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洋,黄浩耿
里约奥运会周期李晓霞技战术分析
林梓洋,黄浩耿
本文通过录像观察法、四段指标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李晓霞在备战里约奥运会期间的四场比赛进行技战术分析,企图找出在比赛中出现的技战术使用情况,以便对接下来的训练及比赛有着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数据来看,李晓霞四段得分率均为良好,整体实力强,没有明显的漏洞;发抢段方面,四场比赛的得分率评估均为“良”,使用率评估均为“中”,抢攻质量较为理想,属于中高水平。接抢段方面,在该段李晓霞的得分能力非常理想,是比赛的主要得分段。接发球技术多样、积极主动且回球落点合理;相持段方面,在相持I段、相持II段中李晓霞表现出正反手技术使用均衡,当对手回球至中路底线时,李晓霞时常回球失误或是回球旋转不强、速度较慢。
李晓霞;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里约奥运会周期;
在2016奥运会年一路走来,李晓霞总体战果硕累,以致女子总教练孔令辉在最临近奥运会的亚洲杯比赛过后这样评价李晓霞:“科威特公开赛以及奥运会预选赛中李晓霞的状态稳步上升,逐渐恢复了以前的状态,认为如果在世乒赛中李晓霞得分是50分的话,那么教练组认为在本届亚洲杯中李晓霞是得到90分。”[2]
本文基于对李晓霞的强势复苏以及参加本届奥运会女子单打的思考,对近期李晓霞对丁宁、石川佳纯、冯天薇、杜凯琹的四场比赛视频进行技战术分析,企图找出李晓霞在临近奥运会的四场比赛中出现的技战术使用的妥当、对否之处,以便对接下来的训练及比赛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战指导意义。
1.1研究对象
李晓霞技战术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器材改革、技战术等论文期刊及《乒乓球长盛的训练学探究》、《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等书籍,为本文的选题、研究思路的确定、论文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录像观察法
2016年科威特公开赛李晓霞vs丁宁;奥运会预选赛李晓霞vs杜凯琹、李晓霞vs石川佳纯;亚洲杯李晓霞vs冯天薇;该四场比赛视频中李晓霞使用的技战术进行观察分析。
1.2.3四段指标评估法
本文参考上海体育学院的杨青博士《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的构建与应用》[3](2014)一文中的四段指标评估标准。将一场比赛分为发球抢攻段、发球轮相持段(相持I段)、接发球抢攻段和接发球轮相持段(相持II段)四个击球段,将第5拍进行细分,失分划归为发抢段,得分划分为相持I段,其比赛技战术得失分代码如表1所示。
表1 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得失分代码
为了计算及叙述的方便,设英文字母I为比赛总得分与总失分之和,I=A+B+C+D+X+Y+Z(下同),则各段得分率和使用率计算及标准如表2、表3所示:
表2 各段得分率及使用率计算公式表
表3 女子比赛得分率、使用率评估标准表
1.2.4数理统计法
对比赛录像所得数据进行记录,获得原始数据以Excel格式输入并建立数据库,利用该软件进行数据检验分析。
2.1李晓霞技战术四段指标分析
从表4四场比赛的平均值来看,得分率方面:李晓霞的四个击球段的评估均为良好,表现出李晓霞在各个击球段实力较为均衡,整体实力较强,在整个比赛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漏洞,与女队总教练孔令辉的评价相吻合,说明李晓霞强势的复苏势头。在使用率方面:平均值达到“高”标准的只有接抢段,在四场比赛中接抢段得分率达到2个“优”、2个“良”,说明李晓霞的得分点、制胜优势集中接抢段。侧面反映出李晓霞在接抢段技战术运用较为合理,能够牵制对手发起“发球抢攻”,从而控制整个比赛场面。
