作为修辞。

四、结语

首先,借助于分析可见记者工作方法。现场采访还原真相,即所谓“新闻溯源”——其主要涉及概念有二:一是交代陈述(声明)者,二是交代信息提供者——其好处有三:首先是向消息来源“转嫁责任”;其次是向读者“踢皮球”,即令其自行评估信息真实性;最后是方便同行继续挖掘信息。

其次,分析框架理论张力。记者工作方法实际上就是新闻采写和与之配套的“社会允许采写限度”,在此不加赘述。

第三,完善该框架的方案。任何框架或模式都难免有缺点,但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在以后关于此框架的研究将会逐步深化。

参考文献:

[1]范进.地方媒体如何助推青年记者创优 成才[J].中国记者,2014(01).

[2]记者生存现状网络调查[J]. 中国报业, 2013(23).

[3]姜姗. 让 “我” 告诉你现场发生了什么——浅谈优秀记者应具备的素质[J]. 才智,2013(27).

猜你喜欢
记者新闻稿工作方法
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从“心理切入”角度看新闻稿写作
浅谈电视新闻稿“视觉化”表述方式
“什么”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