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军区海军的创建

2016-10-15 21:29黄胜天口述魏慈航朱晓辉整理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张爱萍华东军区

黄胜天 口述 魏慈航 朱晓辉 整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东海舰队, 浙江宁波 315121)

1949年4月23日,原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在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江苏泰州白马庙王家大院一楼会议室,宣布华东军区海军成立,这一天后来被中央军委批准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当时,我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参谋,跟随张爱萍参与华东军区海军的创建工作,参加了4月23日的会议,有幸成为人民海军创建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时光荏苒,转眼我已是一个耄耋老人,但每每回忆起这段光荣历史,总是热血沸腾、感慨万千。现在,参与人民海军创建的老战友相继离开了人世,作为参加过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会议的唯一健在者,我感到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段历史原原本本讲述出来,让后人感知人民海军组建的艰辛,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一、宣告华东军区海军成立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早就酝酿建立人民海军。1944年11月,毛泽东得知驻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的消息后指示:要看好我国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并命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叶剑英成立海防研究小组,着手研究创建海军的相关问题。进入1949年,解放战争形势快速发展,国民党海军力量不断起义,建设人民海军已成为可能。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决议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3月24日,毛泽东、朱德在给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官兵复电中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海军。同时,鉴于即将发起渡江战役和南下作战,进而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任务,中央政治局明确作出了“争取在一、二年内组成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的决定,这一切都表明了党中央建设人民海军的决心和信心。

渡江战役前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的任务交给了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当毛泽东征询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人选时,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推荐了自己的老部下——张爱萍。因病在大连休养的张爱萍,这时中断休养正在参加渡江战役总前委于安徽蚌埠孙家圩镇召开的渡江作战会议。会后,陈毅突然通知张爱萍去执行新任务:组建人民海军。当时,张爱萍毫无思想准备,海军是技术性很强、兼具陆海空军诸军种特点的现代化军种,白手起家,难度很大。张爱萍认为自己连游泳都勉强,恐怕难以胜任。陈毅推心置腹地说:“这是党中央对你的信任,由你组建海军,从军委到前委都认为是合适人选。这是历史逼着我们去干的大事,而且非干好不可。”并指示将三野教导师师部、教导师3团、三野司令部直属侦察营、苏北军区海防纵队等部共计4000余人划拨给即将组建的海军。张爱萍当过教员,是当时我军文化水平比较高的高级将领,让他去组建人民海军顺理成章,后来事实也证明中央的决定是正确的。

张爱萍受命后立即赶赴江苏泰州白马庙筹组海军。白马庙是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同时也是三野渡江战役指挥部所在地。张爱萍到达白马庙后,马上与三野副司令员粟裕会面,谈到组建人民海军时,粟裕当即答应选派几名干部协助张爱萍。

当时,我只有22岁,在三野司令部作战处任作战情报参谋,主要负责搜集国民党海军情报的工作。4月22日下午,我正在作战指挥部紧张工作,处长走了进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小黄,立刻放下手头工作,找张爱萍副司令员去报到。”我还没来得及答应,处长就出去了。我心里暗想:张副司令员不是在大连休养吗?啥时候到白马庙来了?现在战事这么紧张,找我有什么事情呢?估计是首长需要了解国民党海军的情况吧。于是,我赶紧把手头工作整理了下,拔腿就去见张副司令员。去了才了解到,原来是要抽调我去参与筹组人民海军。这天晚上,我久久难以入睡。一方面,心情十分激动,参与组建人民海军,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另一方面,也在揣测为什么会选自己去呢,想来想去,唯一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对国民党海军这一块的情况比较熟悉吧。

4月20日晚,渡江战役正式打响。4月23日下午,我军攻占国民党总统府解放南京的消息传来,指挥部的同志们欢呼雀跃。就在这时,三野前敌委员会发来了关于组建人民海军的正式指示。张爱萍副司令员立即通知所属人员开会。当我赶到会议室时,只见张副司令员和被选派来的第28军84师参谋长李进、三野军工部采购科科长张渭清已经等在那里了。会议室陈设简单,中间摆一张红色长桌,两边摆着几把竹椅,正面墙的中央并排悬挂着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画像。我刚一落座,三野司令部管理员温礼芝等人也相继走进会议室。我们相互打着招呼,纷纷议论分享着我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喜悦,为自己没能直接参与作战而感到惋惜,整个会议室里气氛热烈极了。

一直端坐不语的张爱萍发话了:“大家静一静,我们13个人都到齐了。”

会议室里霎时安静下来。

“现在正式开会。”张爱萍大声宣布前委成立海军的决定,他郑重地说:“今天,194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第一天!”