从纵向比较,(1)发抢段方面,李晓霞在四场比赛中的得分率评估均为“良”,百分比均在50%以上,其中与香港选手杜凯琹的比赛中得分率为62.5%,极为接近“优”的标准。使用率的评估上也均为“中”的正常的使用范围。说明李晓霞在这四场比赛中,发球抢攻意识较为积极,抢攻质量也较为理想,属于中高水平。稳定性极高是主要特征同时也是比赛取胜的关键点之一。如果按照“女子技战术男子化”[4]的标准来衡量近期发抢段的整体表现的话,李晓霞在发抢段仍有继续上升的空间,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集训和比赛中,应当注意在保持较高的得分率的前提下,可以更加注重培养积极主动进攻意识。(2)接抢段方面,得分率评估达到2个“优”、2个“良”,其中与新加坡选手冯天薇的比赛得分率达到60%与优秀的标准仅相差0.42%,说明在接抢段李晓霞的得分非常理想,接发球主动意识或回球落点、质量较高,技战术运用得当。在使用率上评估均为“高”的标准,加以前面分析的发抢段使用率均为“中”标准,可见李晓霞把整个比赛重心能够有效的控制在“前三板”上,避免过度的纠缠,符合李晓霞“稳重带凶、凶中带变”的技战术打法,而这也正是李晓霞能够取得比赛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3)相持I段方面即李晓霞发球轮进入相持阶段,得分率达到2个“优”、1个“良”、1个“及格”,说明李晓霞在发球轮上进入相持段时能够较好的把握机会,在发抢段不能凑效的情况下,仍有稳健的相持策略,将球过渡到有得分优势发球轮相持段,当然其中也不免有较为强势的“第五板”娴熟的衔接。该段使用率的评估均为“中”的标准与发抢段使用率的评估标准一一对应,可见李晓霞在这几场比赛中发抢段与发球轮相持段的比例较为均衡,正是相持I段较高的得分率才确保了发抢段得分率没有达到“优”标准的一种后援支撑保证,也是能够很好控制比赛场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足方面是与队友丁宁的比赛中,得分率才达到50%,刚好属于“及格”标准。说明在与丁宁交战的时候,一旦进入相持李晓霞将处于弱势,这点也在相持II段的得分率27.8%有所验证。(4)相持II段方面,得分率评估达到“优”标准的有2个,另外还有1个“良”、1个“及格”,其中“良”与“及格”属于刚好进入对应得评估标准。使用率评估有1个“中”、3个“低”。使用率“低”,得分率“优”、“良”说明李晓霞在接发球轮上,比赛回合球较少进入相持II段,但一旦进入相持段时又有较强的得分能力。与队友丁宁的比赛中得分率评估为“及格”,此时使用率也属于“中”。这数据也说明李晓霞在接发球轮的相持也存在一些进步的空间,所以在接下来的集训中要加强接发球抢攻后的相持衔接与攻防转换的能力、敢于变线、善于改变来球旋转,特别与相持能力强的运动员比赛时要合理的处理落点与旋转的关系,必须充分调动对手左右大幅度移动。
表4 李晓霞4场比赛技术四段指标评估表
综上所述:李晓霞在近期比赛中表现中较为出色,有较强的发球抢攻能力和接发球抢攻能力,其中接发球抢攻力量、意识、使用技战术更加合理,能够将比赛重心控制在“前三板”,同时拥有较强的第五板衔接能力,此类型的技战术打法适合李晓霞——“李元霸”的打法风格。但与相持能力较强的对手比赛时,在相持段并没有占据明显优势,在相持段的回球力量、速度、旋转以及落点、线路的选择等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
2.2李晓霞四场比赛技战术分析
图一 李晓霞在四场比赛的得分率、使用率在各段之间的走势关系图
从图一李晓霞在四场比赛的得分率、使用率在各段之间的走势关系图中,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李晓霞在四场比赛中平均得分率较为平均,在各击球段实力较为均衡,在这四场比赛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漏洞,其中相持I段的得分能力最佳,均高于其它三段得分率;相持II段得分率最低,即得分效果最差,特别是与丁宁、杜凯琹两位选手比赛时该段得分能力较为薄弱,所以李晓霞在接下来技战术训练中要有目的的提升和完善该段的得分能力。
面对不同对手她们单项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她们所对应的技战术特点的差异,李晓霞在了解接下来的奥运会比赛可能出现的对手主要使用技战术以后,应该在训练中有所意识、有目的性的训练。(1)在与丁宁的比赛中,其得分率自发抢段到相持II段大体呈“下降趋势”,侧面表明在与类似丁宁这种相持能力较强(非书面的解说是纠缠能力强)打法的运动员,更应该在前三板确定一定的优势,积极主动进攻减少将比赛重心推至相持段。在本次比赛中李晓霞正是因为在前三板敢于进攻,回球力量、旋转较强,落点能够调动对手以致在发抢段、接抢段有明显的主动权,(见折线,较高的发抢段、接抢段使用率)才能确保在相持I段、相持II段得分率仅及格的情况下,取得本次的比赛胜利。(2)与杜凯琹、石川佳纯的比赛中相持I段的得分率均高于其他三段得分率,侧面也说明对手在接抢轮的相持段得分能力较差,说明对手在接发球技战术的运用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例如接发球手段单一、落点不尽合理、旋转弱等),所以当与此类运动员比赛时,李晓霞应该在发球后积极主动进攻、敢于在发球轮占有明显的优势和主动。并做好第五板的衔接,一旦第三板进攻未能直接得分也将进入主动相持,继续保持发抢后优势。(3)与冯天薇交战时,李晓霞各段得分率百分比大致相同,各段得分能力较为均衡。像冯天薇这类身经百战、心理素质较强且技战术没有明显漏洞的运动员,李晓霞应该减少在发球轮的无谓失误,确保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I段、相持II段都能够做到稳扎稳打。
