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物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

2016-10-18 05:53孙素娟赵秀娟赵景茹程晓叶
河北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负性缺血性情绪

孙素娟 赵秀娟 赵景茹 程晓叶



·护理研究·

非药物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

孙素娟赵秀娟赵景茹程晓叶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加用综合心理干预及中医物理干预。干预前后应用焦虑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结果干预后的3个月,干预组的SA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而干预组的PSQI总分及分项中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干预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药物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疗效。

非药物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负性情绪;睡眠障碍

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脑卒中后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易遗留有极度的悲观、消极、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些患者甚至受负性情绪控制,出现绝望情绪和自杀现象等。情绪障碍在脑卒中后十分常见,有报道称约50% 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抑郁症状,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各种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躯体疾病的临床康复和预后[1]。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非药物干预措施,即将综合心理干预方法与中医物理疗法相结合,观察其对脑卒中后负性情绪的影响,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的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诊断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1)首次发病,既往无明确脑血管病病史;(2)在发病的24 h内入院;(3)存在有明确的神经功能缺损。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或心功能衰竭;(2)存在严重的全身感染或者恶性疾病;(3)4周内有外科手术史或外伤史;(4)存在免疫性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入选者均需经过神经系统检查及血压、生化、血常规、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病灶。入选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62~84岁,平均(71.5±1.88)岁。对照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61~79岁,平均(68.4±1.25)岁。2组资料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依据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指南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额外给予综合非药物心理干预方案、按摩、足浴等中医物理疗法:(1)心理干预:依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各自不同的文化素质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措施[3],向患者讲述心理因素与脑卒中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求缓解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2)认知干预:医护人员通过对脑卒中预防,治疗,日常生活方式的讲解,增加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以求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更进一步使患者了解睡眠与脑血管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从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达到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目的。(3)家庭、社会支持:教育患者家属积极和脑卒中病人进行语言、肢体等方面的沟通,从而减轻脑卒中患者的孤独感,使得患者积极面对脑卒中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治疗,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优化脑卒中的转归。(4)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帮助脑卒中患者行放松训练,比如指导患者行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双眼闭上,指导患者有序的放松与收紧各个部位肌肉,保持并维持呼吸平稳,放松;在睡前用温水泡脚,并辅以按摩涌泉穴;在睡前轻柔地按摩头皮,并可以收听较为舒缓的轻音乐或催眠曲以辅助睡眠;清淡饮食,晚饭不宜过饱,少吃辛辣的食物,避免饮用咖啡及浓茶等刺激性饮品;避免依赖镇静催眠类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的安全。

1.3评判标准及方法(1)焦虑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采用4级评分法,共包括有20个项目,主要评定项目包括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率。其中“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出现;“2”表示小部分时间出现;“3”表示相当多的时间出现;“4”表示绝大多数的时间或全部时间出现。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2)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同样采用4级评分法,量表总共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代表一个相关的症状,总分为 20至80 分, SDS 的总分为各个项目得分总和, SDS 的总分乘以 1.25并取整数即为SDS的 标准分。标准分<50分表明无抑郁情绪;50~59 分表示轻度抑郁; 60~69分表示中至重度抑郁;≥70 分代表重度抑郁。比较2组脑卒中患者干预前、干预 3个月后的 SAS、 SDS 评分。(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9个项目由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安眠药物使用及日间功能七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按0~3分评分,分值范围为0~21分;≤7分代表睡眠质量较好,>7分表示睡眠质量差;而总分越高,则代表睡眠质量越差。(4) 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判定: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通过对患者的意识水平、视野、凝视、面瘫、上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构音障碍、语言、忽视等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通过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0~100分,20分以下表明患者需完全被照顾;20~40分表明患者需较多照顾;41~60分表明患者需要少数照顾;60分以上表明患者基本具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能力越强。(6)疗效的判定:基本痊愈: NIHSS评分下降90% 以上,而ADL分数增长86%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显著进步: NIHSS评分下降46%以上,而ADL评分增长46%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 进步: NIHSS评分下降18%以上,ADL评分增长16%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无变化: NIHSS评分变化在18%以内,ADL分数增长在16% 以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出现明显好转; 恶化: NIHSS评分增加18%以上,ADL分数无增长或者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恶化。总有效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患者总数。

2 结果

2.1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在干预后的3个月,干预组的SAS 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2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在干预后的3个月,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

