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民
【摘 要】随着国际市场贸易和文化往来越来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几度面临失范的尴尬境地,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迫使其转型,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传统文化寻求共生发展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在文化哲学视角发展中,文化转型不仅仅有文化内部创新发展这条路径,更可以通过外部整合促进发展。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是在吸取传统音乐的精华之后,实现和国外音乐的完美融合,这也体现出了上述的发展路径。本文从传统音乐危机与流行音乐的出现解析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传统音乐的发展路径,对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传统和流行音乐融合发展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哲学视野;文化哲学;整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093-02
“文”指的是纹理,“化”指的是变通,衣俊卿曾经对文化做出过定义,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由历史凝结而成的富有创造性的生存方式。实现文化的大发展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先前古老的文化模式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主导性,因此人们会对这种已经失去了主导性的文化进行批判,之后再转化发展模式。然而,对于音乐文化来说,传统音乐当中已经找不到能够完全占据主导位置的文化原型了。从上个世纪发展至今,音乐已然进入到了反叛式发展阶段,音乐文化也是一直饱受着人们对它的谴责和批判。流行音乐的发展恰恰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的转型发展方式,流行和传统音乐元素的结合充分体现出了两种音乐内部创新的一种发展方式;而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整合发展也充分彰显出了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之间实现外部整合的一种转型方式。流行音乐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和时尚的创新、转变以及整合和超越。
一、文化失范:传统音乐危机与流行音乐的出现
(一)传统音乐危机
文化失范具体指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某些占据主导性地位的文化模式以及精神信仰已经丧失了它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支配作用,再加上受到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观念冲突,以至主导文化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也往往认为这种主导文化已经失范。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发展传统和多民族文化构成的国家,尤其是传统音乐发展表现出明显优势。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转型升级脚步加快,传统音乐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外,民众的普通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以至于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音乐文化难以满足社会及经济的变化,二者碰撞、冲击发展成了一种全新的现代音乐。因此,在传统音乐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发展环境中,在上个世纪音乐逐渐进入到了反叛的阶段,传统音乐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其中最大的危机和发展困境集中在传统音乐的传唱度偏低、传承度偏低,缺乏专业传承人,对民间传统音乐表现出淡漠的心理,整体反响效果不佳,缺乏追随者。审美上的差异再加上语言上存在隔阂,以至于人们对我国传统音乐表现出极大的抵触心理。民间音乐中的唱词通常是以地方方言为主,唱曲的根本形态是地方音乐形态,以至于外界欣赏人员难以接触到其中的音乐意境。人们曾经一度把传统音乐当做是“落后的”、“过时的”艺术形态,而且在调音体系、乐器使用以及节奏变化等方面都被大众所抛弃。
(二)流行音乐的出现
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主导文化发展模式逐渐进入到变革期或者是非常规期,人们对此称之为是“文化危机”,知识分子即能感受到这种主导文化的冲突和失范,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此外,知识精英并不是通过感性的方式对文化发展的危机做出反应的,往往是通过自身的理性思考来把握和揭示文化失范的。对此,衣俊卿做出的揭示是文化批判。当传统音乐发展面临危机的时候,传统音乐制作团队就会成为有着较强敏锐感的知识分子,这部分人员会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理性反思,进而创作出符合当前大众审美需求的潮流歌曲。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外国文化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大众审美需求发生巨大变化,喜欢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更倾向于倾听快节奏的音乐,给听者带来放松的感觉。不可否认,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音乐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工具,更是一种审美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文化转型:传统音乐的发展路径
实现文化转型,不仅仅是自觉文化对当前自在文化的一种改造或者超越,更是文化的创新和整合,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经路径。
(一)创新与整合——流行文化的发展
1.内在文化创新发展