2.2.1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1.发球落点及旋转
在乒乓球技术中,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手来球制约的技术,它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可以选择自己最合适的站位,根据自己的战术意图将球合理地发至对方球台的任何位置。[5]同时发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把握发球轮的主动权。
图二 发球落点分布图
从图二这四场比赛的落点可以看出,李晓霞的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近网区三个不同的落点来控制对方,偶尔突击对手底线长球,利用发球落点的变化赢得主动进攻的机会。发球落点总体呈“短球为主、长球为辅”的分布,并主要集中在中路短球和正手位短球两个区域内,起到调动对手来回、上下移动接球的作用。从技战术方面采用发球近网来制约对手的接发球抢攻属于比较合理,突击对手底线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表5 发球旋转汇总表
周瑞琪在《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一文中认为发球的旋转、落点、速度这三者在竞技乒乓球运动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水平竞技中其旋转是高质量发球的基础[5]。而高质量的发球可以直接得分或是限制对手回球的质量,从而为下一步进攻创造积极抢攻的机会。从图二、表5可以看出李晓霞在与不同对手交战的时候,落点、旋转上的选择不尽相同。其中与左手执拍的丁宁比赛时,落点主要集中在中路近网配合正手位近网,而在短球近网区的选择则极少发至反手位近网区域,侧下旋、侧上旋急长球的偷袭则主要选择在丁宁的反手位。结合表5数据及视频可以看出李晓霞侧上旋偷袭丁宁反手位直接得分,整场比赛发球旋转集中在侧下旋。与香港选手杜凯琹的比赛中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正手位近网以及反手位近网,在台内球的落点选择上极少发至中路近网,原因在于杜凯琹的站位属于左半台偏中位置,所以李晓霞的发球落点、旋转选择在其正手位近网强烈下旋,目的在于让杜凯琹跨步移动向前接发球,使其失去最佳击球位置、不易进行挑打或抢拉,以致回球质量差,从而为自身发球抢攻奠定基础。在于石川佳纯的比赛中,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中路近网和正手位近网以及反手位的近网、底线结合。旋转上则以侧下旋为主,时而侧上旋急长球偷袭。结合上述图1与石川佳纯比赛的发抢段、相持I段得分率达到“良”、“优”可知,发球所使用的技战术较为合理,能够为发球抢攻奠下基础。与冯天薇比赛时,发球落点所使用的技战术基本与石川佳纯比赛时一致。不同的是旋转上的旋转有所差异,与冯天薇比赛时,侧旋、侧上旋的偷袭较多。
2.第三板落点及使用技术
图三 第三板落点及使用技术分布图
注:均值得分率指的是四场比赛得分率的平均值:包括直接得分、间接得分,即该回合全部得分次数/全部得失分次数;(下同)
