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摘 要】 具有针对性强、共享性强和时效性强等特点的新媒体,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教育,养成健康的新媒体使用习惯;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机遇;挑战;对策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已经进入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积极的意义。
一、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
新媒体(New Media),也叫数字化新媒体,是一种相对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面向用户的新型的传播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大数据和移动应用App等。
2、特点
一是受众主体个性化,针对性强。受众呈现多样化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新媒体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满足于不同的主体需求,可以形象的比喻为“私人订制”,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二是信息表现复合化,共享性强。与传统媒体的单一性相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多元化,其充分融合了传统的传播形态,将图片、文字、声音、动像等集于一体,整合了多种信息资源,共享性更强。三是播方式广泛,时效性强。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基础上,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信息发布、接收和传播。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能广泛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反馈、表达和交流,有很强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
1、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相比,新媒体的出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利用新媒体多元化的传播、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个性化的设置广泛地影响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学生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无疑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力更强广,途径更宽。
2、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讲座、报告会、面对面的咨询和团体的辅导等形式进行。而对新媒体而言,其传播方式多元化,整合了多种信息资源,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学生可以利用的媒介更多,比如微信、微博、手机APP,使得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参与热情更高,交流互动更多,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3、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新媒体针对性强,时效性强,使得交流过程中更具平等性。这种平等使得参与者更多的关注信息本身的合理性和可利用性,消弱了交流双方的身份、知识结构等存在的差异,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彼此的信任感。利用新媒体,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挑战
1、使得学生思维能力下降
新媒体的信息资源丰富,容易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信息过载的现象。就是爆炸性的信息实现了“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吸收利用,产生消化不良现象。而且获取信息更容易,有学生会不去深入思考,往往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导致的不好结果是思维混乱、判断能力下降,这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2、使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呈现零散混乱甚至不可控的状态,良莠不齐。这样的情况会让学生无可适从。信息包含不良思想,比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西方的一些极端主义等,会对大学生产生负能量,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3、对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有负面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可以使人们的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方式更便捷。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交往过程中,更多的使用文字和声音代替现实的交流,使得大学生的现实中人际交往能力会有所下降。新媒体使得交往简单片面,长期如此,会导致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情感观念淡薄,不愿向别人交流表达情感,宁愿在新媒体世界里寻找温暖,对学生的现实交往不利,这就不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里健康。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应新媒体的时代,接受新媒体,转变教育理念,重视新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应该树立新媒体形式与传统形式相结合的思想,让新媒体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及时发现和辨别出新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使新媒体优势真正发挥,不断减少新媒体造成的消极影响,科学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教育,养成健康的新媒体使用习惯
通过新媒体认知辨别教育、法律道德和安全意识教育、创新发展教育,引导学生对新媒体使用行为进行自我的约束,提高其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媒体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使其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自我服务和提升。
3、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新媒体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双方信息获取、发布和交流的平台,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工具。把网络新媒体心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借助新媒体技术,以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不断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有效地运用实际工作,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接受更全面的心理健康诊断、辅导、咨询和治疗,不断提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风,2014.22.245.
[2] 陈新星.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01.61-65+73.
[3] 张程,王加胜.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4.137-138.
[4] 卢淑芳.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