具体而言,文化危机的具体形态可以划分成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文化危机形态。在这里,内源性文化危机具体需要借助自身内部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而对于文化内部创新具体指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的从农业文明朝着工业文明发展路径的转变,实现了从机械论发展方式朝着辩证思维方式的文化回归。最近几年,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也实现了较大的转变,其中流行音乐最为显著,通过对传统古典音乐和世界潮流音乐的整合,进而体现出了内在文化方面的创新。比如《东风破》、《青花瓷》等一些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都是从古典音乐发展而来的,集成了古典音乐的文化精髓,再加上流行音乐的曲调,带给听众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在《菊花台》这首歌曲中,每句歌词后面的韵脚都是“an”或者是“ang”,这些都和大众审美相符。而且前奏使用了大量的大提琴伴奏,再加上小提琴作为辅助,大提琴弹奏的音调比较低沉,就好像是一位长者在慢慢讲述着自己那段凄婉、唯美的爱情故事,能够快速引起听众共鸣。在歌曲的尾声通过使用巴乌的音色作为音乐主旋律,使得歌曲的意境更加唯美。
2.外在文化的整合与重建
内在文化的转型主要通过内在创造性来体现,外在文化的整合主要是通过批判来重建的。外源性文化危机主要指的是主导性文化意境失去了其合理性,但是依然是一种能够对内在批判性以及怀疑性做出批判的文化因素,此种危机转型往往需要借助外来文化的批判以及改造才能实现,进而构成一种全新的文化精神以及文化发展模式。比如在《夜曲》这首作品中,听众能够听到十分明显的欧洲古典音乐风格,通过钢琴伴奏为主线,其中还有一段Rap呈现。通过古典钢琴伴奏和现代Rap的结合,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享受。通过音乐旋律能够听出所述故事的凄凉感,仿佛是一首哀歌,感觉凄美又忧郁。
(二)传统和时尚的整合——流行音乐
1.音乐主题的多元化
流行音乐通常表现的主题和内容都是和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并不都是歌唱爱情。流行歌曲的歌词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有的歌唱友情、爱情和亲情,更有的歌唱和平、战争等等,在不同的表达区域有着不同的歌唱方式。此外,还有很多音乐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例如在周杰伦演唱的《蜗牛》这首歌曲作品中,其中有句歌词写着“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能够有效激发现代人积极拼搏的意志和决心。目前,流行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曲目都是围绕现代人的生活为中心的,通过音乐歌唱的方式将心中的所思所想歌唱出来,不仅抒发心情还彰显出一定的时代发展特征。
2.音乐曲风呈现多样性
在很多流行音乐不同曲风的创作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创作手法方面,往往是两种以及两种以上不同背景、不同发展时代以及不同文化的交融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搭配不同的音乐风格往往能够产生不同的音乐形态,带给人不同的音乐享受,实现奇妙的音乐效果。比如在某年的春晚上呈现的“英伦组合”演唱的《本草纲目》+《辣妹子》的组合,不仅仅能够听到民族音乐的独特曲调,而且还能够听到Rap曲风,此种新颖的创作形式广受观众好评,这也是未来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只有吸取传统古典音乐的精髓,搭配潮流音乐曲调,方能创作出更受听众喜欢的音乐作品。
3.音乐配器十分丰富
流行音乐的制作通常是使用民族和西洋乐器之间的整合,比如在《菊花台》这首歌曲作品中,通过对大提琴和小提琴,还有吉他乐器的充分整合,再加上三脚架、古筝以及巴乌等一些我国传统的音乐演奏乐器,充分体现出了这首音乐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配器的丰富性。通过对不同音乐配器的使用能够创作出不同审美形态的音乐作品,也往往更加受听众喜欢。
4.音乐材料表现出多样性
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的结合并不是纯粹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尤其是要找出二者结合的共同点,通过将二者表现出的共同点进行整合,以共同点为过渡进行融合。这样的音乐无论是从旋律还是歌词都充满了中国风味,使民族文化与现代音乐完美的结合,不仅具有中国特色,更具有时代气息。
时代对流行音乐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发展。综合我国的国情,商业化运作是促进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好方式,市场化、国际化是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好方法。既有浓重的民族意识,也有包容世界的胸襟,这也为中国近10年来的流行音乐创作进入世界的舞台提供了动力。相信中国流行音乐经过进一步的深入探索磨合,前景必将辉煌。
三、总结
随着传统音乐发展范式逐渐向着现代音乐方向发展,现代音乐的发展基础需要对传统音乐做出整合,这也是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对传统音乐的发展需要加以拯救,掌握现代音乐的发展逻辑十分重要,也可以将其引用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中。流行音乐之所以广受听众喜爱,主要原因就在于流行音乐富有明显的理性精神:首先,随处可以听到的传统中国风味道的歌曲,在吸取了中国风创作元素的基础之上再新增时尚潮流元素,充分体现出时尚和传统之间的流变;其次,在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整合与创新外来音乐,尤其是要彰显出整合和创新的超越,充分体现出创新性思想。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对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美学现代性的一种考量[J].上海师范大学,2013.4.
[2]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J].福建师范大学,2010.6.
[3]刘建平.“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以徐复观为出发点[J].武汉大学,2010.4.
[4]薛冬艳.《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的译介与研究[J].西安音乐学院,2016.5.
[5]李劲松.诗性乐教——“情”“思”“境”旨趣下中国音乐教育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2.3.
[6]徐菁菁.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4.9.
[7]张伟.西方城市更新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兼论对中国相关实践的启示[J].山东大学,2013.4.
[8]张若男.当代国际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若干趋势(2002-2012)——《The Oxford Handbook Of Philosophy
In Music Education》述评[J].中国音乐学院,2014.3.
作者简介:
韦 民(1969-),男,河南洛阳人,艺术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与音乐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