第三板技术使用是在发球战术体系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第三板技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述表3可知,李晓霞在四场比赛中发抢段得分率均为“良”,使用率的评估均为“中”,可知李晓霞在发球抢攻意识上较为积极,抢攻质量也较为理想,属于中高水平、稳定性极高。但使用频率任有上升空间。下面将对四场比赛的第三板技术及落地进行进一步分析,在对方接发球在李晓霞反手位出台或半出台时李晓霞的第三板回球技术主要使用反手抢拉,结合侧身抢拉,但侧身抢拉技术的使用率较低,均值低于10%。其中反手抢拉技术均值得分率达到58.50%,在第三板主要使用技术得分率中正序排名第四;侧身抢拉与反手拧拉技术均值得分率最高,同为83.30%。使用反手抢拉后的落点主要集中在对方反手位底线、中路底线、正手位底线,其中反手位底线长球居大部分。在对方接发球落点在近网区域时,李晓霞面对不同运动员的回球方式不尽相同,与丁宁、石川佳纯、冯天薇比赛时,主要以劈长技术,让对方抢先上手,然后再做好第五的衔接、反拉、反攻的准备。而与杜凯琹的比赛中主要以控制摆短为主要技术,并将落点控制在中路近网。当对手回球质量较低使用反手拧拉及正手挑打技术,当然这两项技术的使用频率均低于5%。可见与杜凯琹比赛中李晓霞更多的使用控制摆短技术减少对手抢先上手的机会。
由图三可知,李晓霞在短球的处理上极少使用反手拧拉、正手挑打技术。虽然目前阶段普遍较少女子运动员使用这两项技术动作,但在如今女子技术越来越男子化的趋势下,对该技术的熟练掌握极为重要,因为由于该技术得分效果明显、击球节奏、动作快,如果在关键球的处理上可以得当使用将大大增强比赛取胜的气势。从图三数据可以看出使用拧拉技术其均值得分率高达83.3%,正手挑打技术达到50%。所以在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中,应该有目的的尝试反手拧拉技术和正手挑打技术。提高正手挑打的威胁力,处理好挑打球的力量、速度以及落点。这样才能做到在比赛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致更好的控制比赛的节奏、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综上分析,对出台及半出台球的处理中,李晓霞使用反手抢拉的使用率均高于正手抢拉及侧身抢拉,但得分率相对较低。侧身抢拉得分率高达83.30%,但使用率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比赛中当对手回球反手位时,可以适当侧身抢攻,发挥其高质量正手拉球的优势;在对台内球的处理中李晓霞的反手拧拉技术得分效果最佳,但使用率较低,是一项适合李晓霞打法的技术,尚有进步的空间。正手挑打的使用率低且得分效果一般;在控制摆短与劈长两项技术比赛中,劈长的总体使用率高于控制摆短使用率,但劈长的得分效果没有使用控制摆短效果明显,劈长的得分率低于控制摆短得分率约十一个百分点。所以在比赛过程当第三板未能抢先上手的时候,可以考虑更多的使用摆短来控制对手抢先上手,为第五板的进攻做好基础,做到稳扎稳打。
3.第五板落点及使用技术
图四 第五板落点及使用技术分布图
第五板技术的衔接在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板技术选择、落点以及回球的质量等将决定该回合的主动与被动。第五板技术、落点使用得当将直接得分或是进入主动相持,如果回球技术或是落点不尽合理,那将被对手所控制被动进入相持阶段。在这四场比赛中第五板技术的选择上李晓霞均积极主动进攻,正反手相结合。但当对方回球至李晓霞反手位时,李晓霞极少侧身抢攻,均以反手抢拉、反手反拉为主。在落点的选择上压制对手反手位底线不让其轻易使用正手抢拉、抢攻。形成了落点主要以对手反手位为主、正手位为辅,时而配合中路底线长球。其得分率较高的是侧身抢攻以及正手抢攻,均高于使用率最高的反手抢拉。
2.2.2接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1.第二板落点及使用技术
第二板技术即接发球技术,是接球方第一板技术。所以第二板技战术是与发球抢攻所使用技战术相互抗衡的一项技战术,其目的在于破坏对方发球抢攻战术的运用。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接球方的第一板技术处理不够妥当,便会陷入被动。因此,第二板的技战术意识必须要积极主动,争取抢先进攻得分,即使没有或是不能进行抢先上手进攻,也要合理的控制回球的旋转、落点,以达到破坏对方发球抢攻的目的,为接下来第四板技战术的衔接做好铺垫。
图五 接发球落点及使用技术分布图