我们心里都明白:人民解放军刚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人民海军又诞生了;4月23日,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片刻沉默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自己成为了海军的创建者而感到分外光荣和自豪,也为自己肩负组建海军的沉甸甸担子而倍感责任重大。

张爱萍副司令员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把人民解放战争推到了高潮,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大大地加速了全国胜利的到来。今天,人民解放军又占领了蒋介石的总统府。但是,敌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他们凭借手中的残兵败将,将撤到台湾等东南沿海岛屿,继续与人民为敌,负隅顽抗。为了粉碎敌人的海上封锁,人民解放军必须迅速建立起一支相应的海军,否则就难以完成解放全中国的革命大业。今年1月份,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组建人民海军、空军的任务。空军现在四野已搞起来了。在蚌埠期间,陈毅司令员向我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要三野负责组建人民海军。现在,在座的13位同志,就是人民海军第一批报到的成员!其他参加人民海军的部队,包括三野的一些部队和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还分散在南京、镇江等地,目前他们是人民海军的基本力量。”

张副司令员的讲话顿时让在座的我们激情澎湃、兴奋不已。他安排了下一步的工作——去江阴改编教导师等部队。张副司令员风趣地说:“看来我们的人民海军只有在路上组建了,吃过饭后,大家立即集合上车去江阴。”

此时大家心情很激动,但客观地说,当时谁也不知道海军是个什么样子,究竟怎么建设海军。我自己虽然因做情报工作,对国民党海军情况有一些了解,但对于海军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一窍不通,对如何组建人民海军心里没底。让我们这群旱鸭子来建设海军,困难可想而知。然而,那个时候胜利的喜悦让我们满怀热情和信心,感到只要党中央一声令下,什么都不成问题。

