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琪
摘 要:2016年5月1日开始,将“营改增”试点范围不再仅限于交通运输业等四个行业,而是推广到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不仅是我国进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税收制度不断完善有着重要作用,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全面推行,其对地区税收收入的影响不断深化。本文以吉林省延边州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营改增”全面实施后的税收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全面实行“营改增”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税收影响;建议
一、延边州“营改增”基本情况
自2013年8月“营改增”政策实行以来,影响范围先后经历了三次的不断扩大,在这三次的扩大中,“营改增”试点的领域得到了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扩充与完善,而自2016年5月1日开始的改革中增值税将全面取代营业税,此次改革将是“营改增”政策实施的最后一步。2013年8月,“营改增”政策开始实行时,有关数据显示,吉林省延边州的纳税人数量为16485户,而时隔两年后,吉林省延边州的纳税人数量增加到了18098户。并且到2015年年底为止,吉林省延边州在“营改增”的过程中实现了减税,减税总额达到了2.5亿元。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纳税人负担的税额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税负压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到2016年5月1日全面实行“营改增”时,延边州范围内由国税征收管理的纳税人总计有30944户,比现有的“营改增”纳税人多出一倍。在实行“营改增”政策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延边州的各项工作运行均平稳有序地进行,“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力不断加深,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其减税效果日益明显。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延边州税收收入的影响
(一)对延边州税收收入不利的影响
税收不仅是国家组织的主要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工具,而且其提高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之前实行的税制为分税制,营业税由地方征收,且营业税的主要征税对象为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除批发零售业外的其他行业的流转额。这部分税收经地方政府征收,作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值税由国税局进行征收,中央政府分享增值税的75%,而地方政府分享剩余的25%。虽然在营改增过程中采取一定过渡政策,但仍然无法避免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紧张矛盾。对于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原归属于地方政府的营业税将大部分由中央征收,这将会使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收入的减少也会影响到政府对于一些产业的财政性支出或政府负债增加,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暂时避免中央和地方的紧张关系,使改革平稳推行,目前原营业税收入改为增值税后原划归地方的80%仍归地方所有,表面上看对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并不能解决财政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其次,“营改增”后,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调整企业结构的方式,合理减少增值税的缴纳,这也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减少。如运费抵扣由原来的7%上升到11%,因而会减少缴纳的增值税。同时,原属于地方政府征收的小税种也会因地方税主体的缺失而导致征收的成本加大,监管缺失,这也不利于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3年8月1日起,13年将有超过1400亿元的税收将被减,而同时城镇附加税的规模减少了200多亿。从数据也可以看出“营改增”后,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幅缩水,这也会对地方财政产生一定影响。
“营改增”前,营业税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但在“营改增”范围扩大之后,地税的主体地位将进一步降低,而监管、成本进一步加大。这也会使一些企业失去信度增长空间。由于每个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水平程度、改革范围大小以及产业的发展程度及结构不同,“营改增”政策对其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延边地区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所以“营改增”政策改革对于延边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大。在政策推行过程中,政府为了缓解由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增加的税负,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补贴,以保改革顺利进行。但这进一步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而地区服务也水平发展的不同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财政政策的承担能力。服务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该地区承担能力较强,可对服务业进行补贴。而“营改增”后,对于服务业其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增加财政收入的预期效果也不太显著。
(二)对延边州税收收入的有利影响
1、从政府角度来说
(1)重复征税的问题基本消除,促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不断发展。近年来,延边州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日益迅猛,不断拉动全州经济增长,对全州经济贡献率不断升高。就之前情况而言,服务业和制造业主要缴纳的税种为营业税。先前的政策中规定将企业的营业额作为营业税的征税对象,而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之中,环节繁多,我国先前实行的税法中作出明确规定,不能抵扣企业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营业税,所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之中,产品需要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越多,不能抵扣的营业税额越大,重复征税的问题就愈发严重,企业营业税的税负压力就越大。与之不同的是,对于增值税来说,征收对象为企业的增值额,因此,在“营改增”政策实行之后,企业由与生产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原材料与机器设备等活动,不可避免地所产生的增值税金是可以进行抵扣的。该政策的全面实施,行之有效地降低了延边州第三产业的税负,使企业的利润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延边州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迎来了跨越式的升级。