在表2接抢段得分率2个“优”、2个“良”,使用率均为“高”的优异成绩可以看出,其第二板接发球所使用的技战术起到的得分效果较好。即第二板能够直接得分或是为第四板的衔接做好铺垫;从图5数据分析可知,在这四场比赛中李晓霞接发球所使用的主要技术,除正手抢拉技术以外其他技术得分率均大于等于50%,总体得分率较高。得分效果最为明显的分别是侧身抢拉技术、反手拉球两项技术,其对应的得分率分别是75.00%、66.70%。侧面反映出当对手发球偷袭李晓霞反手位底线时,李晓霞均可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使用合理的技战术处理回球。结合图5以及视频可以看出,李晓霞在处理底线长球时,落点大多数选择对方的反手位底线以及中路底线,较少的选择正手位底线,技战术目的在于控制、压制对方,不让其主动抢攻。从得分效果来看,该技战术的使用较为得当,能够起到直接得分或是压制对手的作用。对台内球的处理上李晓霞使用的技术也较为全面,对不同选手所使用的技术动作不尽相同,大致以摆短、劈长为主接发球技术,配合反手拧拉以及正手挑打两项技术,其中在这四场比赛中接发球技术使用频率最多的是劈长,其次是摆短技术。在对方发球旋转下降时李晓霞均使用反手拧拉以及正手挑打,但使用频率较低。在于石川佳纯比赛中其摆短与劈长技术的使用率较为均衡,除此三场比赛接发球使用劈长的概率远高于使用摆短技术。得分率方面正如上述均大于等于50%,总体得分率较高,得分效果明显。得分率最高的是反手拧拉以及摆短技术,均在58.5%左右。其中摆短使用率、得分率双高,是接发球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李晓霞的接发球方式灵活多变,各个技术得分率较高,说明能够起到迷惑对手的作用,破坏了对手发球抢攻、抢拉的战术意图,为自己的主动进攻创造机会,为接抢段甚至获得比赛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台内反手拧拉、正手挑打应该在保持较高的得分率的前提下提高使用率。
2.第四板落点及使用技术
图六 第四板落点及使用技术分布图
第四板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第二板的延续和衔接,第四板使用得当将直接得分或是有意识的进入主动相持。从表2接抢段得分率2个“优”、2个“良”,使用率均为“高”相持II段得分率2个“优”、1个“良”、一个“及格”,使用率1个“中”、3个“低”的成绩以及结合图6可以看出,李晓霞在第四板技术的使用总体也是较为合理,其中劈长、挑打、正手拉球三项技术动作得分率均高于50%。劈长、挑打技术虽然使用率并不高,并不是比赛第四板的主要得分手段,但得分率却高达100%。结合视频及图6落点可以看出李晓霞使劈长技术时落点主要集中在对手的反手位及中间位置,挑打落点则集中在对手正手位,正手拉球落点主要集中在正手位及反手位;反手拉球落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对手的反手位,这也是反手拉球使用率最高、得分率只有44.30%的原因之一;技术使用主要集中在正手拉球和反手拉球两项技术,其中正手拉球得分率为55.6%,反手拉球得分率为44.30%。反手位侧身抢拉技术使用率较低、得分率也仅有42.9%。说明李晓霞在第四板衔接积极主动上手抢攻,但使用技术集中在得分率并不高的反手拉球,进攻方式较为单一,抢攻效果并不是最为理想。所以在接发球轮的第四板李晓霞应该提高回球的质量,在落点方面应该做出更合理的选择。如果反手拉球的得分率能够适当提高的话,那么在原有的使用率的前提下,李晓霞将能够更加锁定胜局。
2.2.3相持段技战术分析
图七 相持段回球线路及使用技术分布图
苏丕仁教授在其著作《现代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一书中将其相持划分为主动相持及被动相持两种。[7]为了统计分析方便本文将相持I段、相持II段在本段分析中进行集中分析。图七显示,李晓霞在四场比赛的相持段使用率最高的是正手拉球(32.9%)、反手拉球(39.3%)两项技术,正手使用率50.8%(正手拉球、侧身正手拉、正手挡)与反手使用率49.2%(反手拉球、反手弹击、反手挡)极为均衡。得分率方面排名正序前三的技术分别是:侧身正手拉球、正手拉球、反手拉球。可见在相持段李晓霞仍占据比赛的主动权,能够积极使用进攻技术,且正手杀伤力较反手杀伤力明显,主要体现在落点、力量以及旋转等方面,加以在相持中并没有过多的使用正反手挡来过渡来球。所以在相持I段、相持II段的得分率均有2个“优”、1个“良”、一个“及格”的标准的较好成绩。
录像分析结合图七相持段最后一球回球的线路可知,李晓霞在相持段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改变击球的路线,落点变化多同时各个落点分布大致均匀,其中正手位变直线反手、反手直线正手位以及反手对反手的路线使用率居高,增大了对手回球的难度,迫使对手在移动中失误。在正手位使用正手拉球时直线与斜线相配合使用,以斜线稍多;反手位的反手拉球、反手弹击是斜线较多,但也配合一定的直线来打乱对手的节奏。得分率较高的线路分别是正手位斜线对手正手位、正手位斜线中路、正手位直线反手位、反手直线正手位、反手位斜线反手位。这些线路得分率高也正好与侧身正手拉球、正手拉球、反手拉球三项技术得分率高相吻合。从线路角度来分析,当来球落点在李晓霞中路底线时,李晓霞的击球路线和落点不够刁钻、旋转不强、速度较慢时常击球下网或出界,场上表现出没有及时还原以及动作没有充分舒展,而造成失分。所以在接下来的训练比赛中应当重视对中路球训练,积极移动步伐、调整合适击球点。