会议一结束,大家就赶紧到宿舍收拾个人行李。晚饭后,张爱萍副司令员率我们首批参加海军的13个人分乘3辆美式吉普车,急匆匆地离开了白马庙,一路颠簸往江阴赶去。

24日上午,我们从靖江八圩港过长江,到达了江阴。在那里,我们见到了三野教导师师长冯文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汪大漠、参谋长孙公飞和三野后勤司令部参谋长张元培。这时奉命参加组建海军的第29军85师政委孙克骥和三野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杨进也赶到了江阴。张爱萍副司令员又召集大家在原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司令部的一个会议室开会,就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的人事安排和部队整编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当天,三野前委向中央军委报告,请示华东军区海军机构拟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及有关人员安排事项。接下来的几天,我随张爱萍副司令员深入教导师所属部队,详细调查了解部队人员情况,为下一步整编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月28日,我们在原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司令部礼堂举行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大会,教导师部队800多名官兵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场很简陋,就是在靠墙的一面摆了张桌子,放了几张椅子,就成了主席台。会上,根据上级的批准,身着陆军军服的张爱萍副司令员首先宣布了华东军区海军党委的组成:张爱萍任书记,孙克骥、冯文华、汪大漠、张元培等任委员。接着,又宣布了华东军区海军机关的组成和领导的名单:率先成立的是司令部办公厅和政治部办公厅两个机关,司令部办公厅主任由冯文华担任,副主任由张元培担任;政治部办公厅主任由孙克骥担任,副主任由汪大漠担任。会议还宣布了华东军区海军部队的构成:将原苏北军区海防纵队改编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将第三野战军教导师第3团步兵营和第三野战军直属侦察营合编为华东军区海军警卫团。随后,张爱萍副司令员作了《为建设发展新中国人民海军而奋斗的报告》。他腰板笔挺地一直站着讲,也没有拿讲稿,侃侃而谈,妙语连珠,讲到生动处,不时做着手势。张爱萍对人民海军的建设目标进行了阐述,强调指出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护航与军运能力的海军,待命配合陆、空军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和台湾。他对新组建的部队人员思想情况进行了分析,语气坚定地说:“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组建人民海军的困难,要比原先估计的大很多。在困难面前,有两种态度,一是知难而进,二是知难而退。现在我们多数人采取了前一种态度;但是也有少数人提出要回陆军去,而且态度还很坚决。我们要告诉这些同志,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党让你到海军来,你就必须把工作搞好,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我了解张副司令员这段讲话的内情,是很有具体针对性的。就在我们前几天深入部队摸底时,发现一些陆军来的人感到自己不懂海军,不习惯海军生活,对建设海军信心不足,有人打起了退堂鼓,还有人宁愿受处分也要回陆军去。张副司令员会上的讲话,是要根除这些人的动摇思想,要求他们在海军安心工作。张副司令员讲话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成立大会一结束,我们立即给三野前委发电报,报告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成立的有关情况。三野又向华东局总前委并中央军委递交了有关华东军区海军组建的请示报告。5月4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复电三野前委并告华东局总前委:“同意以张爱萍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及其司令部的组织形式,并以冯文华为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张元培为副主任;孙克骥为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办公厅主任,汪大漠为副主任。并同意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党委会组织及其人选。关防信印同军级”。

二、接收物资与招收人才

在华东军区海军成立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主要工作就是接收接管国民党起义、投诚的海军部队的舰船和遗留在沿海城市的物资、器材,以及招揽人才。

人民海军成立的1949年4月23日,还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情,那就是经过我地下党长期努力,国民党海防第2舰队司令林遵少将率30艘舰艇、1271人在南京东北笆斗山江面起义,另有国民党军第3机动艇队23艘舰艇在镇江附近江面起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称赞这次起义是“南京江面上的壮举”。这些起义为人民海军的组建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持。林遵所部起义后,国民党空军对其进行了报复性轰炸,其舰艇被迫一直停靠在南京附近躲避轰炸。

为接管好起义人员及舰艇,张爱萍司令员先派李进赴南京,协调成立华东军区海军南京办事处,指定林遵等组成3人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国民党海防第2舰队起义官兵及军舰的接收工作,按解放军的传统和制度管理部队,开展政治工作。张爱萍随后亲自赶赴南京,主持召开起义人员欢迎会,对第2舰队起义官兵表示热烈欢迎,着手准备对起义人员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一开始,林遵对调整人员工作不是很理解,行动上不积极。为了让林遵服从调整,张爱萍请当时兼任南京市市长的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出面协调。刘伯承专程接见了林遵和全体起义舰长、队长以及官兵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第2舰队已经是人民的军队了,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对付反人民的军队,要努力学习毛泽东主席的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为建设人民海军而奋斗。刘司令员还指示二野司令部当晚在龙门酒家宴请招待起义军官,让二野政治部举办文艺晚会,热烈欢迎第2舰队全体起义官兵。经过刘伯承做工作,林遵愉快地接受了起义人员的调整安排。

5月上旬,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部分人员进驻镇江,接收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和被我俘虏的舰船,先后接收起义的国民党第3机动艇队炮艇7艘、登陆艇4艘、巡逻艇5艘及其它型号船艇4艘,还有国民党军第1机动艇队、第5巡防艇队等各式杂艇23艘,可以说是一个大丰收。5月13日,为接收即将解放的上海国民党海军的资产,又在苏州成立了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部,张爱萍亲自兼任部长,张元培任副部长,由华东军区海军机关抽调人员,组成军事、政工、舰船、后勤、江南造船所等5个接管处及工厂、海道测量局、吴淞地区海军资产等接管组。为顺利完成接收任务,还对接管人员进行了城市政策、纪律和外交政策等的学习教育,要求接管人员遵守相关政策规定,不要惹出乱子。