(2)增值税抵扣链条得以打通,延边州的增值税收入不断增加。“营改增”使本来不够完整的增值税链条得到了完善与补充。一方面,该政策的实施使延边州的增值税收入得以增长,另一方面,该政策的实施使税收链条紧密相扣,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使重复征税的问题基本消除,有助于税收体系的完善。
(3)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行业的内部分工日益深化。随着延边州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同时它在各产业内的占比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因为企业在外购服务等方面产生的营业税,按照之前规定来说,是不允许进行抵扣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对其涉及到的服务,更倾向于由企业自己提供。这就使服务生产进一步内部化,对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造成了不利影响。“营改增”进行后,新的税收政策规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该种部门,应从生产企业中分离,同时不增加税负,这一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延边州产业结构的升级。
2、从企业角度来说
在“营改增”的政策中,抵扣范围也同时包含了不动产,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内外投资,为企业的发展与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就长远利益来说,“营改增”的全面实施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有利于调动企业的活力,对延边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在尚未实行“营改增”政策时,对于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我国政策规定应为企业的营业额的全部,并且明确规定不能作出抵扣,而在实行“营改增”政策之后,根据相关规定,其能够被抵扣。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它们就将不断提升内部的专业化水平,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并且,在“营改增”政策全面地实行了之后,对于服务贸易在出口过程中产生的增值税,实行免抵退税的办法,而非从前的免征营业税。从出口型企业的角度来看,税负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应税服务的出口退税额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也使该种企业在越发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因此,尽管“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会降低延边州的税收收入,但从长远利益考虑,“营改增”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使企业的税负压力得到进一步的减轻,强化企业的竞争力。以较短时间内税收收入的减少,换取长期发展中企业不断进步时利润的“增”,随着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结构的优化,缴纳的各项税款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延边州相对宽松的税收环境下,企业的实力不断加强,进一步弥补延边州财政收入短期内的减少。为延边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全面实行“营改增”有利于公平税收环境的建设与维护,而且可以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无形力量进行有效地释放,有利于促进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各个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延边州全面实行“营改增”情况的建议
一是量体裁衣,积极进行试点研究。“营改增”是“十一五”期间结构性减税大趋势的重头戏,国家的每一项政策都预示着新的方向和变化,因此时刻注意国家政策变化动态、做到上行下效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尽的责任,同时也应当使国家政策与当地的特点相契合,因时而变,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延边州民族特色和地方发展特色的相应具体规定。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本地区政策试点的过程与结果,对不足和错误的地方不断进行微调和更正。
二是自主创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延边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的特点,如地理环境的特点、民族文化的特点等。在“营改增”政策全面实行、带来大量难得发展机会的同时,努力做到让自己的长处更长,优势明显,特色鲜明。
三是加协调配合,积极提供相关帮扶。以各级政府为首,同各个相关部门一起,构建完善的联合体系,互相帮助,要做好沟通工作,加强各方协调配合,同时更要加强互相监督,防微杜渐。各级政府应当对相关的行业进行细致具体的调查与研究,在各行各业进行正确的政策宣传,并帮助各个机构及时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指导。选取典型成功案例,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在全面实行“营改增”后,对税负不降反升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四是不断完善,切实增强政府财政保障。事权、财权和财力是我国财政基础性制度安排体制的三要素。由于分税制体制的特点,导致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不匹配。“营改增”后,这种矛盾将变得更为紧张。研究表明,中央政府拥有较多财权与之对应的是较少的事权,地方政府拥有较少的财权却要承担较多的事权。作为地区政府,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表明地方诉求,向上呼吁扩大地方所占分享比例,从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要完善地区财政体制,提升地区政府财力管理水平,来弥补地区财政收入减少的问题,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财政保障。(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新、安体富.“营改增”减收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13(10).
[2] 韩晓,王一民.“营改增”对财税体制的影响及对策[J].税收经济研究,2013(5).
[3] 胡怡建、田志伟.我国“营改增”的财政经济效应[J].税务研究,2014(1).
[4] 王金秀.“营改增”后地方财税体系重构的设想[J].税务研究,2014(4).
[5] 崔丹、刘明慧.“营改增”税制下的财政收入重新配置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4(1).
[6] 许文.“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影响[J].中国财政,2013(17).
[7] 张学芳.“营改增”视角下地方财政收入而临的困境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4(12).
[8] 程晨.浅谈“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财政监督,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