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6-10-18 05:53张小娟李小花
河北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服药心肌梗死依从性

张小娟 李小花



·护理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张小娟李小花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4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有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职业、社会支持、心肌梗死的面积、部位和心力衰竭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了有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患者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有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均显著提高,可有效缩短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严重疾病,近几年的资料显示,国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合并症之一,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发生率约为32%~48%[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为心内科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虽然我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病死率仍高达30%[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正确诊断、有效治疗以及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成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的关键问题,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于2007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有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46.18±12.16)岁;梗死部位:下壁8例,前壁15例,前间壁1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48.14±11.15)岁;梗死部位:下壁8例,前壁13例,前间壁12例。患者均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职业、社会支持、心肌梗塞的面积、部位和心力衰竭分级等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有效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一般护理:①休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 h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4]。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第1周要绝对卧床休息。环境嘈杂、过早或过度体力活动、焦虑、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可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导致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休息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护理人员为患者安排环境安静的监护病房,减少探视。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第2周于床上被动运动,病情稳定后床边小坐,逐渐增加活动量,防止下肢血栓形成[5]、便秘、肺部感染,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患者活动耐力。②饮食管理:发病4~12 h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逐渐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瓜果,防止便秘,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戒烟忌酒,必要时根据患者的体重、血脂、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食谱。③吸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时,肺淤血或肺水肿引起的低氧血症使心肌缺氧加重,呼吸困难所致的呼吸负荷增加和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心力衰竭加重。缺氧使处于梗死边缘的心肌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发生梗死延展[6]。因而吸氧治疗成为临床护理措施的重要环节。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力衰竭发病急,伴有喘息和端坐呼吸,立即取坐位,双腿下垂,减轻静脉回流,同时立即给予6~8 L/min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氧气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

1.2.2病情观察:急性期应住在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胸痛症状有无减轻或缓解,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主要症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吸氧、用药后呼吸困难有无减轻或缓解,咳嗽、咳痰、紫绀、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水肿是否改善,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密切观察尿量有无增加,以评定心功能情况。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仪,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1.2.3心理护理:胸痛、高度呼吸困难以及心肌梗死疾病常识的缺乏使患者极其恐惧。心肌梗死使患者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下降,生活上需要照顾,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加上对预后的担心,患者易产生焦虑。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可能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心理应激反应更强烈[7]。护士要及时给予心理护理,简明扼要地解释疾病常识,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和治疗配合,说明不良情绪会加重呼吸困难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指导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向患者讲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医护人员抢救患者过程中要保持镇静、动作稳准快,忙而不乱,给患者以信任和安全感;护士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安慰并陪伴患者,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1.2.4用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为急危重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护士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以便完成输液计划,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剂量、浓度、速度及用法。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所用药物的治疗目的,药物的作用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或责任护士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抢救处理。加强对患者和家属服药依从性教育,服药依从性是指能否按照医生要求每天服药,以及是否按照医生的要求长期坚持服药[8]。服药依存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按医嘱服药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药和停药,发挥家属的支持和监督作用,共同帮助患者建立长期服药的依存性[9]。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

1.2.5预防便秘:由于患者卧床休息,进食少,使肠蠕动减弱;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心肌损伤,心功能不良,心排出量减少,使患者消化功能低下,40%~72%的患者会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可明显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并发症[10],因而对急性心肌梗死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每日评估患者排便情况,如排便的次数、性状及排便的难易程度,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产生便秘的原因、危害,嘱咐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防止便秘。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提供隐蔽条件,如屏风遮挡。适当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在患者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因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排便时不可过于用力,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或猝死,可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NYHA分级心功能改善Ⅱ级者;有效:NYHA分级心功能改善Ⅰ级者;无效:NYHA 分级心功能无变化。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实施了有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2.7%;显效率为75.8%,高于对照组的54.5%;复发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18.2%;死亡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33,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心力衰竭控制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为6~15 d,平均控制时间(10.3±2.6)d;住院时间为14~25d,平均住院时间(18.2±3.8)d。对照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为10~25 d,平均控制时间(14.2±3.8)d;住院时间为16~30 d,平均住院时间(25.1±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实施了有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即医嘱服药、

合理饮食、戒烟忌酒、定时排便、情绪稳定、运动训练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n=33,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排血量下降和外周灌注不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或左心室顺应性下降,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和肺淤血,为心内科的急危重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复发率和病死率高,如能及时诊断并给予迅速有效的救治措施,患者的病情常能迅速缓解。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猝死率,其关键在于提高临床治疗中的护理水平[11]。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抢救流程和护理措施。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保持患者静脉通道畅通,严密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准确地组织抢救。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有效的吸氧治疗,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心肌氧的供应,以达到缓解疼痛,减轻心脏负荷的目的。患者在确诊后,胸痛和高度呼吸困难使患者出现恐惧和焦虑心理,加重呼吸困难和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护士实施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知识教育,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和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正确服药,帮助患者建立长期服药的依存性。患者卧床休息,进食少,消化功能低下,容易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又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并发症,因而,对急性心肌梗塞死患者便秘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要每日按时评估排便情况,养成按时排便习惯,饮食合理,有效预防便秘。通过对临床观察组进行有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及对治疗依从性,即医嘱服药、合理饮食、戒烟忌酒、定时排便、情绪稳定、运动训练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可有效缩短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1苏懿,王磊,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67-468.

2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7.

3晋军,王航,钱得慧,等.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心血管学进展,2011,32:67-68.

4张静平,李秀敏主编.内科护理学.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4.

5闫翠萍.3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全科护理,2013,11:595.

6高娟,余丽娟.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病人的临床护理分析.全科护理,2015,13:605.

7嵩光艳,杨雪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340-341.

8杨明珠,方芳,魏鸿蕾,等.出院后继续教育与生活指导课程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护理研究,2010,24:2572-2575.

9李云霞,张春云.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的影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43.

10朱翔.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1,8:128.

11黄桂传,李平.绿色通道护理途径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广西医学,2010,32:79-80.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0.044

075000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医院内一科

R 473.5

A

1002-7386(2016)20-3188-03

2016-03-28)

猜你喜欢
服药心肌梗死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先分阴阳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