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华东军区海军接管部人员便进驻到上海市武昌路9号,开始接管国民党海军遗留的机构、工厂、器材、营房等资产。截至6月14日,先后接收国民党海军第一军区司令部、上海补给站、海道测量局、江南造船所、浦东工厂、复兴岛修船厂、军械工厂、油漆厂、橡胶厂、电工修理厂、汽车修理厂、被服厂、海军机械学校、水兵训练所、海军服务所、海军俱乐部、《中国海军》月刊社、海军上海医院、复兴岛海军警卫营、海军农场、鱼雷库及各种破旧舰船等36艘。接管后,派军代表进驻生产单位,开展组织、思想的整理教育,稳定人员思想情绪,迅速恢复生产。由于接收人员工作认真仔细,整个接收工作比较平稳顺利。

在此期间,为方便接收,军区海军领导机关驻地经历了几次变化,上海解放后,机关由江阴迁驻上海。8月,司、政机关又由上海移驻到南京中山北路原国民党交通部旧址。1950年8月,又搬回上海,这才基本稳定了下来。

接管任务基本完成后,新的难题又来了。这就是懂海军知识的人才极其匮乏,接收的舰艇发挥不了应有作用。怎样才能让人民海军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起来呢?张爱萍司令员重点抓了招收人才的工作。

在深入部队调查研究、走访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时,我们了解到一个情况: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撤离上海时,不少有识之士毅然脱离国民党海军,隐蔽身份在大陆留了下来。这批人大多分散在上海的各个角落,也有少数人为安全起见,跑到外地躲避。张爱萍司令员于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招收这些国民党海军人才,他召开党委会研究通过了《成立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公开招收录用国民党海军人员》的决议。会后向上级报告并获得了批准。当时,我们招募留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了解情况的原地下党员介绍;二是设点登记。

6月3日,登记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在上海成立,政治部办公厅主任孙克骥兼任处长,原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厅少将主任金声为副处长,地点就设在上海重庆南路182号的原国民党海军服务社。

6月11日,张爱萍以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名义在《大公报》刊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通告(登字第一号)》。全文如下:

南京上海,次第解放,全国胜利,为期不远。本部为创建人民海军,罗致海军人才,业已成立“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不分畛域,广为容纳,免流离失所,并使其有贡献才力建设人民海军之机会,凡一切曾在国民党海军中工作,而今后决心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志愿为人民海军服务者,均可前往该处报到登记,以备量才录用。特此公告。

次日,《解放日报》上也刊登了上述通告,通告写明办理登记的时间、地点和要求,郑重表示:“凡曾在国民党海军服务,不论脱离迟早,不论官佐士兵,或阶级高低,不论航海、轮机、制造、枪炮、通信、气象、测量、军需、医务,或其他行政人员,均可前来本处登记”。

通告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欣喜异常,踊跃报名参加人民海军。

那时候,张爱萍司令员真是求才心切,他曾对我说:“我这个华东军区海军司令是光杆司令。如果说招兵买马,我们陆军人员有的是。但是不行啊,海军是要开船的,是要有技术的人来建设的。”当时,他认准一条:不管你国民党海军人员过去干过什么事情,只要你爱国,愿意参加建设人民海军,我们都接收。

对于思想有顾虑的原国民党海军专家,张爱萍司令员耐心做他们工作,请他们参与人民海军建设。譬如,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徐时辅,曾经与桂永清结拜过兄弟。看到我们的通告后,徐一度比较犹豫。张爱萍司令员得知情况后,认为徐时辅是美国海军学院研究生院的毕业生,这样的人才很难得!于是单独接见徐时辅,与他恳切长谈。徐时辅万分激动,当即表示愿意加入人民海军。再譬如,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机械署少将署长曾国晟早年留学日本,专攻造船专业,后来又去英国皇家海军学习,是位造船专家。张爱萍想请他担任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主任,令我去邀约,我根据张司令员的指示,登门拜访。曾国晟深受感动,一口答应出任修装委员会主任。他到任后,积极工作,对华东军区海军装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登记报名参加人民海军的原国民党海军人员达到千余人,被华东军区海军录用788人,其中包括原国民党海军中将曾以鼎、少将周应聪等。正是广泛招聘人员,使华东军区海军人才短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华东军区海军建设的技术基础和骨干力量,在人民海军创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诊治“两个跛子”

