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香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普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实现教育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 小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塑造健康人格的成长阶段,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反应快、思维活跃。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如果教师奉行传统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传授学生体育理论知识,过分要求提高体育测试成绩,而忽视引导学生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获得专业技能,那么新课标教育只能名存实亡。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情绪波动、心理变化,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如,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再如,成立小组,提出新问题,让小组成员讨论,或者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学生从不同的思考中汲取营养,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若是加入情绪预热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参与互动。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或是体育课上的活动内容时,“说教”占据了绝大部分,体育教师与小学生之间侧重的是“教育”,体育老师在肢体语言运用上技能的缺失,导致情绪感染不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上难懂的各种技术动作相关术语,学生与教师交流的主动性与互动性丧失,最终导致快乐体育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体育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时刻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培养创新思维,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三、支持和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体育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性的问题有利于增加好奇心、唤醒求知欲、开拓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问题情境,巧设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引导他们去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制造学生认知方面的冲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问题。教师也要注意所提出问题、所设疑问的质量,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创新、去质疑、去超越,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引导学生从冲突中、矛盾中去创新发展。教师可以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去参加学生之间的讨论,支持和鼓励学生抒发不同见解,表扬创新、有价值的观点,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延伸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营造轻松的创新学习氛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
在小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通过改变学习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一视同仁,积极与学生亲近,增加与学生精神层面的交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和蔼、亲切,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信心。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具有创新意识的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独特的思想情感体验,让学生敢于发表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和言论。比如,在设计掌握技能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强项体育技能,并同步录入教学系统,然后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健身运动的方式。此外,还可以在目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身能力的学习目标。
五、提高小学生情感智商,培养创新心理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萌芽阶段,是情感智力开发、健康心理塑造的关键时刻,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开发学生的创新心理与潜能就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在《情感智力》中提出情感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20%的智商因素和80%的情商因素。情商,又称情感智力,涵盖了人的兴趣、性格、情感、动机等多方面因素,人们在进行日常的创造实践活动时,情商因素具有引导、启发、深化、调整等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游戏,提高体育能力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及时调控,一部分学生很可能忽略了利用游戏学习的真正目的,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游戏上,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做好游戏过程的调控,不应袖手旁观,而是应该充分参与到游戏当中,对学生的整个游戏过程进行监控。当发现有学生不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时,要及时进行调控。当然,教师做好游戏过程的调控,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游戏过程中还能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游戏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这样便于后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让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让一些沉默的、不爱说话、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参考文献】
[1] 钟毅茹. 小学思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提高探讨[J]. 体育时空,2014(5).
[2] 陈芳. 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0(11).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心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