3.1结论
1.从整体数据来看,李晓霞四段得分率较为均衡分布,整体实力强,没有明显的漏洞,其中以相持I段的得分能力最佳,均略高于其他三段得分率,使用率最高的是接抢段,其得分率评估为2个“优”、2个“良”。
2.发抢段方面,四场比赛的得分率评估均为“良”,使用率评估均为“中”,发球强攻意识上较为积极,抢攻质量较为理想,属于中高水平。发球落点总体呈“短球为主、长球为辅”分布,旋转多变,起到旋转、落点相辅相成的作用。第三板、第五板的衔接以反手拉球为主、较少使用正手拉球或侧身正手拉球。对台内球的回球技术上仍有进步的空间,极少使用得分率较高的反手拧拉和正手调打技术。
3.接抢段方面,四场比赛的得分率达到2个“优”、2个“良”,使用率均为“高”的优异成绩;在接抢段李晓霞的得分能力非常理想,是制胜优势的主要得分段。接发球技术多样、积极主动且回球落点合理。第四板的衔接积极主动,但使用技术主要集中在得分率不高的反手拉球,表现出进攻方式较为单一。
4.相持段方面,在相持I段、相持II段中李晓霞表现出正反手技术使用均衡,在比赛中能够较为积极主动改变回球线路。但当对手回球中李晓霞中路底线时,时常回球失误或是回球旋转不强、速度较慢。
3.2建议
1.李晓霞在以后比赛及训练中应该继续保持“前三板”的优势,加强对“前三板”及“第五板”衔接的训练,积极主动创造机会,抢先上手、先发制人。
2.发球旋转要更好的结合速度及落点,以短球转与不转相结合,并配合偷袭急下旋长球,为第三板的积极主动进攻奠定基础。在第三板、第五板的回球技术选择上,对于反手位底线长球要适当的主动侧身,不宜过多使用反手拉球。对台内球的处理,能够进行挑打、拧拉的应该果断上手,未能使用主动进攻性技术时,应该配合好落点、加强其回球旋转、速度并做好第五板的进攻。形成“发球-第三板-第五板”发球体系一体化。
3.接发球技术要保持多样化,做到更加积极主动、回球落点合理。对于未能积极上手的回球不宜过多的使用劈长,可以使用摆短技术结合三个近网区限制对手抢先上手。同时做好第四板的侧身抢拉、正反手的衔接。
4.在相持段要加强攻防转换能力的训练,加大回球的力量、旋转的同时配合回球落点,敢于抢先变线。对于中路底线长球要敢于使用侧身正手拉球,积极移动步伐、调整合适击球点。
[1]韩思瑀.乒羽中心主任:李晓霞会坚持到里约,曾想过退役[N].人民网. http://sports.ifeng.com/a/20150507/43711001_0.shtml.
[2]王芳.国乒公布奥运会名单:马龙李晓霞锁定单打席位[N].南方日报.2016-05-17.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hina/20160517/u7ai5647723.html.
[3]杨青,张辉.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的构建与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5):439-442.
[4]周毅.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特点分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1):50-52.
[5]周瑞琪.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80-81.
[6]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8).
[7]韩华.女子技术要由“细”到“全”[J].乒乓世界,2006,(5).
[8]施之皓.女子技术男性化,强化团队凝聚力[J].乒乓世界,2007,(9).
[9]赵霞.何谓女子技术男性化[N].中国体育报,2006-01-24.
[10]乔红.对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主力队员的技战术跟踪分析与诊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
[11]虞丽娟,张辉,戴金彪,等.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
[12]张辉,霍赫曼·安德烈亚斯.球类比赛数学模拟竞技诊断的理论与实践一一以乒乓球比赛分析为例[J].体育科学,2005,(8).
