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多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可以达到不同的交际水平。对于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而言,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夫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英语也是一样。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情景,将知识的系统性和活动的操作性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充满生活氛围的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感知语言。通过看、听、说、触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学习语言的快乐。
一、情景紧贴生活,注重学生参与
教师创设情景,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口语实践的机会。创设情景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在农村一般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使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生活,为课堂增添乐趣。
例如教学Glad to see you一课时,笔者走到教室门口,提醒学生注意看和听,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笔者面带微笑,快步走到一位男同学面前说:“Glad to see you.”并和他亲切握手。看着学生有些迷茫的样子,笔者又把这句话重复了几遍。这样经过反复几次听,学生自然地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并礼貌地回答听到的句子:“Glad to see you.”笔者趁热打铁,引出“Glad to see you, too.”的意思,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然后上台表演。按照这种方法,把传统课堂上单调的教学单词、句子的方法变成多彩的英语实践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扮演角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比如播放“喜羊羊”系列动画片,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英语为对话配音。这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课堂的现场感,学生参与多了,对知识点的体会也就更加深刻。
二、活动多彩多样,发挥学生主动性
活泼、爱动是孩子的自然天性。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且“动”得有收获、有成效?这就需要做到“动中学“与”学中动”有机结合。笔者在教学生唱英语歌曲的时候,先讲了一些有关英语歌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告诉学生英语歌曲的基本特点,然后组织学生结合动作学唱:把双手食指和中指伸直放在头顶上,再离开座位蹦跳一下,同时唱“rabbit、rabbit、rabbit”;双手一张,嘴一咧扑向猎物,同时唱“tiger、tiger、tiger”。通过这种方式,各种各样的动物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笔者还认真地告诉学生,老师会把他们参加口语实践课的次数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考核项目,以此激励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实际课堂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动”起来了,有不少学生甚至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笔者认真地检查了学生的 “备课”笔记,发现他们准备得很充分。当然,活动课中的“动”不光是追求形式生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创新教学手段,加快课堂节奏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如果教师长期使用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就会感到单调而乏味,学习兴趣自然会消退。有些学生甚至对上英语课产生反感,这种反感心理一旦形成,将会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视觉挂图、趣味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经常变换教学手段,时变时新,让学生感觉课堂永远充满着新鲜感。
加快课堂节奏,并不是说教师的语速要达到什么标准,教学内容要达到多大容量,主要是指学生的反应要快。如何做到这一点?一是丰富课堂内容,通过快节奏、大容量、多形式的活动,一环扣一环,使学生紧随教学内容,这种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开展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课堂训练,体现出“节奏快”的教学特点。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教学节奏慢了,学生就会出现做小动作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三是加强知识训练,学生训练密度大,熟练程度自然就高。四是认真总结。上完一节英语课后,英语教师要反思课堂得失,做到这一节课的不足要在下一节课及时弥补。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教学大纲为指南,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使学生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为主动的学习探究者,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