华东军区海军组建初期,部队官兵构成比较复杂,主要来自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从陆军成建制地抽调来的。这些部队都具有光辉的陆上战斗经历,有的是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成立的老部队,有的部队参加过三大战役和济南、上海等重要战役。有不少干部战士是屡立战功的战斗英雄,他们有着丰富的革命战争实践经验,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自我牺牲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起着骨干作用,是华东军区海军的坚实基础。然而,他们也有致命伤,那就是文化水平低,毫无海军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数干部战士转隶到海军才第一次见到大海和舰艇,对海上生活一时很难适应,海军建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有一位从来没见过大海的陕北兵,端着一脸盆衣服要到海边去洗。有人说,海水是咸的,不能洗衣服。他大惑不解,海水咋个是咸的呢,非要亲口尝一尝才信。一些陆军指挥员分配到舰艇上,被眼前大量的仪器、仪表、管路、电线弄得晕头转向,好像新姑爷上门拜见老丈人,手足无措。钻一天舱门爬半晌舷梯,脑袋在钢铁上要磕出几个大包来。由于不懂海军专业技术,舰艇撞码头、搁浅、操作失误的报告不断传来,我们司令部下达的训练计划也不能按时完成,让人感到头疼。

另一部分是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和从新解放的城市接收的人员。他们中大多数人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内战政策,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也有为建设人民海军出力的愿望。其中有不少人曾在美、英等国学习受训,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海军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技能,但由于多年受旧军队的影响渗透,有的人思想十分复杂;有的人骨子里雇佣观点根深蒂固;有的人生活作风腐化堕落;还有的人热衷搞同乡、同学的宗派活动。他们对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体会不深,对其纪律和作风要求不习惯,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没有底,对待工作消极应付,甚至还有开小差的现象。

张爱萍司令员形象地比喻这两部分人如“跛子”,在海军业务技术和政治思想觉悟两个方面,各自都“瘸了一条腿”。他说这两个“跛子”如果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各自的优势和弱点,丢掉包袱,摒弃偏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则可以如虎添翼,形成一个比较完善、有力的整体。而如果这两个“跛子”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则可能产生内耗,使两个“跛子”愈显其“跛”,无法前进。当时,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不良苗头,如个别从陆军来的同志以政治骨干自居,不满意自己所处的位置,但又缺乏学习文化技术的毅力和恒心。个别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则以技术骨干自居,瞧不起陆军来的同志,有的对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有抵触情绪。

为了诊治“两个跛子”,张爱萍司令员想了好多法子。

一是统一人员称谓。当时大家彼此的称谓比较混乱,有叫旧海军的,有叫老海军的,有叫国民党海军的,还有管自己叫土海军的。一些原国民党海军人员抱怨,我们都登记参加人民海军了,还叫我们“国民党海军人员”,太伤感情了。到底用什么称呼好呢,张爱萍司令员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一天,我跟随张爱萍司令员外出时,他突然兴奋地对我说:“我看把那些旧海军人员统统称为‘原海军人员’吧!管你是北洋海军、国民党海军,还是清末海军,都避开那几个刺耳的字,这样有‘掩其迹,匿其端’的作用。这就叫‘原源为原’。这个称呼,对这些人来说,心理上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些,听起来也好听。你看怎么样?”