[13]刘建和,杨成波,隔网对抗类项群(乒、羽、网、排)技术和打法演进过程的初步考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Analysis of Li Xiaoxia's Technique and Tactics in the Period of Rio Olympic Games
Lin Ziyang,Huang Haogeng
In this paper, the four section of the video observation method, such a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Li Xiaoxia in preparing for the Rio Olympic Games to carry out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use of the game in the face of the next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Research results:From the overall data poin of view Li Xiaoxia four are good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overall strength is not obvious loopholes ;Aggress scoring rate of assessment are good rate were medium serves assaults consciousness actively sights quality ideal belongs to high level.Serves mainly with short and long,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of convergence of the third the fifth plate of a backhand based on table ball processing.Rarely used to score higherbackhandtwistandforehandflipTechnology. Receive attack :Four competition scoring rate reached two outstanding two good and usage rates are high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Li Xiaoxia is ability to score in this section is ideal for the main segment of the game.Receive diversity actively and return reasonable placement. Rtalemate section: In a stalemate and The second stalemate showed Li Xiaoxia defense technology using equilibrium. In the game to be able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hange the ball back line.But when the opponent back to the middle of the bottom line is Li Xiaoxia often return to the ball or the ball is not slow to return the ball is not strong.
Li Xiaoxia; techniques and tactics; Four Phase Evaluation Theory; Rio Olympic cycle;
林梓洋(1998-),男,广东揭阳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训练与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Sport Science School of Huanan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China.
G846
A
1005-0256(2016)010-0080-6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