表1 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n=50,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干预后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n=50,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干预组的PSQI总分及各个分项中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P<0.05)。而干预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 n=50,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干预组及对照组NIHSS及ADL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NIHSS及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 n=50,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经3个月治疗后,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n=5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躯体功能丧失常常是突然发生的,缺少适应的过程,一旦这种躯体功能丧失的应激事件发生,便可通过中脑网状结构、大脑边缘系统刺激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分泌,而随着CRH的增多,使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功能亢进,并最终导致海马受损[4],海马作为控制人类情绪的重要部位,受损后则可导致强迫、激惹、人际敏感、 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随着负性情绪的产生及加重,脑卒中患者多伴发睡眠障碍、烦躁易激惹等一系列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妨碍其神经功能恢复。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 比如说恐惧、焦虑、抑郁等, 这些负性的心理情绪会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5]。而脑卒中患者治疗及恢复中如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则能够使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解除神经的抑制,使得神经易化提高,改善临床疗效。

洪星等[6]曾提出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治疗,包括有:(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过程,引导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对合理的逻辑思维;(2)个人中心治疗法,通过个别谈话治疗及团体心理治疗,以双方真诚为基础,通过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心理互动,促进患者恢复健康;(3)书面材料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针对一些失语病人,针对其存在的沟通困难的问题,借助书面的心理健康材料达到沟通的目的;(4)森田疗法,鼓励患者带着不良情绪,顺其自然,其治疗的核心在于以良好的行为改变患者不良的情绪。

对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缺乏的患者在交流上较为消极,不利于负性情绪的排解,患者更易出现负性情绪,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等,而通过综合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心理情绪疏导及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能够有效改善应激反应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7,8]。通过细心的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观察脑卒中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并针对性的给予个性化的情感支持、健康指导等非药物干预,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诊疗及护理方案的依从性,激发患者的运动意念,充分调动患者的能动性,使得患者更好的摆脱负性情绪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对患者的临床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患者的残疾、残损、残障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11]。

足部穴位按摩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人体足部穴位,能够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各器官在足部有相应的反射区,足部是人体有机整体的缩影,而通过刺激足部穴位按摩能够激活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清除代谢产物, 促进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的改善,有效改善睡眠质量[12]。有研究报道[13]:通过按摩足部穴位可获得阴阳之调和,使全身气血调和,从而改善睡眠质量。而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松弛训练,睡前进行温水泡脚、背部按摩,辅以涌泉、劳宫等穴位按摩,指导患者加强腹式呼吸训练,能够使得全身得到放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14]。

本研究将综合心理干预及中医物理疗法相结合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及干预前也有显著提升,干预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干预组的NIHSS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这也提示我们将综合心理干预与中医物理疗法相结合,通过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并辅以按摩,针灸及足浴使患者全身放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疗效,从而使患者受益

1于德华,吴绍敏,李春波,等.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调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68-70.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46-148.

3占建华,章金辉,李水法,等.心理疏导疗法在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对行为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87-590.

4Dhabhar FS.Stress-induced augmentation of immune function-the role of stress hormones, leukocyte trafficking, and eytokines. Brain Behave Immune,2002,16:785-798.

5易红娣.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中国临床护理,2013,14: 135-136.

6洪星, 张波.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的新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 2006,4:995-996.

7崔桂芬, 杨薇, 刘海霞.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医疗护理,2015,7:161-163.

8Narushima K, Roblnson RG. The effect of early versus late antidepress treatment on physical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post stroke depression: is there a time-related therapeutic window. J Nerv Ment Dis,2003,191:645-652.

9孙红玲,王玮玮.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3-104.

10王艳娇,蒋运兰,胡燕,等.脑卒中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现状.当代护士, 2011,10:5-8.

11Terzoudi A,Vorvolakos T,Heliopoulos I,et al.Sleep architecture in stroke and relation to outcome. Eur Neurol,2009,61:6-22.

12袁玉萍,罗秀梅,李莉.2种中医理疗法对血液透析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护理学报,2012,19:68-70.

13国兰琴,刘慧荣. 按时取穴针灸治疗失眠45例临床观察. 江苏中医药杂志,2011,42:63-64.

14王岫兰, 杭燕,康群.涌泉穴按摩对中风患者睡眠障碍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3621-3622.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0.043

050000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R 743.3

A

1002-7386(2016)20-3185-03

2016-04-09)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编号:2016057)

猜你喜欢
负性缺血性情绪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