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波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称“双创”)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当前,“双创”已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围绕“双创”,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各地也纷纷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双创”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并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空间。据统计,2015年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已达1.16万户。
“双创”的浪潮已经掀起,要实现“双创”从0到1、从1到10乃至更多的成功,让经济发展的“引擎”动力更强劲持久,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必须发挥好“双创”主体自觉活动的重要作用,使其“不待扬鞭自奋蹄”,砥砺前行,收获成功。为此,要从三个方面提升“双创”主体的创新创业能力。
增强使命意识,这是“双创”取得成功的深层动力。当前,面对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要想抓住机遇,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全民创新创业增强发展驱动力。今天,我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启动“双创”这个经济发展的“引擎”,而这些责任毋庸置疑地落在了每一位“双创”主体身上,创新创业者要认清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紧迫性,认清自身肩负的使命,正视创新创业的价值,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担当起时代的重任。
强化精准意识,方能使“双创”摆脱成败不可测的“迷局”。胜败乃常事,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免不了耗费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因此,强化“双创”的精准意识无论是对于初次创业者还是多次创业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实现精准创业、精准创新,“双创”主体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资源条件和目标方向,依靠个人和团队的力量,利用政府、社会组织聚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而形成的完善的生态服务平台,如产业孵化园,详细准确地了解宏观和微观的产业发展方向、行业发展趋势、地区发展优势、市场需求状况等,使创新创业更精准地对接国家、企业、市场,从而做好创新产品的精准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无缝对接。
培养创新思维,“双创”主体才会不乏“金点子”。任何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创新项目都萌发于一个想法、创意之中,而好的想法和创意必然是创新思维的结晶。有创新思维才能打破常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才能用战略眼光和全新思维看待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双创”主体培养创新思维必须不断地学习。要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不同领域最新的动态,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快速提高创新创业素养和行业认知。必须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以“学”引导“思”,以“思”促进“学”,在勤于学、敏于思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创新思维在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信息、数据中寻找相关性、因果性,分析创新创业的点和机会之所在,从而开启创新创业之旅。
(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
责任编辑:田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