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军
北京的“孝老假”开启了新风尚,也提出了休假改革的新课题,如何变成“福祉”,不再陷入落实难的尴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日,在北京的上班族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不过,规划中对“孝老假”怎么休、薪水如何算并没有明确。
调查显示,72.6%的受访者觉得“孝老假”有必要,但84.3%的受访者担心“孝老假”难以落实,55.9%的受访者担心成“纸上福利”。
业内人士指出,北京的“孝老假”开启了新风尚,也提出了休假改革的新课题,如何变成“福祉”,如何真正在法律和实践上“双落地”,不再陷入落实难的尴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缺乏实施细则
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指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记者注意到,规划中对“孝老假”如何休、假期薪水如何算并没有明确。
媒体评论员梅剑飞表示,上班族平时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经常加班加点,很多家庭又是独生子女,一些老人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期间能够和孩子团聚,“孝老假”能落实肯定是好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文钊此前对媒体表示,政策倡导休假,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方面,这表明了政府支持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孝敬老人,起到倡导作用。有条件实施休假政策的单位会把‘尊老当成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整个社会还是有实施的契机的。这些假期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促进人们观念改变、培养良好品质等都是有意义的”。
据相关媒体调查显示,84.3%的受访者担心“孝老假”的落实情况,其中32.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担心。私企员工李桐说,一些在事业单位上班的朋友,基本都能保证每年20到30多天的探亲假,但这对她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觉得每天不加班就谢天谢地了。”与李桐的情况类似,许明觉得休假的福利初衷是好的,大家对假期一直抱有期待,但问题的关键是各个单位能否顺利落实。
在《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中,多数受访者表示“孝老假”缺乏实施细则,且法律约束力不够。有受访者认为一些企业只关注自身利益,假期福利最终还是会陷入落实难的境地。
某私企行政主管坦言,用人单位追求工作纪律和效率,对员工的考核都很严格,很多企业对完不成工作指标的员工会扣奖金,更不用说“孝老假”这种假期福利了。“如果这种假期只是鼓励和提倡,其作用显而易见。没有实施细则,没有相应规范和参照标准,肯定难以落实。”
有专家指出,对于部分放假有困难的企业,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引导,认识到假期对企业效益的积极意义。随着休假政策的实施,慢慢会形成一种社会氛围。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前大家不认为要在一起过节,但是当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加之商家把节日氛围烘托起来,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民俗。很多人本身就期望这样去做,当越来越多人这样做的时候,多数人就会感染少数人。也有专家表示,应该上升到法律层面,从法律上强化。比如先在北京市立法推广,再普及到其他城市和地区。
别忘假期的初衷
事实上,设立“孝老假”的初衷是政府支持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孝敬老人。百善孝为先,要倡导一种社会风气,政府部门拥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里,显得尤为必要,“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站在个体赡养的角度,“尊老”的价值作用显得十分突出。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全社会形成尊老孝亲的氛围,才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多个利益群体的博弈,用人单位的利益追求、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父母老人的探视需要等,让“孝老假”成为看上去很美的“福利”。有评论指出,员工不知如何休、能否休,凸显了假期福利的执行困境。施行了34年的探亲假,就是典型的休假“落实难”。不可否认,随着“银发社会”的快速到来,政府关爱老人、关注空巢并鼓励“孝老假”值得称赞。不过,对照“常回家看看”在落实中遇到的阻碍,“孝老假”恐怕也会面临类似的尴尬。
记者注意到,此前业内关于探亲假就有“废改之争”。一方面,有专家呼吁取消探亲假,认为其存在的形式意义大于落实意义;另一方面,有专家呼吁改革探亲假,“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探亲假有存在必要,关键在于单位执行、劳动部门保障。其实,“孝老假”的提出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探亲如果是“探老”,此类假期有必要、有理由存在下去。但也有观点认为,“孝老假”是在探亲假改革基础上“做加法”,其效果还有待检验。
有评论从法律层面给出了解释,劳动者的休假权是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题中之义。不管是主张废除探亲假的“改革减法”,还是提倡“带薪休假”和“孝老假”的“改革加法”,归根结底都是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进而创造探视并赡养老人的好条件、好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假期改革的“加减法”,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立改废”,而应该更多地立足于现实条件的变化、立足于实际需求的变化、立足于改革环境的变化。否则,再多的假期、再好的假日,如果不能在制度设计层面兼顾落地实施,如果只是单纯地做增量,只会产生“福利冗余”的虚幻,而不能让大多数上班族有获得感。
梅剑飞表示,公众不能指望规划出台,就会得到“孝老假”的全面落实。公众要清楚地认识到,规划是倡导休假,而不是强制休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时间来逐步实现。如何让假期落地变成公众福祉,如何在法律和实践上‘双着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