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学永王志文汪福东唐异梅刘冬梅
(1.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 昌黎066600;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唐山063000;3.河北省玉田县医院 河北 玉田064199)
三仁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尹学永1王志文2汪福东3唐异梅3刘冬梅1
(1.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昌黎066600;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3.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河北玉田064199)
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仁汤加味口服,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关节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结论三仁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三仁汤依托考昔片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致血尿酸升高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形成为临床特点,并可累及肾脏,导致尿酸盐肾病[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在我国已经成为多发病[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病例选择西医诊断标准: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参照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分类标准[3]。中医证候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4]制订湿热蕴结证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就诊前2周内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并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由其他原因所致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者;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关节病变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有严重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疗者;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消化性溃疡、感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液病等影响疗效观察者;治疗期间随意中止或更换治疗者。
1.2临床资料11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性54例,女性2例;年龄24~65岁,平均(40.60±4.80)岁;本次急性发病病程1~5 d,平均(1.80±1.30)d。对照组56例,男性53例,女性3例;年龄21~64岁,平均(42.10±5.30)岁;本次发病病程1~6 d,平均(1.90±1.40)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全部患者均戒酒,卧床休息,避免负重,低嘌呤饮食,多饮水,保持尿量2000 mL以上。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133),每次120mg,每日1次,疗程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三仁汤加味:杏仁10 g,白蔻仁8 g,薏苡仁30 g,法半夏10 g,厚朴8 g,滑石15 g,通草6 g,竹叶6 g,丹参20 g,山慈菇15 g,徐长卿30 g,马鞭草20 g。上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水煎服,疗程1周。
1.4观察指标1)关节症状、体征关节疼痛:采用客观、敏感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服药前及治疗1周后疼痛评分。关节肿胀:无肿胀记0分,轻度肿胀、未超过骨突部记2分,中度肿胀、与骨突部齐平记4分,高度肿胀、超过骨突部记6分。2)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3)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并记录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及其严重程度。
1.5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关节功能有所改善,血尿酸水平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尿酸水平无改善。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体征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及肿胀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时间 关节肿胀关节疼痛 关节压痛治疗组 治疗前4.51±1.47(n=56) 治疗后1.75±0.29*△对照组 治疗前4.34±1.50 8.12±2.36 4.47±1.56 2.80±1.12*△2.02±0.34*△8.35±2.23 4.51±1.45(n=56) 治疗后3.43±0.72*4.64±1.67*3.45±0.61*
2.2两组治疗前后ESR、CRP、UA水平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后ESR、CRP、UA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UA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UA水平比较(
组别 时间UA(μmol/L)ESR(mm/h)CRP(mg/L)治疗组 治疗前538.14±49.58(n=56) 治疗后346.69±35.64*△对照组 治疗前525.87±53.36 34.37±7.55 26.78±5.59 13.68±3.91*△10.05±2.44*△35.62±8.12 25.34±6.23(n=57) 治疗后437.39±42.53*22.89±5.46*17.82±4.37*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安全性评价两组在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与痛风治疗用药相关的异常变化。对照组2例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2例出现腹胀。治疗组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上腹疼痛不适,2例出现腹胀,但均程度较轻,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未影响后续治疗及安全性评定。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血尿酸持续高浓度或急剧波动时,呈过饱和状态的尿酸盐形成微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软骨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以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反复发作可出现关节致残[6]。西医治疗以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治疗为主,但因骨髓抑制、肝肾毒性、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存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7]。
该病属于中医学“白虎历节”“热痹”“痛痹”等范畴,多见于痰湿体质之人。平素饮食失节,恣啖膏粱厚味,致津液运化失司,三焦气化不利,湿气不化、排泄减缓则浊毒内生,留滞经脉,积渐日久,郁久化热,湿热浊毒胶结,凝滞于关节,复因劳累、暴饮暴食及外感风寒而致关节肿痛反复发作,多伴见身热不扬、胸闷不舒、溲赤便黏、苔腻、脉滑等一派湿热之象。正如《丹溪心法》曰“肥人肢节痛,多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病机之关键在于三焦气机不畅、湿热浊毒之邪内蕴,故治疗应以宣畅气机、清热化湿、排浊解毒为法。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法半夏、厚朴、通草、竹叶、滑石组成,原为湿温初起,邪在气分而设,该方以清热利湿,宣畅气机见长,切合痛风关节炎湿浊、热毒内伏之病机,方用以杏仁宣畅上焦肺气,以气化助湿化;白蔻仁芳香理气,温通中焦湿滞,化浊醒脾;薏苡仁甘淡渗湿,疏利下焦,使湿热从下而去;法半夏、厚朴行气除湿,消痞散满;通草、竹叶、滑石淡渗利湿清热。诸药合用,使三焦气机畅达,湿热之邪分消而解。笔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山慈菇清解热毒以增散结消肿之功,加用丹参、马鞭草散瘀利水以助排解湿浊之力,加用徐长卿活血解毒以增除湿镇痛、通利关节之效。诸药合用,共奏利湿热、化浊毒、消肿痛之功,另可使三焦气机条畅以绝湿浊内生之源,利于减少疾病的发作。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慈菇内含秋水仙碱样物质,可显著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症状[8-9];丹参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局部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10-11];法半夏总生物碱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12];徐长卿含有丹皮酚及C21甾体化合物,其提取液能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及棉球肉芽肿,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13-14];薏苡仁含有薏苡仁内酯,有一定的镇静、镇痛、降温及解热的作用[15],表明该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基础。
本研究结果示,治疗组关节VAS疼痛评分、压痛及肿胀评分及ESR、CRP、UA水平低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以三仁汤加味联合应用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明显降低UA水平及炎症指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13-920.
[2]吴东海,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1-540.
[3]古洁若,陶怡.临床风湿病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8-213.
[4]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4-439.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6]张晓慧,张卓莉.痛风诊断和治疗的新建议[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9):631.
[7]闫小萍,张烜,翁习生.常见风湿病及相关骨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1-91.
[8]范海洲.山慈菇药理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2):74-75.
[9]管伦兴,储益平.云南丽江山慈菇品种考证及有效成分秋水仙碱含量的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5,6(3):1-3.
[10]张廷模,陈先难,周祯祥,等.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91.
[11]赵春娟,马玉清,郭杨志,等.丹参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4,29(9):2013-2015.
[12]周倩,吴皓,王倩如,等.半夏药材中总生物碱部位抗炎作用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86-88.
[13]赵丽萍.徐长卿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1,20(2):79-80.
[14]金贤兰.徐长卿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47-2948.
[15]韩旭,高洁,韩冰冰.中药薏苡仁现代临床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4,35(9):1270-1271.
R589.7
B
1004-745X(2016)09-177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09.044
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