我被首长的苦心深深感动,极力赞同这一称谓。后来听说在党委会上,张爱萍司令员主张的这一称谓得到了其他领导同志的一致赞同!这个称谓叫开以后,原国民党海军人员无不心情舒畅,说自己“向共产党又靠近了一步”。与“原海军人员”自然对应,从陆军来的那些同志就被称作是“新海军人员”。

张爱萍司令员还专门召开会议,重点批评了新老海军不团结的问题,教育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是创办海军学校。为改造原海军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培养新海军人员,使他们迅速掌握海军知识,1949年8月15日,华东军区海军在南京挹江门原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成立了海军学校,张爱萍司令员亲自担任校长兼政治委员。第一期培训的学员共有3800余人,编为5个大队、1个直属中队。其中,1—3大队培训原海军尉官以下人员,4大队主要培训新参军的知识青年,5大队培训从陆军调来的人员,直属中队则培训原海军校官以上人员。教育内容各有侧重,原海军人员重点是以政治教育为主;新参军的知识青年和由陆军调来的人员主要学习海军技术。

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个大困难,即是从陆军来的同志文化程度太低,许多连小学都没有读过,无法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越学越没信心,越没信心越不愿学。面对这一情况,张爱萍司令员想出了一个好法子——去繁就简。就是说,理论知识一时半会也学不会,那就先传授操作知识,其它的以后慢慢再学。我记得他打了个有趣的比方,就像开电灯一样,就教怎样打开电灯,至于什么电灯的理论、原理,暂时放一放。这种先在陆上学习本职业务技术,然后到舰艇上进行实际操纵训练的培训模式,加快了教学培训速度。

与办海校同时,1949年12月,我们司令部还专门制定颁发了为期3个月的舰上军事训练计划,强调“主要是突击学习各种单人技术,使舰艇能开得动,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张爱萍亲自上舰出海,既负责领导,又参加训练,有力促进了训练任务的完成。

由于教育方法得当,从陆军来的同志学习技术的热情大涨,很快克服了文化低、不习惯海上生活等种种困难,初步掌握了海军的业务技术。政治指挥员在初步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在一般情况下操纵指挥舰艇,使政治工作在军事训练中发挥了更加切实的作用。

三是团结改造原海军人员。团结改造原海军人员,使其真正成为人民海军的革命战士,是新创建的人民海军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原海军人员,我们对他们予以充分的信任和关怀。当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高级咨询机构——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由17人组成,均为原国民党海军高级军官,由曾以鼎任主任,郭寿生、金声为副主任。曾以鼎原是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郭寿生原是国民党海军杂志《中国海军》月刊上校社长,金声原是国民党总司令部办公厅少将主任,都是国民党海军元老,各有所长。研究委员会成为华东军区海军首长机关的智囊团,为海军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在生活待遇上,我们也格外优待原海军人员,除给他们发薪水外,还给其家属发补助,对他们实行半薪金制(当时我军是供给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与此同时,加强对原海军人员的思想改造工作,帮助他们改变旧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思想。记得我们当时曾在上海震旦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复旦大学大礼堂召开原海军人员座谈会,有400余人参加了这个会。会上,张爱萍司令员重点阐述人民海军的建设方针、任务及对原海军人员的政策,勉励他们积极参加人民海军的建设工作。他娓娓道来,没有丝毫说教,讲得入情入理,原海军人员听了很受用,也很受教育。

还有一件事,对原海军人员触动很大。那是在1950年,有两名文工团女战士到军舰上拍照,被一些原海军人员看到后,认为女人上舰不吉利,要求上级予以严肃处理。张爱萍司令员了解情况后,指示不能随便处理登舰的女同志,认为女人不能上舰,那是国民党海军的旧观念,我们人民海军不信这个邪,要鼓励文工团员上舰,为官兵演出,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后来,越来越多的女兵上了舰,原海军人员也逐渐改变了这方面的陈腐观念。

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原海军人员政治上进步很快。有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刻,在1950年7月浙东沿海琅玑山海面战斗中,我们炮艇大队的3号炮艇不幸被国民党军舰击沉,艇上有一个国民党军起义过来的枪炮兵叫赵孝庵,他同海浪搏斗了10多个小时,游了20多公里回到了岸上,华东军区海军给他记了一等功,授予“甲等战斗模范”的荣誉称号,成为华东军区海军成立后的第一个战斗英雄。

1949年8月中旬,张爱萍司令员奉命率林遵、曾国晟、金声等原国民党海军高级将领进京,接受党中央和毛主席接见。我也随行到了北京。到北京后,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首先接见了大家,充分肯定了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以来的工作,指示我们要努力建设好人民海军,并分别为华东军区海军题词。我记得刘副主席的题词是:“建设人民的海军,巩固国防”。周总理的题词是:“为建设人民海军而奋斗”。朱总司令的题词是:“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建设一支人民海军”。这些题词,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为华东军区海军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8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亲自接见张爱萍司令员一行,毛主席亲切询问每个人的籍贯和履历,认真听取张爱萍司令员关于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以来的情况汇报。毛主席说:人民军队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之所以能战胜国内外敌人,逐步壮大,因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我们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人民拥护我们。当听到我们海军一些舰艇被敌轰炸的情况汇报时,毛主席勉励大家:这不要紧,只要有了人,问题就能解决,中国地大物博,我们一定能够把海军建设起来。在谈到原海军人员与从陆军调来的新海军人员的关系问题,毛主席指出:原海军人员懂得科学知识,有技术,新海军人员要向原海军人员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同志有优良的政治工作和战斗作风,原海军人员也要向他们学习;新老同志要团结,相互学习,共同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奋斗。海军要做好准备,准备配合陆空军在解放台湾作战中立一功。毛主席还指着林遵等人对张爱萍说:他们是国宝,是国家的财富,要很好地关心他们。又转过身来,对林遵等人说:你们要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接见后,毛主席还专门为华东军区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并为我们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创办的《人民海军》报题写报名,这让大家感到十分高兴和自豪。

毛主席的讲话和题词指明了华东军区海军建设的方向,使我们的建设少走了弯路。华东军区海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指示和三野前委关于加速组织护航力量,准备于1949年底或1950年初参加攻台作战的命令,确定了“一切为了解放台湾而斗争”的工作方针,并围绕这一方针积极展开军事初级训练、舰艇装备加改装等各方面工作,有力促进了部队建设的发展。

四、组建舰艇编队

华东军区海军创建初期,武器装备主要源自缴获和接收的国民党旧装备。这些舰艇装备破旧不堪,有的还是清末海军遗物,数量也很少。为遏制人民海军建设,国民党军队利用空中优势,对起义部队的舰艇和各造船厂狂轰滥炸,沿海沿江从上海、江阴、镇江、南京,到湖州、福州、青岛、厦门、马尾,其工厂、营房、码头、船坞等设施没有一处是完整的,起义部队的舰艇损失更是惨重。保存来之不易的舰船,并恢复改装使之形成战斗力,成为我们初创时期装备建设的主要任务。

1949年6月,华东军区海军决定成立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并请曾国晟出任主任。曾国晟是造船专家,对我国的舰艇情况也很了解,知道哪个地方有沉船,哪个地方有商船。他到任后,组织调查修装委员会人员按照“修旧利废,因陋就简,积小为大”的原则,对淞沪地区国民党海军遗弃舰艇及公私营所有适合海军使用的船只作了调查,制定各种修理装配及征用计划,同时组织打捞沉船,找到了不少船只。但是这些舰艇,很大部分比较老旧,靠它们来完成毛主席提出的解放台湾的任务,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就又采取了购买船只的办法。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前后一共从香港、上海等地购买船只13艘。根据曾国晟提出的“陈船利炮”设想,华东军区海军一方面按照战斗舰艇的标准要求,对征集或购买来的老旧商船进行维修,增强船体强度,为在甲板上加装火炮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按照舰艇排水量的大小加装合适的火炮,使之在火力上能压倒国民党海军舰艇。通过这种加改装的方式,实现了舰艇装备的升级,国民党做梦都想不到,他们留给共产党人的本是一堆垃圾,但却在我们手中神奇地变成了利器。

修改装主要依靠江南造船厂,而此时的江南造船厂遭到国民党空军多次轰炸,厂房毁坏,人员流散。为尽快恢复江南造船厂的生产,上海市长陈毅亲自参加了江南造船厂的“爱国献宝”庆功会,他鼓励工人说:“你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摆在你们面前的任务还很繁重,敌机常来轰炸,海军舰艇需要修理改装,这就要求你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努力干好工作。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一定能取得更大成绩!”几个月的时间里,江南造船厂开足马力,为134艘舰艇装上799门火炮,为初期的人民海军装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1月8日,为完成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任务,我们将经过抢修、改装的战舰,进行作战编组,分成战斗、登陆舰艇,编入战斗序列。以华东军区海军学校第5大队部为基础,组建了第1舰艇大队,下辖“美盛”号等8艘舰艇,由傅继泽任大队长兼政治委员;以海军学校第1大队部为基础,组建了第2舰艇大队,下辖“威海”号等10艘舰船,大队长肖平,政治委员陈绍海。这两个大队是人民海军最早组建的舰艇编队。

1950年上半年,华东军区海军又进行了一次整编,将所属的舰艇按类型分编为第5、第6、第7舰队。第5舰队主要是各型登陆舰,第6舰队主要是护卫舰,第7舰队主要是炮舰。

华东军区海军组建期间,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对海军绝对领导,建立和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1949年11月,华东军区海军召开了首次政治工作会议。1950年1月又颁布了《建立党委制度及党委工作制度的规定》,明确规定:成立舰党委会,在舰党委领导下,成立军政委员会,以贯彻上级党委、首长的指示和舰党委的决议;在舰党委领导下建立党支部,保证上级党委和军政委员会决议的执行;成立革命军人委员会,在军政首长和党支部领导下,使之成为团结教育广大群众,推动党委、军政委员会决议实施的群众性组织。5月12日,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又发布了《关于实施支部为舰艇最高领导机关的指示》,强调指出:党支部是全舰一切领导与团结的核心,以一切借口拖延或不执行党支部最高领导原则的思想和行为,都必须立即纠正。

1950年初,华东军区海军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会议汇报报告制度》《管理和处理电报的规定》《经济制度》《值班通则草案》《办公制度》《生活规约》《请假外出制度》《宿舍规则》《会客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对于建立统一正规的秩序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50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一周年纪念日,华东军区海军在南京草鞋峡江面隆重举行了庆祝华东军区海军建军一周年暨军舰命名授旗典礼。我清晰记得,当时的场面十分宏大,非常激动人心。大会指挥舰设在“井冈山”号上,其它各舰都锚泊在江面上,悬挂着五色缤纷的信号旗。总指挥是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林遵,在“井冈山”舰指挥台上,林遵铿锵有力地宣布:大会开始。

伴随着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林遵庄严宣布:“本军各舰队已奉命正式组成。”接着一一宣读了中央军委命令各军舰的新舰名,张爱萍将命名状、军旗、舰首旗、舰长旗授予各舰舰长、政治委员。护卫舰以省城命名,如“广州”“济南”“武昌”“长沙”“西安”“沈阳”“洛阳”“南昌”等舰。炮舰以具有革命历史的县城命名,如“遵义”“延安”“兴国”“瑞金”等舰。扫雷舰以老解放区的著名村镇命名,如“张店”“枣庄”等舰。大型登陆舰以革命根据地的山岭命名,如“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等舰。中型登陆舰以河流命名,如“淮河”“黄河”等。江防炮艇是以大江命名,如“长江”“珠江”“乌江”“湘江”“闽江”“嫩江”等。当时的这种命名方式,一直到现在基本沿用着。

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讲话指出:“去年今天,中国人民可以说还没有海军,可是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建设起来了一支像样的人民海军了!广大指战员要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大大提高一步,壮大和充实我们人民自己的海军力量。”

站在会场上,大家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回想起一年前的今天,人民海军还没有一兵一舰,一年后已是有几万人的部队了,发展迅速,令人惊喜。

猜你喜欢
张爱萍华东军区
华东销售在一线
相华东:走在欣欣向荣的田野上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自我罚站”的将军
张爱萍的三句名言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多丝量新品种华东×春晨的引进推广
民国时期无“华东”称渭
江苏省军区
张爱萍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